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27条记录
甘肃省黄绵土耕地质量特征及其调控的关键技术

西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对甘肃省黄绵土耕地质量特征及其调控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黄绵土土壤养分含量低,且因干旱和瘠薄在1999-2001年以后开始下降,土壤质量处于退化状态。以提高自然降水拦蓄率、保蓄率和利用率为治旱突破口,提出集成田间沟垄微集水耕作与地膜、秸秆、沙草二元覆盖等抑蒸技术的治旱耕作关键技术;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保肥、供肥能力为治薄突破口,提出化肥秋深施、有机无机绿肥配施、秸秆堆腐还田和首选豌豆、扁豆为轮作豆科作物为主的治薄耕作关键技术,通过抗旱作物+治旱技术+治薄技术组配形式,建立黄绵土耕地质量调控关键技术体系。

关键词: 黄绵土 耕地质量 治旱 治薄 关键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全标记基因pmi在果树转基因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园艺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关于木本植物转基因成功的报道很多,但木本果树的转化效率较低。甘露糖/PMI筛选体系以pmi为安全标记基因,实现对转化细胞安全、高效地正向选择。从甘露糖/PMI筛选体系的作用原理,影响其筛选效率的主要因素,与其它筛选体系的对比优势(高效、安全、易于检测)等几个方面综述了这一筛选体系在木本果树转基因研究上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果树 安全标记基因 转基因 甘露糖 正向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肥及栽培密度对‘陇薯8号’产量的影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陇薯8号’为试验材料,利用三因子二次通用旋转设计原理建立了氮肥(X1)、磷肥(X2)和栽培密度(X3)与‘陇薯8号’产量(Y)之间的回归方程:Y=37.620 86-2.099 78 X12-2.030 13 X22-2.677 67 X32.结果表明:氮肥、磷肥、栽培密度3因子对‘陇薯8号’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栽培密度>氮肥>磷肥;3因子都在0水平时,即施纯N 150kg/hm2、P2O5135kg/hm2、栽培密度52 500株/hm2时,‘陇薯8号’产量最高,为37.62t/hm2;3个栽培因子中2因子互作对‘陇薯8号’产量增产效应明显,但超过一定范围则引起减产;3因子作用下‘陇薯8号’的产量高于32t/hm2的栽培方案为:施纯N120.96~179.10kg/hm2,P2O5108.84~161.16kg/hm2,栽培密度48 139~56 861株/hm2.

关键词: ‘陇薯8号’ 氮肥 磷肥 栽培密度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诱集植物对土壤中根结线虫种群数量的影响

中国蔬菜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对种植油麦菜、大白菜、普通白菜、叶用莴苣及菠菜5种诱集植物前、后土壤中根结线虫的数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植诱集植物明显减少了土壤中根结线虫的数量,其中油麦菜对10~30cm土层中根结线虫的控制效果最好,校正虫口减退率达60%以上。对5种诱集植物的根结线虫病情调查表明,5种诱集植物的发病率均达到100%,油麦菜、叶用莴苣、普通白菜、大白菜及菠菜病情指数分别为50.0、29.6、28.4、33.3及25.6。

关键词: 诱集植物 根结线虫 种群数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遮阴对甜瓜果实蔗糖积累及其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光照强度对果型大小不同的甜瓜果实蔗糖积累量及其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以期更好地理解甜瓜果实糖分积累的内在生理机制。【方法】以"玉金香"、"银帝"、"黄河蜜"3个果型大小不同的甜瓜品种为试材,分析了透光率100%(自然光照,对照)、52%(一层黑色遮阳网遮阴)、26%(一层黑色遮阳网+一层白色防虫网遮阴)3个光照水平,对甜瓜果实蔗糖积累量及其代谢酶(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果实发育初期,蔗糖分解酶(AI,NI)活性较高,蔗糖积累很少;随着果实发育,蔗糖分解酶活性大幅度下降,蔗糖合成酶(SS,SPS)活性逐渐升高;甜瓜果实定个后进入蔗糖快速积累期,蔗糖分解酶活性降到最低。遮阴降低了甜瓜果实蔗糖含量,52%透光率条件下,"黄河蜜"果实的蔗糖含量降幅(21.6%)显著大于"银帝"(10.1%)和"玉金香"(11.5%);26%透光率条件下,"黄河蜜"的蔗糖含量降幅(30.7%)大于"银帝"(25.8%),且二者均显著大于"玉金香"(16.7%)。遮阴对转化酶活性的影响相对较小,主要是降低了蔗糖合成酶(特别是SPS)的活性:透光率52%条件下,"玉金香"和"银帝"SPS活性分别比对照下降了18.7%和20.5%;透光率26%条件下,"银帝"的SPS活性降幅(32.7%)显著大于"玉金香"(26.2%);"黄河蜜"在2个光强水平下SPS活性降幅(30.5%和36.7%)均显著大于"银帝"和"玉金香"。【结论】蔗糖合成酶活性降低是遮阴条件下甜瓜果实蔗糖积累量减少的主要原因,SPS是甜瓜果实蔗糖积累的关键酶;遮阴条件下蔗糖积累量和代谢酶活性降低具有果型依赖性:大果型品种("黄河蜜")>中果型品种("银帝")>小果型品种("玉金香")。

