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000条记录
响应面法优化贝莱斯芽孢杆菌CY30发酵培养基的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摘要:为了对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CY30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以提高芽孢产量,应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贝莱斯芽孢杆菌CY30芽孢形成的关键因子进行筛选,通过最陡爬坡路径法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响应中心点,并进一步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最优培养基。结果表明,该菌株芽孢产量的关键影响因素为甘薯粉和酵母膏的浓度。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的拟合和推算得到,甘薯粉和酵母膏浓度分别为37.35 g/L和15.29 g/L时,模型预测发酵最佳产量为91.2亿CFU/mL,验证值为97.5亿CFU/mL,预测值与验证值之间吻合较好,比优化前实际产量(63.8亿CFU/mL)提高了53%。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CY30 发酵培养基 优化 芽孢数 响应面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光谱法研究Fe~(3+)/Fe~(2+)离子对CS-Fe_3O_4@ZnS:Mn/ZnS磁性荧光复合纳米粒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英文)

光子学报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光谱法研究了Fe~(3+)/Fe~(2+)离子对CS-Fe_3O_4@ZnS∶Mn/ZnS磁性荧光复合纳米粒子(MFNP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S-Fe_3O_4@ZnS∶Mn/ZnS MFNPs对BSA具有荧光猝灭作用,在有Fe~(3+)/Fe~(2+)离子存在时,猝灭作用进一步加强.对猝灭曲线进行分析,确定Fe~(3+)/Fe~(2+)离子对CS-Fe_3O_4@ZnS∶Mn/ZnS MFNPs的猝灭为生成复合物引起的静态猝灭,对BSA的猝灭是由碰撞引起的动态猝灭,在有Fe~(3+)/Fe~(2+)离子存在时,一方面,CS-Fe_3O_4@ZnS∶Mn/ZnS MFNPs通过静电作用与BSA结合形成CS-Fe_3O_4@ZnS∶Mn/ZnS MFNPs-BSA复合物,BSA分子结构发生改变,BSA荧光强度降低;另一方面,Fe~(3+)/Fe~(2+)离子以动态猝灭的方式作用于BSA,Fe~(3+)/Fe~(2+)离子与CSFe_3O_4@ZnS∶Mn/ZnS MFNPs共同作用于BSA,BSA分子结构遭到进一步破坏,荧光猝灭更剧烈.紫外辐射条件下,相互作用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 磁性荧光纳米粒子 铁离子 牛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荧光猝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变性淀粉对猪肉肌原纤维蛋白凝胶质构、流变及热力学特性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实验研究了不同比例的木薯变性淀粉对猪肉肌原纤维蛋白(MP)凝胶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凝胶质构、静态流变和热力学特性的变化。结果显示:添加10%的木薯变性淀粉增加了蛋白凝胶的弹性,而凝胶的硬度、强度、内聚性、咀嚼性和胶黏性相对适中,从而改善凝胶的质构特性;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分析发现木薯变性淀粉添加量为10%时,降低了蛋白的热相变温度和焓值,促进蛋白变性;另外,木薯变性淀粉的添加也改变了凝胶的表观粘度及触变环面积。当木薯淀粉添加量为10%时,凝胶的表观粘度和触变环面积最小,改善了凝胶的塑性能力及流变稳定性。

关键词: 木薯变性淀粉 肌原纤维蛋白凝胶 质构 静态流变 热力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系杂交糯稻新组合红糯优36的选育

