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核桃油营养特性及其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核桃油是重要的木本粮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保健功能活性,但易产生氧化哈败等问题,其化学组成和制备方法对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核桃油中脂肪酸、酚类化合物、植物甾醇、角鲨烯等组分的种类、含量及功能作用,并对核桃油的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神经保护等生物活性进行了分析,对常见制备方法和工艺创新的优缺点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核桃油化学组成和制备方法对核桃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并对核桃油的功能活性、高效制备技术和专用品种加工适宜性等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核桃油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融合农村居民意图的健康知识推荐方法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农村居民健康认知水平,提出一种融合农村地区居民意图的健康知识推荐方法。考虑到村民对不同健康知识的偏好,建模用户层中村民与健康知识间的关系路径,捕获村民获取健康知识的潜在意图,利用图卷积与注意力机制传播聚合村民意图邻居节点信息,获得村民与健康知识的高阶邻域表示,通过双交叉聚合器将初始节点与邻域表示进行聚合,增强村民与健康知识的表示能力,实现村民健康知识精确推荐。基于农村健康知识数据集验证研究模型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准确率、NDCG指标上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 农村 知识推荐 注意力机制 知识图谱 嵌入传播 健康知识 神经网络


基于稀疏样点的土壤重金属含量模拟方法
《环境科学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重金属受人为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其空间异质性强,存在区域均值和方差的非平稳性,稀疏样本下未知点估计精确度低,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精准估计和风险评估困难.基于此,提出了随机森林-序贯高斯模拟混合模型(RF-SGS),选取多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作为辅助变量,充分考虑土壤属性指标的空间自相关性以及环境变量属性相似性,解决传统插值中极端值和空间连续性模式敏感存在的局限性,为非平稳区域精准估计总体提出可行性方法.以北京市顺义区采样数据为例,采用MMSD抽样方法对样点抽稀,对原始采样数据进行不同采样密度的对比实验,用随机森林-序贯高斯模拟混合模型(RF-SGS)、序贯高斯模拟模型(SGS)、趋势面-序贯高斯模拟混合模型(TR-SGS)和随机森林模型(RF)对土壤重金属Cd的空间分布进行模拟,从统计特征和空间结构等方面比较模拟结果,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进一步验证方法有效性.结果表明,在7种采样密度下,预测精度由低到高排序为:SGS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条件模拟
随机森林(RF)
序贯高斯模拟(SGS)
土壤插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粮代谢能水平对14~17周龄北京油鸡血清抗氧化、免疫指标及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中国家禽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代谢能水平对14~17周龄北京油鸡血清抗氧化和免疫指标及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选取13周龄北京油鸡600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3组,每组200只.组内各性别分别设置5个重复.3个处理组分别饲喂低代谢能(12.20 MJ/kg)、中代谢能(12.64 MJ/kg)、高代谢能(13.08 MJ/kg)3种不同的日粮.预试期1周,正试期4周(14~17周龄).结果显示:①饲粮代谢能水平和性别对血清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中代谢能组母鸡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中代谢能组公鸡(P<0.05);性别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母鸡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公鸡(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低于公鸡(P<0.05);②代谢能水平和性别对血清IgA、IgG、IgM、γ-干扰素含量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血清IgA、IgM、白细胞介素-6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中代谢能组Ig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低代谢能组IgM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高代谢能组白细胞介素-6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性别对血清IgA、IgG、α-干扰素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母鸡IgA和α-干扰素含量显著高于公鸡(P<0.05).公鸡IgG含量显著高于母鸡(P<0.05).③饲粮代谢能水平和性别对14~17周龄北京油鸡肌肉中部分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且在中代谢能水平下含量最高;公鸡总氨基酸、甜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母鸡(P<0.05).研究表明:代谢能水平对14~17周龄北京油鸡血清抗氧化指标无显著影响;代谢能为13.08 MJ/kg时,免疫性能较好;代谢能为12.64 MJ/kg时,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甜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最高,味道更鲜,品质最优;从游离氨基酸含量分析,公鸡较母鸡风味更佳.
关键词: 北京油鸡 代谢能 血清抗氧化指标 血清免疫 游离氨基酸


双轨道弹射式水稻精量直播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农业机械学报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现有排种器存在投种不顺及大播量成穴性较差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双轨道弹射式水稻精量直播排种器。基于理论分析设计了关键部件,利用DEM-MBD耦合仿真技术得到了弹簧力参数及因素取值范围,明确了转速超过35 r/min后排种器的性能显著下降。以合格率、漏播率及重播率为性能评价指标开展台架正交试验,研究转速、调节深度及稻种球度对排种器工作性能的影响,建立排种性能评价指标的回归预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排种轮转速为23.06 r/min、型孔深度为8.99 mm、稻种球度为52.7%时,排种器合格率为88.58%、漏播率为4.43%、重播率为6.99%,排种器工作性能最佳。为验证排种器工作性能及优化后参数的准确性,开展了田间试验,试验结果与优化后结果保持一致,回归方程预测结果误差小于2%,验证了试验可行性及参数准确性,在最优参数下排种器穴径合格率为100%、平均穴径为3.62 cm、穴径变异系数为18.45%、平均穴距为22.98 cm、穴距变异系数为8.43%、平均穴粒数为11.08、穴粒数变异系数为17.56%。所设计的排种器具有较好的播种性能、较高的穴径合格率及较低的变异系数,表明该排种器具有良好的成穴性能。


