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000条记录
三种桃果实中的儿茶素、表儿茶素含量比较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摘要:采用HPLC测定不同时期红肉桃品种天仙红、白肉桃品种金华大白桃和黄肉桃品种锦香果实中的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含量。结果表明,红、黄、白肉桃果皮中儿茶素含量分别为66.2~170.1、64.9~169.5和18.6~146.3μg/g·FW,果肉中儿茶素含量分别为0.2~31.7、7.6~33.8和2.1~25.1μg/g·FW,果皮中表儿茶素含量分别为4.9~24.3、8.4~17.2和2.8~7.2μg/g·FW,果肉中表儿茶素含量分别为1.0~35.8、1.5~29.5和1.6~4.8μg/g·FW。桃果实果皮中儿茶素含量显著高于表儿茶素,果皮中儿茶素含量高于果肉,在成熟早期白肉桃、成熟中期黄肉桃和成熟后期红肉桃果实中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含量较高。

关键词: 儿茶素 表儿茶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怀孕母猪不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湖北畜牧兽医 2019

摘要:对养猪实践中怀孕母猪不食现象按照群体原因和个体原因进行了分析,群体原因主要有传染性疾病、饲料营养不良、饲养管理不当等,个体原因主要有普通病、返情、便秘、应激等,分别提出了针对性解决办法,以供养猪者借鉴.

关键词: 怀孕母猪 不食 原因分析 解决办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猪群中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基因型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国猪群中流行的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主要基因型。利用荚膜基因分型、脂多糖(LPS)基因分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2013年12月—2017年12月4年间来源于我国各地区规模化猪场患有疑似呼吸系统疾病的病死猪肺、鼻拭子、气管、肝等样品中分离鉴定的Pm进行基因型分析,并对23种主要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当前在我国猪群中流行的Pm的荚膜基因型为A(48.85%)、D(42.75%)、F(2.67%),优势基因型为A和D;LPS基因型为L3(25.00%)和L6(75.00%)型,优势基因型为L6;MLST基因型为ST3(21.25%)、ST10(27.50%)、ST11(42.50%)、ST12(2.50%)、ST16(2.50%)、ST74(1.25%)及ST75(2.50%),优势基因型为ST3、ST10和ST11。如果将荚膜基因型、LPS基因型和MLST基因型组合起来看,当前在我国猪群中流行的Pm的主要基因型为荚膜:脂多糖:MLST基因型A:L3:ST3(20.00%)、A:L6:ST10(26.25%)及D:L6:ST11(42.50%)。毒力基因检测的结果发现部分毒力基因的分布表现出一定的"基因型偏好性"。结果提示,D:L6:ST11是我国猪群中流行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主要基因型,可能与我国猪群中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导致的呼吸道疾病密切相关。

关键词: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 荚膜基因型 脂多糖基因型 MLST基因型 毒力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藤酮在甘蓝中降解动态探索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

摘要:研究了两年三地的甘蓝在施用了5%鱼藤酮微乳剂后,不同时间点采集样品,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甘蓝中鱼藤酮的残留量变化,并进行了一级动力学方程模拟,其半衰期为0.3~5.3天。为正确评价鱼藤酮在甘蓝上的安全使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鱼藤酮 甘蓝 残留 降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宜城市农作物现状普查与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摘要:按照"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年度任务要求,湖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队对宜城市开展了资源的普查工作。分析了宜城市1956、1981、2014年的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树蔬菜栽培面积、种植品种的变化,发现宜城市在农作物种质资源方面具有优势,提出加大对地方资源的抢救性保存和利用力度的建议。

