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噻二唑苯基脲在平贝母脱分化过程中引起的生理生化变化
《西北植物学报 》 2003 CSCD
摘要: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 Maxim)鳞茎切块分别在含噻二唑苯基脲(TDZ)或激动素(Kin)的培养基上脱分化过程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淀粉酶、吲哚乙酸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增强,在外植体脱分化前达到峰值,随后下降。TDZ处理下这些酶的活性均高于Kin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与酶活性变化相同,只是TDZ作用下蛋白含量增加的相对水平较低。说明TDZ具有比Kin更强的细胞分裂素活性。
关键词: 噻二唑苯基脲 平贝母 脱分化 酶活性 可溶性蛋白含量


水稻体细胞突变体HX-3在细胞水平上对白叶枯病的抗性
《中国水稻科学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水稻抗白叶枯病体细胞突变体HX 3及其感病供体明恢 63在细胞水平上与白叶枯病菌的互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接种水稻白叶枯病菌浙 173后 ,明恢 63愈伤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均急剧大幅升高 ,O2 产生速率升高 ,而愈伤组织生长量减小 ,蛋白质含量下降。HX 3愈伤组织接菌后SOD、POD活性和O2 产生速率与未接菌愈伤组织相似 ,愈伤组织生长量减小不明显。说明HX 3与明恢 63的细胞水平抗性存在较大差别 ,HX 3细胞水平抗性与植株水平抗性是一致的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体细胞突变体 活性氧 抗病性 愈伤组织


长江流域气象因素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中国棉花 》 2003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 2 0 0 1年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资料 ,分析了 1 2个试点的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在适宜温度范围内 ,产量与各生育阶段的温度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 ,与花铃期的降水量有极显著的负相关 ,与花铃期、吐絮期的日照时数有极显著的正相关。进一步分析了棉花产量构成因子与上述气象因素的相关性


甘薯早熟食用新品种"渝苏76"的选育研究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甘薯早熟食用新品种"渝苏76"的生产力和主要经济性状指标的鉴定结果.在1995年至1996年四川省甘薯新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中,"渝苏76"鲜薯产量为23037 75kg/hm2,比对照品种"南薯88"增产13 1%,藤叶产量20575 50kg/hm2,比对照减产8 8%,生物鲜产43613 25kg/hm2,比对照增产1 6%.在生产试验中鲜薯产量也比对照增产10%以上.该品种萌芽性较好,结薯早,适应性广,抗旱性强,耐肥,抗黑斑病能力较强,贮藏性好,熟食品质优良,栽后100d收获,商品薯率80%以上,特适于城郊作食用品种种植,提早上市,可获较好经济效益.


不同源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动物医学进展 》 2003
摘要: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 IBDV)单克隆抗体夹心抑制 EL ISA对麻雀、鸭、鹅进行了血清学调查 ,阳性率分别为 7.4% ( 4/ 54 )、95.5%( 3 6 3 / 3 80 )、9.4% ( 1 1 / 1 1 7)。从 IBD阳性麻雀、IBD病鸡以及同群饲养的鸭、鹅体内分离到了 4株不同源病毒 ,IBDV单克隆抗体夹心 EL ISA、Dig-标记 IBDV c DNA探针斑点杂交和交叉中和试验证明该病毒均为 IBDV血清 型。病毒可适应并致死鸡胚 ,适应于鸡胚成纤维细胞并产生细胞病变效应 ( CPE)。病毒代谢抑制试验证明其基因组为 RNA,病毒对乙醚不敏感 ,p H2 .0不能灭活病毒 ,p H 1 2可使病毒失去感染性 ,56℃作用 3 h病毒仍有活性 ,70℃ 1 h可灭活病毒。以上结果表明 ,从鸡、麻雀、鸭、鹅体内分离到的 IBDV生物学性质比较稳定且非常相似。本研究结果提示 IBDV已在我国广泛流行 ,麻雀、鸭、鹅可成为 IBDV携带者或传染源 ,在 IB-DV传播和生态变异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麻雀 鸭 鹅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血清学调查 病毒分离 生物学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