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双重PCR方法检测检疫性细菌洋葱腐烂病菌和菊基腐病菌

浙江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同步检测检疫性细菌洋葱腐烂病菌和菊基腐病菌的双重PCR方法,根据Gen Bank上公布的洋葱腐烂病菌ITS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B3/B6,将设计的引物与已发表的检测菊基腐病菌特异性引物ADE1/ADE2结合,经过条件优化,建立了双重PCR反应体系,并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验证。应用双重PCR体系能从洋葱腐烂病菌和菊基腐病菌基因组DNA以及人工带菌样品中扩增到特异性条带。结果表明,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能同时检测出洋葱腐烂病菌和菊基腐病菌,可应用于口岸进口郁金香种球2种检疫性细菌的检测。

关键词: 洋葱腐烂病菌 菊基腐病菌 双重PCR 检测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旱生常绿灌木沙冬青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CSCD

摘要:沙冬青是濒危的第三纪孑遗植物,也是中国北方干旱半荒漠地区惟一的常绿阔叶灌木,具有很好的抗逆基因资源。为了探索在不影响沙冬青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开展其组织培养技术研究,首先将消毒的沙冬青种子在含有1/2MS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发芽和培育无菌苗;然后将无菌苗部分侧根附着在培养基表面,发现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侧根能被诱导形成大量带有根毛的短侧根;相比传统的外植体组织培养技术,主要利用毛状侧根作为幼嫩外植体,结果在CDB1(MS+1.0 mg/L 2,4-D+0.1 mg/L 6-BA,p H 5.8)培养基上能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并在CDB6(MS+0.2 mg/L IBA+0.1 mg/L KT+0.5 mg/L GA3,p H 5.8)培养基上能对愈伤组织进行继代与扩繁。与此同时,研究发现沙冬青具有腋芽生长特性,以及沙冬青幼苗在RA(1/2MS+0.5 mg/L IBA,p H 5.8)培养基可以诱导大量不定根的形成。以上研究发现将有利于在保护沙冬青有限种质资源的前提下,开展沙冬青的无性繁殖和组织培养研究,以及沙冬青种质保护与生态应用。

关键词: 沙冬青 毛状侧根 组织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银花糖基转移酶基因LjUGT71E1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糖基化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糖基转移酶则是催化糖基化反应的关键酶。本研究根据转录组数据库,设计引物从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Thunb.)中克隆得到一个糖基转移酶编码基因LjUGT71E1,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的CDS为1 503 bp,理论可编码氨基酸数目为501,等电点(p I)预测为5.09,理论分子量为55 579.71 Da。多重序列比对表明LjUGT71E1与其它植物UGT71家族成员在序列上保守性很高,并且其C端具有催化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糖基化的糖基转移酶所具有的保守的PSPG-box基序。系统发生分析表明LjUGT71E1与人参(Panax ginseng)和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的UGT71E亚家族成员聚为一支。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金银花的五个花期均有表达,在幼蕾时期相对表达量达到峰值。进一步构建了LjUGT71E1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且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得到重组蛋白,为后续的功能研究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金银花 LjUGT71E1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原核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吴茱萸和臭辣吴萸果实化学成分及不同采收时间主要成分含量的变化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及其变种石虎[E.rutaecarpa var.officinalis(Dode)Huang]和疏毛吴茱萸[E.rutaecarpa var.bodinieri(Dode)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均为中药材吴茱萸的原植物,可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其天然成分对心血管系统、胃肠道系统和免疫系统也有一定功效[1]171,[2-3]。吴茱萸果实主要含生物碱、苦味素和挥发油等[4],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柠檬苦素含量是吴茱萸药材质量的评价标准[1]172。近年来,对吴茱萸的研究多集中于其不同产地和品种的药用成分研究[5-6]。同属的臭辣吴萸(E.

