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陆地棉与海岛棉种间杂种优势研究

江西棉花 2003

摘要:通过对10对陆海杂种一代的优势表现研究,表明陆海杂种的产量、籽指、铃重、铃数、株高、果枝数、果节数和纤维品质均具有明显的中亲优势,与双亲的平均值比较,籽棉产量高出22 32%,皮棉产量高出7 25%,铃重增加5 36%,成铃数增加33 21%,株高增加30 04%,果节数增加26 68%,陆海杂种结铃性较好,结铃数与对照相比,增加19 50%,而铃重和衣分较对照,平均下降16 59%和23 81%。纤维品质优势明显,2 5%跨长、比强度、伸长率、麦克隆值的平均竞争优势均在30%以上,整齐度增幅较小,平均为5 17%;多数组合的2 5%跨长大于34mm,比强度大于35cN/tex,麦克隆值在3 7~4 2的A级范围内。表现出超高亲遗传。

关键词: 陆地棉 海岛棉 种间杂种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菜用大豆淮哈豆1号的选育

上海蔬菜 200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建国以来我国长江流域棉区棉花品种的遗传改良 Ⅰ.产量及产量组分性状的改良

作物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是我国长江流域棉区棉花品种遗传改良研究的系列报道之一 ,目的在于探讨建国以来我国长江棉区棉花品种在产量和产量组分性状 (株铃数、铃重和衣分 )上遗传改良的成效。对不同历史时期 11个代表性品种两年 7点的试验资料和 30多年区域试验历史资料的研究表明 ,建国以来 ,我国长江棉区棉花品种的产量性状改良成效显著 ,品种的产量以每年 5 .73~ 8.16 kg/hm2 的速度增长 ,平均约为 6 .5 0 kg/hm2 ·年。品种的狭义遗传改良贡献率约为 36 .9%(4 .2 %~ 5 2 .1%) ,广义遗传改良贡献率约为 6 2 .0 %。目前品种的增产效应中 ,45 .0 %归因于基因型的改良 ,2 0 .4%归因于基因型和环境的互作。建国以来各时期代表品种的增产途径大致可分为以基因型效应为主、以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为主、和兼有基因型效应和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三种类型。近期育成的品种与早期品种相比 ,皮棉产量提高 2 4.3%(2 5 4.8kg/hm2 ) ,株铃数提高 3.49个 /株 ,衣分提高 2 .80 %,铃重变化不明显。现代品种产量的提高主要是通过株铃数和衣分的提高来实现的 ;在不同时期 ,铃数、铃重、衣分对产量的贡献不同。这种变化反映出该棉区育种策略和选择重点的变化。大铃和高衣分品种的筛选是目前该棉区产量育种的有效途径。最后 ,本文对长江棉区棉

关键词: 棉花 长江流域 遗传改良

设施栽培大棚土壤养分、盐分调查分析及其调控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江苏省张家港市蔬菜园艺场和无锡市蠡园镇夏家边蔬菜园艺总场的大棚与露地土壤采样测定 ,并对已发生次生盐渍化的大棚土壤进行了调控示范试验 ,结果表明 :①大棚土壤有机质、全氮明显高于露地 ,比露地平均高出 4 2 .6 %和 4 8.5 % ,速效磷和速效钾呈高度富集状况 ,均超过 2 0 0mg kg ,盐分总量在 3g kg以上 ,已出现次生盐渍化 ;②大棚土壤耕作表层 (0~ 5cm)有机质、全氮含量比耕作底层 (5~ 2 0cm)略高 ,但差异不显著 ,而土壤耕作表层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及盐分总量比耕作底层分别高出 6 .6 %、2 8.3%和 6 5 .4 % ;③大水洗盐和埋设暗管均能较好地调控大棚土壤盐渍障碍

关键词: 设施栽培 土壤养分 土壤次生盐渍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新品系9456D抗枯黄萎病性研究

棉花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中草药方剂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疗效试验

中兽医学杂志 200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常熟地区蚕豆枯萎病病原菌鉴定及其致病力初探

植物保护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0、2001年在江苏省常熟地区采集了有典型枯萎症状的蚕豆标样各50个,获94个镰刀菌单孢菌株。经鉴定分别属于尖孢镰孢(Fusarium axysporum)、燕麦镰孢(F.avenaceum)、串珠镰孢(F.moniliforme )、木贼镰孢(F.equiseti)、三线镰孢(F.tricinctum)、禾谷镰孢(F.graminearum)和茄镰孢(F.solani),其中尖孢镰孢、燕麦镰孢、串珠镰孢、木贼镰孢为该地区蚕豆镰刀菌枯萎病的主要病原菌。测定了48个镰刀菌菌株对蚕豆的致病力,尖孢镰孢、木贼镰孢、串珠镰孢和燕麦镰孢对蚕豆的致病力都较强。用蚕豆枯萎病菌和棉花枯萎病菌交叉接种棉花和蚕豆,结果表明两者存在着较强的交互侵染能力。

关键词: 植物病理学 蚕豆枯萎病菌 致病力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的群体生长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03 CSCD

摘要: 为探明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的生长特性,1999年和2001年进行了两优培九与"汕优63"的群体生长动态比较及两优培九4种种植密度、2种施肥处理的生长分析。比较结果显示,两优培九收获期生物学产量比汕优63高9 7%~12 2%;全生长期作物生长率比汕优63高6 5%~6 6%,其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生长前期和中期;净同化率生长前期比汕优63高10 2%~16 4%,生长后期则偏低;叶面积指数增长率生长前期和中期高于汕优63,后期衰减率低,全生长期叶面积持续时间比汕优63高25 8%~35 6%,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生长后期。在密度肥料试验中,两优培九在施肥条件下,中等密度处理(1m227穴)的生物产量为2079g/m2,分别比低密度(1m222 5穴)和高密度(1m231 5穴)处理高5 6%和6 9%,对照(密度为1m227穴不施肥处理)的生物产量仅为1m227穴施肥处理的72 9%;全生长期作物生长率以中等密度施肥处理最高,达14 85g/d·m2,比对照高37 1%,密度处理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水稻生长前期和后期;在施肥条件下,3种密度处理的相对生长率差异主要表现在水稻生长前期;全生长期叶面积持续时间从长到短依次为1m227 0穴施肥处理、1m231 5穴施肥处理、1m222 5穴施肥处理、1m227 0穴不施肥处理,处理间差异主要表现在生长后期;密度施肥处理间的作物生长率差异主要缘于叶面?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生长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鸽痘净散剂对鸽痘的治疗试验

中兽医学杂志 200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沿海大水面滩塘鲻鱼养殖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关键词: 沿海 大水面滩塘 鲻鱼 养殖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