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混菌发酵鸡骨泥酶解基料的工艺优化
《食品科技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鸡骨为原料,采用植物乳杆菌、木糖葡萄球菌和鲁氏酵母作为发酵剂,对鸡骨泥酶解基料进行混菌发酵,旨在最大化利用鸡骨中的营养物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混菌发酵鸡骨泥酶解基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酶解基料中分别加入5%的Na Cl和1%的葡萄糖,灭菌冷却后接种6%的混菌发酵剂(植物乳杆菌、木糖葡萄球菌和鲁氏酵母比例为1:1:1),然后于35℃生化培养箱中发酵4 d,在此条件下鸡骨泥的风味评分最佳。与酶解基料相比,发酵产物中多肽、氨基酸态氮、总酸和I+G含量分别提高了19.3%、43.7%、167.9%和33.3%,表明酶解-发酵联用技术可以作为提高鸡骨蛋白质利用率、增强风味的方法和手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时期农业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湖北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从农业科研管理存在的管理理念及方式落后、科研项目过程管理不到位、管理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入手,针对性地提出了创新科研管理理念、优化科研项目过程管理、提升农业科研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等解决对策,以期为创新农业科研管理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茶饼病防治研究进展
《湖北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茶饼病是危害性最严重的茶树真菌性病害之一,对茶饼病的发病症状、发生规律、病原特性、侵染循环以及病害流行因子进行了总结分析.结合茶叶生产中的实际情况和前期工作经验,从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植物检疫、田间栽培管理、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对近年来茶树茶饼病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茶树茶饼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花药离体培养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农业科技通讯 》 2019
摘要:文章综述了水稻花药离体培养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影响水稻花药培养效率的几类重要影响因子,总结了在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水稻花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出了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苗期耐盐种质资源初步筛选
《湖北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挖掘和筛选耐盐水稻种质资源,以课题组自育的114份高世代育种株系和引进的138份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在三叶一心期用浓度为0.5%的NaCl溶液进行苗期耐盐性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耐盐参数指标中,苗期盐害症状等级与相对株高和平均死叶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根长相关性不显著;以盐害症状级别为指标,筛选出3级以上耐盐育种株系30份和种质资源26份.以苗期耐盐性较强的恢复系R60配制的三系杂交稻组合巨2优60在江苏盐碱地表现出了较强的全生育期耐盐性.这些耐盐材料为下一步开展水稻耐盐机制研究、耐盐品种选育和推广示范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有机硒对稻米品质性状及硒吸收分配的影响
《食品科技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在水稻灌浆初期,通过叶面施硒的方法,设置不同浓度的富生物有机硒肥进行小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处理对水稻的品质性状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粒长、粒型、垩白粒率和透明度这4个外观指标上,处理与对照差异不大,但是在垩白度这个指标上,4个处理较对照均显著性降低,且表现出C3>C1>C4>C2>CK;在出糙率和精米率上,4个处理较CK有所降低,但是在整精米率上,C3较CK有所提升;4个处理相比CK均提高了直链淀粉含量,但是胶稠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在氨基酸含量和碱消值上结果不一;水稻对硒的吸收规律整体表现为叶片>茎秆>稻米,且均以C3处理中硒含量最高;稻米中硒含量以C3处理最高(0.432 mg/kg),且4个处理中有机硒占比均达到80%以上,精准达到湖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富有机硒食品硒含量要求》(DBS 42/002—201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树光合作用转录组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研究高产桑品种鄂桑1号(E1)和对照桑品种湖桑32号(H32)光合特性及光合相关基因表达变化,为桑树高光效育种以及种质资源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利用LI-6400XT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桑树叶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同时测定叶绿素含量和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P)活性,在桑树光合日变化曲线峰值和谷底取样进行转录组测序,比较不同桑品种光合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对E1和H32的光合日变化测定结果显示,桑品种E1叶片的Pn峰值显著大于H32峰值(P<0.05),H32叶片Tr峰值显著大于E1峰值(P<0.05);不同品种桑树叶片Pn-PAR和Pn-Ci的响应中,CE、CSP为E大于H32,AQY、LCP、LSP、CCP为H32大于E1。E1在较弱光强下实现光合产物积累的能力强于H32,E1对CO2低浓度的利用效率优于H32;不同桑品种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中,E1叶片ΦPSⅡ和qP显著大于H32(P<0.05),H32的NPQ显著大于E1(P<0.05),表明H32叶片吸收的光能较多的以热能的形式进行耗散;H32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小于E1(P<0.05),E1的RUBP活性大于H32(P>0.05),表明E1光合能力优于H32。不同品种不同时段发现3 356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代谢通路分析显示共有1 136个DEGs注释到KEEG数据库,DEGs显著富集的光合作用相关代谢通路主要是光合作用固碳、碳代谢、卟啉和叶绿素代谢等3条光合相关代谢通路。在FC≥2且FDR<0.01的高差异表达基因中筛选功能描述与光合作用相关的新基因共10个。其中Mulberry_newGene_3646、Mulberry_newGene_1405、Mulberry_newGene_2419和Mulberry_newGene_320共4个DEGs可能是造成H32和E1净光合速率和产量差异的关键基因,可重点研究。
关键词: 桑树(Morus alba L.)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特性 转录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育保姆种衣剂育秧对鄂东南水稻产量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为明确旱育保姆药肥种衣剂对早、中、晚稻(Oryza sativa L.)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在浠水县13个乡镇布点开展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旱育保姆种衣剂育秧秧苗素质优于软盘育秧,且产量高于软盘育秧。旱育保姆种衣剂杂交稻育秧适宜播种量为225 kg/hm2,播种量过大,则秧苗素质明显变差,产量降低。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旱育保姆 示范 秧苗素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