关键词: 吴茱萸 臭辣吴萸 吲哚喹唑啉类 柠檬苦素 喹诺酮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诊断由Fusarium andiyazi引起的水稻恶苗病

植物病理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恶苗病是水稻上的重要病害,在我国各水稻主要种植区均有发生,造成水稻产量的严重损失。Fusarium andiyazi是近年来国外报道的水稻恶苗病的病原菌之一,本研究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 P),以F.andiyazi的TAT(trichothecene 3-O-acetyltransferase)基因为靶标设计并筛选出一套灵敏、特异的LAM P引物,建立了可快速诊断该病菌所引起的水稻恶苗病的LAMP检测技术。在等温条件下(64℃)只需进行核酸扩增反应80 min,反应前向体系中加入了金属离子指示剂HNB(羟基萘酚蓝),反应后即可肉眼观察反应产物颜色变化判断检测结果,阳性反应呈天蓝色,阴性呈紫色。该TAT-Fan-LAMP技术的最低检测灵敏度为100 pg·μL~(-1)。应用该技术成功地对南京江宁和镇江句容田间采集的由F.andiyazi引起的水稻恶苗病进行快速诊断。该LAMP检测技术的建立为F.andiyazi引起的水稻恶苗病的诊断提供了简便快速的新技术。

关键词: 水稻恶苗病 Fusarium andiyazi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TAT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花吴茱萸果实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中成药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大花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果实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重结晶对大花吴茱萸果实8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MTT法、菌丝生长法分别测定其抗肿瘤、抗真菌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吴茱萸碱(1)、吴茱萸次碱(2)、1-甲基-2-正十一烷基-4(1H)-喹诺酮(3)、1-甲基-2-十三烷基-4(1H)-喹诺酮(4)、吴茱萸酰胺Ⅰ(5)、吴茱萸酰胺Ⅲ(6)、吴茱萸酰胺Ⅳ(7)、β-谷甾醇(8)、β-胡萝卜苷(9)、去氢吴茱萸碱(10)。化合物1、2、10对MDA-MB-231、Lo Vo、A2780、He La细胞有一定的抑制活性,IC500.65~29.45μmol/L。化合物1对黄瓜灰霉病菌、葡萄炭疽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抑制率18.12%~49.57%。结论化合物3~7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1、2、10有较强的生物活性。

关键词: 大花吴茱萸 果实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抗肿瘤活性 抗真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候因子和地表覆盖对沿海滩涂土壤盐分动态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气候因子对沿海滩涂表层土壤盐分季节性变化规律的影响,并探讨植被和秸秆覆盖对滩涂土壤脱盐效果及控盐的作用。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江苏沿海滩涂盐碱地(中重度盐分),设置4种处理进行田间试验,分别为对照(裸地,CK)、秸秆覆盖(覆盖量为15 t·hm-2,SM)、植被覆盖(PC)和植被+秸秆覆盖(覆盖量为7.5 t·hm-2,PC+1/2SM),监测了气候因子和表层土壤盐分的季节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在沿海滩涂裸地中,土壤盐分具有一定程度的季节性规律,表现为在10—12月具有明显的积盐效果,且在10月EC1︰5达到最大值为3.90 d S·m-1。2)相关分析表明:采样前7 d降雨累积量与土壤盐分变化有着极密切负相关关系;气候因子的多因子及互作逐步分析表明:降雨量增加可以促进土壤脱盐作用,大气温度升高可加剧土壤盐分表聚,降雨量和大气温度的互作效应增加会对土壤盐分累积产生正效应。3)地表覆盖(包括PC和SM)显著地改变了气候因子对土壤盐分动态变化的影响,累积降雨量和大气平均温度与土壤盐分无显著相关性,且大量秸秆覆盖对滩涂表层土壤脱盐具有更明显的效果。因此,在沿海气候向暖湿方向发展的趋势下,综合考虑脱盐及控盐作用,选择适量秸秆覆盖(如覆盖量15 t·hm-2)或适量秸秆覆盖结合植被种植覆盖,同时充分利用沿海地区降雨量集中的特点,可能是未来滩涂盐碱盐渍土快速脱盐和土壤改良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秸秆覆盖 植被覆盖 盐分积累 脱盐率 沿海滩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肠炎沙门氏菌在贮藏鸡蛋蛋清中生存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中国食品学报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肠炎沙门氏菌能引发人类的食源性疾病,被污染的禽蛋是其主要的传播媒介之一。该菌在鸡蛋清中的生存状态与抗逆特征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以在蛋清中存活能力较强的肠炎沙门氏菌分离株SJTUF 11336与较弱的标准菌株ATCC 13076为研究对象,分别将它们接种于经不同温度(4,25和37℃)和时间(0~30 d)贮藏的鸡蛋蛋清中培养,24 h后进行菌落计数,测定它们的存活率,分析鸡蛋贮藏条件对沙门氏菌存活率的影响,采用多项式拟合法建立相应的生存动力学模型。结果显示:在不同贮藏条件下,SJTUF 11336和ATCC 13076的存活趋势相似;鸡蛋贮藏温度越高,受试细菌在蛋清中的存活率越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受试细菌在蛋清中的存活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37℃贮藏5 d的鸡蛋清中,两菌株的存活率均达到最低值,表明此时蛋清的抑菌效果最强。本研究建立的肠炎沙门氏菌在蛋清中的生存动力学模型可靠性高,模型预测值与试验数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适合预测鸡蛋清中肠炎沙门氏菌的存活趋势。

