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717条记录
亚临界丁烷萃取核桃油工艺及脂肪酸成分分析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确定亚临界丁烷制备核桃油的最佳工艺参数。【方法】选择新疆薄皮核桃温185作为试验原料,研究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和萃取压力对核桃油出油率的影响,并通过GC-MS对核桃油中的脂肪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萃取核桃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时间40 min,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为0.5 MPa,出油率达65.1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0.85%,其中亚油酸的含量可高达61.23%。【结论】采用亚临界萃取核桃油具有萃取时间短、萃取温度相对较低,出油率高等优点,更适用于工业化推广应用。

关键词: 薄皮核桃 亚临界丁烷 出油率 脂肪酸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ScALDH21基因棉花植株能提高棉花抗盐能力

分子植物育种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来自极端耐旱齿肋赤藓(Syntrichia caninervis)的ALDH21(GQ245973)基因能否提高棉花耐盐性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将Sc ALDH21基因导入新农棉1号的3个T4代转Sc ALDH21基因棉花株系为研究材料,通过不同Na Cl浓度处理转基因棉花种子及其幼苗,鉴定转基因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时期的耐盐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受体棉种子萌发耐受的Na Cl浓度为0~50 mmol/L,转基因棉花种子萌发耐受的Na Cl浓度为50~100 mmol/L,部分株系,如L38,能够耐受150 mmol/L Na Cl浓度的盐胁迫;随着盐胁迫浓度升高,种子萌发延迟,萌发率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转基因种子萌发率均优于受体种子。在高Na Cl浓度(100~150 mmol/L)胁迫下,转基因幼苗鲜重显著高于受体,其鲜重比受体高75%以上;转基因株系SOD和POD活性较受体植株增强。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盐胁迫条件下,转Sc ALDH21基因棉花表现出优良的生长和生理优势,转Sc ALDH21基因能提高棉花的抗盐能力。

关键词: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 齿肋赤藓(Syntrichia caninervis) 转基因棉花 ALDH21 耐盐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嗜菌异小杆线虫及其共生细菌的初步鉴定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离获得新疆地区的昆虫病原线虫及其共生细菌,确定其种属及共生细菌的分类地位,为新疆利用昆虫病原线虫进行生物防治害虫提供新的选择和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黄粉甲(Tenebrio molitor)幼虫为诱导昆虫,采用Whitetrap法收集侵染期线虫,通过致死的昆虫血腔和侵染期线虫直接分离共生细菌,利用18S rRNA与形态鉴定初步确定昆虫病原线虫的种属,利用16S rRNA与形态初步确定其共生细菌的分类地位。【结果】从新疆伊犁州尼勒克县一山区牧场林带土壤中分离出一种能够有效致死黄粉甲幼虫的昆虫病原线虫,经初步鉴定其属于异小杆属线虫,与嗜菌异小杆线虫进化距离最近,初步命名为嗜菌异小杆线虫尼勒克品系(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 strain Nileke);分离出其共生细菌,初步鉴定为Photorhabdus luminescens(NLK-1),但无荧光。【结论】在新疆本土成功分离出一种异小杆属昆虫病原线虫及其共生细菌,初步确定了其种属,为在新疆本土开展以昆虫病原线虫为主的生物防治害虫提供了新的选择及途径,为开展本地区更广泛的分离筛选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虫 嗜菌异小杆线虫 共生细菌 分类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3414试验‘叶尔羌’扁桃氮磷钾施肥参数的确定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开展新疆莎车‘叶尔羌’扁桃3414试验,确定莎车叶尔羌扁桃树体施肥的参数,为莎车‘叶尔羌’扁桃丰产提供施肥的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叶尔羌’扁桃坐果率,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方程,得其回归方程经检验合格后,偏导微分方程组得结果。【结果】N、P、K对扁桃坐果率影响大小顺序为K>N>P,增产效果居首位的为K肥,提高坐果率最佳施肥用量为N:0.518 6 kg、P2O50.413 5 kg、K2O:0.254 9 kg,用此配比的复方肥可使扁桃的坐果率达到54%。【结论】莎车县扁桃在株施最佳施肥量的前提下,配合喷施叶片肥(各种微量矿质元素),营养供给才能达到扁桃树体要求。

关键词: 扁桃 3414试验 推荐施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衣剂对棉花幼苗生长及抗寒能力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种衣剂对低温胁迫下棉种发芽、幼苗生长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自行研制种衣剂并包衣棉种进行实验,通过不同时期、不同低温处理,测定棉种发芽率、幼苗农艺性状及相关生理指标。【结果】低温胁迫下种衣剂能提高棉种发芽率和出苗率,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增强幼苗抗寒能力;随着胁迫温度降低、处理时间的延长,棉花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均表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结论】种衣剂较不包衣处理能提高棉种发芽率、出苗保苗率,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幼苗生理系统,缓解了低温胁迫对棉花幼苗期造成的伤害。

关键词: 棉花 种衣剂 低温 种子发芽率 生理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扁桃树体生物量构成及常量矿质元素累积特性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扁桃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9年生‘叶尔羌’扁桃品种为试材,采用全树体分解取样的方法,分析树体生物量的构成特点、各器官常量元素浓度和累积分配特性。【结果】树体总干质量为112.13 kg/株,其中当年新生营养器官占14.14%,果实占7.72%,多年生营养器官占78.14%。N浓度以种仁最高,叶片次之;P浓度以种皮最高,种仁次之;K浓度以种皮最高,新梢次之;树体矿物质总累积量为N 1 008.43、P 117.44、K 1 381.50、Ca 639.10、Mg 373.29 g/株,其中,N主要分配到叶片、多年生枝、种仁和主干,P主要分配到多年生枝、主干、种仁、种皮和主根,K主要分配到多年生枝、主干、种皮和叶片;扁桃树对K、N、Ca的需求较多,对Mg、P的需求较少,其中,营养器官累积量大小顺序为N>K>Ca>Mg>P;生殖器官累积量大小顺序为K>N>Ca>P>Mg。【结论】每生产1 000 kg干商品扁桃需吸收N 93.54、P 9.56、K 97.50、Ca 56.68和Mg 27.79 kg。