关键词: 农作物 普查 分析 宜城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房县农作物现状调查与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概述了房县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普查结果,分析了该县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以房县1956年、1981年和2014年3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主要粮食作物、果树、蔬菜及经济作物栽培面积、种植方式及产量等变化,揭示了房县作物种质资源现状,同时分析了影响地方农作物资源变化的因素,并对地方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提出保护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农作物资源 房县 现状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7个香菇种植基地的香菇和基质重金属污染调查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田间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7个绿色食品香菇种植基地的鲜香菇样品和基质中砷(As)、铅(Pb)、汞(Hg)、镉(Cd)含量分别进行测定,再利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对香菇和基质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分析.试验结果显示,7个基地的香菇、基质重金属含量分别在《绿色食品食用菌NY/T 749-2018》《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 391-2013》限量标准以内,适宜发展绿色食品香菇;除部分基质As元素单项污染指数超出0.7外,其他基质和香菇单因子污染指数均低于0.7,处于安全状态.综合污染指数表明,除XG 3基质综合污染指数超出0.7外,其他基质和香菇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0.7,处于安全状态;基质重金属的综合污染越严重,香菇重金属的综合污染也会越严重.

关键词: 香菇基地 鲜香菇 基质 重金属污染 湖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麦茬稻机械旱直播高效栽培技术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摘要:开展了机械旱直播技术应用评价,简述了旱直播技术的要点和关键问题。结果表明,旱直播产量低于水直播,但其节水效果明显;旱优73产量和生育期均表现较好,适宜作为旱直播品种种植。旱直播技术对品种、田间管理等要求较高,也是其成功的关键,但该技术在不同生态区可能产生较大差异,应根据当地条件作适当修改,因地制宜。

关键词: 麦茬稻 机械 旱直播 品种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1个小麦后备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分析及抗病基因推导

植物保护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中国61个小麦后备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水平及其抗病基因,将2016年从黄淮海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及东北春麦区的9个市采集分离的269株单孢子堆白粉病菌,分别接种于61个小麦后备品种进行抗性测定;用NTSYSpc 2.10e软件对供试品种表型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用35株鉴别菌株对29个含已知抗白粉病基因小麦材料和61个小麦后备品种进行鉴别,比较其抗谱并推导61个小麦后备品种所含抗白粉病基因。结果显示,61个小麦后备品种间的抗谱存在明显差异,国豪麦5号和7号、BL5008、绵麦系列、黔麦系列、楚麦16号、内麦101和366等18个品种抗谱较宽,抗性频率均大于97.0%;泰科麦5303、邯11-5272和临Y8222等10个品种的抗性频率在42.0%~56.1%之间;郑麦0943等33个品种的抗性频率小于37.9%。聚类分析可将61个小麦后备品种分成5大类,第I类有11个品种,其中8个品种的抗性频率在42.0%~56.1%之间;第II类和第III类共30个品种,抗性频率均小于32.7%;第IV类有2个品种,抗性频率分别为53.5%和53.2%,第V类有18个品种,抗性频率均大于97.0%;聚类显示来自于同一地区且抗性频率相近的品种具有相似或相近的抗性遗传背景。本研究推导出21个小麦后备品种含抗病Pm基因,其中,邯11-5272含有Pm30,安科1503含有Pm2、Pm5a、Pm6、Pm19和Pm30,临Y8222含有Pm5a、Pm6、Pm19和Pm30,云154-15含有Pm5a、Pm6、Pm7、Pm19和Pm2+ta,泰科麦5303等6个品种含有Pm2和Pm30,华麦7号等5个品种含有Pm5a、Pm6和Pm19,扬麦24号等6个品种含有Pm5a、Pm6、Pm19和Pm2+ta。研究表明,54.1%的小麦后备品种对白粉病菌群的抗性频率小于37.9%,存在适宜条件下小麦白粉病暴发流行的风险,因此这些小麦后备品种推广种植时需加强病害预警和监测。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 抗性频率 抗病基因 基因推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大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南方农业 2019

摘要:以来自全国各地及日本的67份鲜食大豆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9个农艺性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参试资源的农艺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系数最高的是有效分枝数(44%),其次是主茎节数(30%)。采用SPSS 19.0软件对参试资源9个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78.124%。Ward法聚类将参试的67份鲜食大豆资源划分为4大类群,其中第1类群属于大粒、高产种质,具有很高的增产潜力,为湖北省杂交育种亲本选择提供了原材料。

关键词: 鲜食大豆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