关键词: 甜瓜 光照强度 蔗糖积累 蔗糖代谢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中部麦区小麦条锈病菌越夏调查及品种抗性变异监测结果初报

植物保护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2007-2009年,对甘肃省中部麦区小麦条锈病越夏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条锈病菌在定西、临夏等中部麦区海拔1 718~2 350 m地带自生麦苗上可顺利越夏,病田率和病叶率分别为63.0%~80.0%和1.05%~5.80%,其越夏菌源量比陇南更大,是当地秋苗发病的初侵染源;秋苗病情调查结果表明,中部麦区秋苗病田率和病叶率均高于同期陇南麦区;品种抗性监测结果发现,34个供试品种(系)在中部麦区和陇南麦区的抗条锈性表现基本一致,部分品种发病程度重于陇南麦区。表明甘肃省定西、临夏等中部麦区已成为陇南小麦条锈病越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还对中部麦区越夏菌源的影响、作用及品种抗性变异因素等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陇中麦区 越夏 品种抗性

马铃薯渣熟料发酵生产SCP饲料关键工艺技术的研究

饲料工业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采用固态发酵方法对马铃薯渣进行熟料发酵试验,并对发酵产物的蛋白质含量、粗纤维等指标进行了测定。从降低成本及简化生产工艺流程的目的出发,经过多次正交优化试验,确定出能够有效提高蛋白质含量的发酵菌剂、添加氮源的最佳种类及使用量,最后得出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及生产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常压熟料发酵饲料生产中,当物料含水量在65%~70%范围内,于90~95℃温度下,蒸煮1 h,经黑曲霉和淀粉酶糖化,纤维素酶降解处理后,在28℃,采用白地霉、产朊假丝酵母和酿酒酵母三株菌种协同发酵96 h,显著地提高了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原料基质中蛋白质含量从发酵前的6.50%提高到发酵产物中的21.98%),并减少了粗纤维含量(原料中粗纤维含量在发酵前为16.4%,经发酵后为8.5%),增加了饲料的适口性,并且节约了蒸煮时的能量消耗,降低了生产饲料的设备要求,从而达到了降低成本的初衷,可为马铃薯渣高蛋白饲料生产及工艺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马铃薯渣 发酵 蛋白饲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补播禾草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各经济类群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补播禾草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各经济类群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于2006年和2007年在甘肃玛曲高寒沙化草地进行了禾草补播试验。结果表明:补播禾草可增加高寒沙化草地草群高度和植被盖度。补播当年,莎草类地上生物量降低,禾草类地上生物量增加。补播第二年,各经济类群地上生物量都增加,禾草类的地上生物量增加最多,占到总生物量的50%左右。其中,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和垂穗披碱草(Elymus natans)混播的处理,禾草类和豆科类比对照分别高出34.56%和96.37%,是玛曲高寒沙化草地较好补播处理。补播作为改良天然草场的有效措施,对增加草群高度、覆盖度和提高草地地上生物量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补播 高寒沙化草地 盖度 地上生物量

响应面法优化红枣多糖的微波提取工艺研究

北方园艺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优化微波提取红枣多糖的工艺条件,在微波功率、提取时间、液料比和提取次数4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SAS 8.2软件设计试验,用响应面分析优化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微波最佳提取红枣多糖参数为:微波功率800 W,提取时间75 min,液料比8,提取次数3;在此条件下,多糖理论提取量为27.3%;微波功率和液料比对红枣多糖提取率影响最大。

关键词: 响应面 红枣多糖 微波提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候变暖对河西走廊绿洲灌区主要作物需水量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物需水量是农田水分循环系统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未来温度上升1~4℃的情景下,研究了气候变暖对我国河西绿洲灌区主要作物需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对不同作物需水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对棉花和玉米需水量的影响最大,对小麦的影响次之。当生长期内温度上升1~4℃时,棉花需水量将增加2.17%~12.66%,相当于15.00~83.00mm;玉米需水量将增加1.90%~11.49%,相当于14.60~82.50mm;小麦需水量将增加1.80%~10.03%,相当于9.70~50.70mm。气候变化对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存在一定地域性差异。当增加1℃时,对干旱区武威作物需水量的影响略大于极端干旱区敦煌。当增加2℃时,武威和敦煌的作物需水量几乎相当。当增加3和4℃时,则对敦煌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大于武威。根据河西绿洲灌区目前的种植结构,当温度上升1~4℃时,估算将使整个地区棉花的灌溉需水量增加0.11,0.21,0.37,0.62亿m3;玉米的灌溉需水量增加0.16,0.33,0.56,0.93亿m3;小麦的灌溉需水量增加0.14,0.26,0.45,0.71亿m3;总的灌溉需水量增加0.41,0.80,1.38,2.25亿m3。气候变暖将使河西绿洲灌区业已紧张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温度 作物需水量 河西绿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