关键词: 扁桃 生物量 器官 常量矿质元素 累积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扁桃树体生物量构成及微量元素累积特性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为了给扁桃合理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提供科学依据,以9年生‘叶尔羌’扁桃品种为试材,采用彻底刨根、分解取样的方法,研究了生物量的构成特点、各器官微量元素含量和累积分配特性。结果表明,扁桃树总干质量为112.13 kg/株,其中当年新生营养器官占14.14%,果实占7.72%,老营养器官占78.14%;B、Zn、Fe、Mn、Cu的含量均表现为新生器官(叶片、新梢、种仁、青皮、硬壳、细根)高于老营养器官(多年生枝、主干、主根、粗根),但主要在老营养器官中分配累积;扁桃树B、Zn、Fe、Mn、Cu总累积量为B3115.56 mg/株、Zn 2167.36 mg/株、Fe 14242.71 mg/株、Mn 3039.86 mg/株、Cu 519.12 mg/株,每生产1000 kg干商品扁桃需吸收B 227.27 g、Zn 155.87 g、Fe 526.73 g、Mn 163.56 g、Cu 36.08 g。

关键词: 扁桃 生物量 器官 微量元素 累积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枣麦间作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性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泽普县枣麦间作小尺度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提高田间采集信息的效率,为果农间作合理施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地统计学软件GS+,对枣麦间作0~20、20~40、40~60cm土壤中的速效氮、速效磷、有机质进行空间分布特性分析。【结果】(1)速效氮、速效磷、有机质均表现为表层含量最高,中层与底层含量相当。(2)枣麦间作土壤速效氮、速效磷、有机质均属中等变异水平,各层速效氮、速效磷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而有机质0~20 cm具有很强的空间相关性,20~40 cm空间相关性中等,40~60 cm空间相关性很弱。(3)各层速效氮、速效磷、有机质含量最高值并非都分布在枣树附近,有的偏离枣树位置,各养分含量高低随着与枣树距离的增大相间分布。【结论】枣麦间作系统土壤速效氮、速效磷、有机质含量分布存在异质性。

关键词: 枣麦间作 速效氮 速效磷 有机质 空间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残膜和灌溉水平对绿洲棉田水分时空分布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残膜和灌溉水平下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揭示残膜量对棉田土壤中水分分布影响,调控灌水。【方法】在连续15 a覆膜种植棉花的棉田设置0、225、450 kg/hm2三个残膜梯度,全生育期设置3 450、4 650、5 850 m3/hm2三个灌溉水平。分别在蕾期、花铃期、盛铃期灌水后第1、3、5 d取土测定其土壤含水率,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水分变化趋势、横向、纵向的影响。【结果】土壤水分分布明显受到残膜含量与灌溉量的影响,灌溉量较小时,450 kg/hm2的残膜处理土壤含水率最低且灌水后第1 d到第5 d土壤含水率下降最多,随着灌溉量增加残膜处理土壤含水率相比对照也有所增加,当灌溉量达到5 850 m3/hm2时,无残膜处理土壤含水率最低。垂直方向上在3 450 m3/hm2灌溉量下,450 kg/hm2残膜处理在各土层土壤含水率均最少,当灌溉量为5 850 m3/hm2时225、450 kg/hm2残膜处理的各土层土壤含水率均大于0 kg/hm2残膜处理,各处理土壤含水率随着土层加深而增加。【结论】不同灌溉水平下不同残膜处理土壤含水率不同,含残膜棉田相比无残膜棉田土壤含水率会随着灌溉量的增加增大,5 850 m3/hm2灌量促进高残膜量棉田水分的均匀分布。

关键词: 残膜 灌溉量 土壤含水率 时空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机采棉模式下氮肥运筹对棉花产量和养分吸收的调控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为探明机采棉种植模式下氮运筹技术模式,通过田间试验,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对不同产量水平下机采棉各生育期定点采集有代表性的植株样品,分析其干物质N、P、K含量,研究不同产量水平下机采棉各生育期吸收N、P、K的量与比例及其区别,以期探明确土壤-棉花体系养分吸收利用特征,及其与产量变化的匹配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氮肥基施比例由0%提高到40%,在机采棉模式下,可形成7667.15 kg/hm2超高产,7376.12 kg/hm2的中高产,7212.33 kg/hm2的一般产量3种水平;机采棉在苗期—蕾期主要吸收氮素养分,占棉花苗期—蕾期吸收养分总量的34.57%~48.52%。蕾期—花铃期对养分的需求量最大,吸收N量占棉花整个生育期吸收总N的66.14%~83.22%、吸收P2O5占总P2O5的52.39%~73.07%、吸收K2O占总K2O的75.57%~79.08%。机采棉种植模式下棉花对养分的需求表现出对氮需求较早,且量也较大;对磷的需求稍晚,但需求持续时间长;对钾的需求时间和强度处于居于氮、磷之间。结论:机采棉种植模式下,通过氮肥的基追比例运筹,能够调控棉花达到不同的产量水平。机采棉超高产棉花在单位面积上对N、P2O5、K2O的吸收量高于一般产量和中高产棉花的吸收量,而且对K2O吸收的绝对量最大。在不同产量水平下棉花对N、P2O5、K2O养分吸收比例总体上是相似的,但各生育期养分吸收比例有所差异。

关键词: 机采棉 氮肥运筹 产量 养分吸收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