杂交水稻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红糯优36是用糯稻不育系红糯1A与糯稻恢复系R4136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糯稻新组合,具有糯性优良、丰产稳产等特点,2018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栽培和繁殖制种技术要点。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糯稻 红糯优36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硒对白术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硒(Se)是植物非必需营养元素,但适量的硒有利于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因而研究硒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0, 2.5 mg/L, 5.0 mg/L, 10.0 mg/L和20.0 mg/L)对白术种子和幼苗进行处理,测定白术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生理指标,并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硒对白术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Se处理对白术种子萌发没有显著影响;2.5 mg/L的Se显著提高了白术幼苗的叶绿素(Chl)含量,有效提高了白术幼苗超氧化物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SP)含量;5 mg/L以上的Se则会破坏白术幼苗抗氧化系统,导致SOD和CAT酶活性降低,SP含量下降,MDA含量显著上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Se的作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适量的Se (2.5 mg/L)可以通过提高白术幼苗的光合作用和抗氧化系统来促进白术幼苗的生长,过量的Se (≥5 mg/L)则会产生抑制作用。本试验通过设置不同浓度的硒处理,评价外源硒对白术幼苗生长发育的作用效果,初步阐明外源硒促进白术生长发育的生理机制,为白术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种子萌发 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筑梦绿色莲田,助力乡村振兴-基于洪湖市华贵莲藕专业合作社的调研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洪湖市华贵莲藕专业合作社的调研,从4个方面总结了其主要经验与主要成效,一是坚持绿色发展,把产业链做长,形成利益联结机制;二是坚持科技引领,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三是坚持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引导品牌做大做强;四是做好服务,惠及乡邻.

关键词: 洪湖市华贵莲藕专业合作社 经验 成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HB201602株的分离鉴定及S1基因序列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摘要:从湖北地区规模化养殖场疑似腹泻病料中成功检测并分离获得了一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分离毒株感染Vero细胞可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病毒效价达1.0×105.6TCID50/0.1 mL。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HB201602感染细胞后,能被抗PEDV S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所识别,进一步证实所分离毒株为PEDV病毒。基于S1基因构建了系统发育树,表明2011年后分离的毒株大多以G2型变异毒株为主,HB201602属于G2-a亚型(变异毒株)簇。S1基因遗传变异分析发现G1-b亚型毒株与其他簇毒株相比存在9个特异的氨基酸突变,G1-a亚型经典毒株存在4个特异的氨基酸突变,S1基因的变异分析将有助于了解PEDV的遗传变异趋势,为新型疫苗的研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 分离鉴定 序列分析 系统发育树 遗传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宜昌茶叶中高氯酸盐污染现状分析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

摘要:对湖北宜昌主要产茶区域中高氯酸盐的污染情况进行抽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结果表明,32批次茶叶样品中,高氯酸盐的检出率为100%,所检出样品的高氯酸盐含量在0.07~1.5mg/kg之间,检出样品平均值为0.52mg/kg,低于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所建议的高氯酸盐限值。宜昌地区茶叶中高氯酸盐的浓度水平不高,污染风险可控。

关键词: 茶叶 高氯酸盐 污染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测土配方施肥对高山加工型小香葱生长发育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摘要:分析了不同肥料配比对小香葱(Allium schoenoprasum L.)生长发育、品质和产量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是影响小香葱产量的主导因素,氮、磷、钾配比为1.00∶0.42∶0.85时小香葱生长、品质和产量等性状最优,硅肥对小香葱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因此,在施肥中还应注重硅肥等中、微量元素的投入。

关键词: 小香葱(Allium schoenoprasum L.) 产量 施肥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SPATA6基因的多态性与精液品质性状的关联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摘要:公猪精液品质直接影响到猪场经济效益,通过转录组测序发现SPATA6基因在猪性成熟前后的睾丸组织中差异表达,并发现其内含子区域内存在多个SNP位点。通过SNaPshot的方法分别对杜洛克猪和大白猪中SPATA6基因的rs331255092和rs341061477位点进行分型,并与精液品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杜洛克猪和大白猪中rs331255092和rs341061477位点均与精子畸形率显著相关,此外,在大白猪中rs331255092和rs341061477位点也与精液量显著相关。猪SPATA6基因的rs331255092和rs341061477位点对猪的精液品质存在潜在调控作用。

关键词: SPATA6基因 SNP 精子畸形率 精液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