关键词: 肠炎沙门氏菌 蛋清抑菌 生存动力学模型 贮藏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句容市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抗药性

江苏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江苏省句容市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对啶酰菌胺的抗药性水平,本研究2年间采集灰霉病菌122株,采用区分计量法测定其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并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菌株的抑制中浓度(EC_(50)),以确定菌株的抗药性表型,通过对药剂靶标基因(琥珀酸脱氢酶基因)sdh B、sdh C和sdh D的序列分析,确定抗药性分子机理。结果表明,总抗性菌株占42.60%,不同取样点间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抗性频率有较大差异。本研究根据抗性菌株与敏感菌株EC_(50)的比值(RF)把菌株敏感性表型划分为敏感菌株(RF<2,S)、敏感性下降菌株(2≤RF<3,RS)、低抗菌株(3≤RF<10,LR)、中抗菌株(10≤RF<100,MR)和高抗菌株(RF≥100,HR),其EC_(50)平均值分别为0.044 8 mg/L、0.131 7 mg/L、0.326 1 mg/L、1.255 5 mg/L和11.170 7 mg/L。对9株敏感菌株和所有抗性菌株抗性靶标基因的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在所测定的敏感菌株的3个亚基(sdh B、sdh C和sdh D)均未发现氨基酸取代,与敏感菌株相比,所有抗性菌株的sdh B基因在第272位密码子发现有2种类型的突变,即H272R和H272Y突变,sdh C和sdh D基因未发生突变。

关键词: 灰霉病菌 啶酰菌胺 抗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蚯蚓粪施用量对连作黄瓜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以蚯蚓粪为主要成分的不同施肥配比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缓解黄瓜连作障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连作黄瓜大棚中种植津春5号黄瓜,设6000 kg/ha鸡粪+600 kg/ha化肥+3000 kg/ha蚯蚓粪(T1)、6000kg/ha鸡粪+600 kg/ha化肥+6000 kg/ha蚯蚓粪(T2)和6000 kg/ha鸡粪+600 kg/ha化肥+24000 kg/ha蚯蚓粪(T3)处理,以6000 kg/ha鸡粪+750 kg/ha化肥处理为对照(CK),分析各蚯蚓粪处理对黄瓜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果。【结果】施用不同配比蚯蚓粪对黄瓜的株高、茎粗和叶片数均有一定促进作用;T2和T3处理的产量分别比对应年份的CK提高38.46%~111.88%和50.62%~136.11%,且差异显著(P<0.05,下同),各品质指标均显著高于CK;T2处理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T3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施用蚯蚓粪黄瓜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均与产量呈正相关;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Vc)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施用蚯蚓粪黄瓜的农艺性状较佳,产量和品质均较高,尤其以施用6000 kg/ha鸡粪+600 kg/ha化肥+24000 kg/ha蚯蚓粪的效果更佳,可在黄瓜大棚连作生产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黄瓜 连作障碍 蚯蚓粪 农艺性状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