基于SSR标记的花椰菜育种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var. botrytis)起源于欧洲,我国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较狭窄,亟待开展种质创新及创新种质的评价技术等研究。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创制双单倍体(double haploid, DH)不但能缩短育种年限而且也是种质创新的重要手段。花椰菜小孢子再生株后代的遗传多样性评估,是利用双单倍技术进行种质创新和育种应用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筛选出29对带型清晰稳定、多态性较好的SSR引物,PIC变幅为0.29~0.57,平均值为0.42。利用这29对引物,对由66份DH系和18份高代自交系组成的84份花椰菜育种种质群体进行标记分型研究。结果显示,材料的遗传距离主要集中在0.3~0.6,平均为0.56,遗传相似系数在0.50~0.97之间,平均为0.57,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5时,将材料共分为4组。通过DH材料的亲缘关系分析发现,F1杂种的DH系后代材料中能够获得遗传多样性较高的材料,DH育种可以作为花椰菜种质创新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为花椰菜遗传多样性的评价与利用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 花椰菜 SSR标记 双单倍体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江西省52个春玉米品种对玉米蚜和亚洲玉米螟的抗性鉴定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虫害是影响玉米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评估不同玉米品种对主要害虫的抗性水平,对选用抗虫品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首先通过种群动态调查确定江西省春玉米主要害虫种类,随后通过蚜量比值和茎秆蛀孔数筛选江西省52个推广春玉米品种中的玉米抗虫品种,最后通过果穗产量和危害率调查得到适合江西省种植的玉米抗虫品种。【结果】调查发现劳氏黏虫(Mythimna loreyi)、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为江西省南昌市春玉米主要害虫,其中玉米蚜和亚洲玉米螟种群数量相对较大。通过蚜量比值得出52个推广品种中有高抗蚜虫品种17个,抗蚜品种5个,中抗品种5个,敏感品种6个,高感品种17个;通过茎秆蛀孔数得出有高抗亚洲玉米螟品种12个,抗亚洲玉米螟品种有14个,中抗品种12个,敏感品种5个,高感品种9个。部分推广玉米品种抗蚜性较差时,其抗螟性则较强,而当抗螟性较差时,则其抗蚜性抗蚜性较强,但京科968、双甜726、万鲜甜6188既高抗蚜虫又高抗亚洲玉米螟;52个推广玉米品种10株产量为0.90~4.24 kg,产量最高的5个品种分别为万鲜甜6188、百沐达、维甜999、美玉爽甜糯502、京科968,推广玉米品种中大部分果穗为害率较高,除尚满帝、桂甜糯108、泰坦、百沐达、桂糯530,其余品种果穗为害率都在50%以上。【结论】江西省52个推广的玉米品种对害虫具有不同程度抗性,其在自然感虫状态下的产量也差异较大,结合抗虫性和产量指标得出万鲜甜6188和京科968既具有较强的抗蚜性、抗螟性,同时自然感虫状态下产量较高,推荐江西省春玉米种植万鲜甜6188和京科968。筛选得到的抗性品系也可为玉米抗虫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了候选材料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玉米品种 抗虫性 种群动态 玉米蚜 亚洲玉米螟 产量 为害率


杏新品种京绯红的选育
《果树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京绯红(Prunus armeniaca L.)杏由晚熟品种串枝红和极早熟品种骆驼黄通过人工杂交育成.果实圆形,果顶凹,缝合线深度中等,两侧果肉较对称;平均单果质量74.5 g,最大单果质量92.6 g.果皮底色橙黄,着中等面积片状红色;果肉橙黄色,汁液、纤维含量中等,果实硬度中等偏硬,味酸甜,略有香气;半离核,苦仁.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3.5%,果糖含量0.804%、葡萄糖含量1.50%、蔗糖含量6.14%、苹果酸含量0.795%、柠檬酸含量0.756%.在北京地区,4月上中旬盛花期,花期5~7d.4月中下旬展叶,11月中下旬落叶,年生育期约210 d.成熟期介于双亲之间,北京地区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熟,果实发育期约90 d,大约比串枝红提前1周、晚于骆驼黄3周,可持续采摘2周左右.果实较硬、耐贮运、供应期长.丰产稳产,适应性强,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北京地区及具有相似气候的地区种植.


基于数据同化系统的作物产量预测研究进展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数据同化系统融合了遥感数据和作物生长模型的优势,是实时监测农业生产状况的有力手段。本文在简要介绍作物产量遥感估测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对数据同化算法的发展情况、多源遥感数据在数据同化上的应用潜力、数据同化系统的不确定性以及数据同化系统的尺度效应4方面进行论述。并且针对农业应用现状,提出未来应充分挖掘多源遥感数据、多作物生长模型集合和数据算法的优势,最终实现以机理模型为纽带的作物估产模式,并为制定田间管理策略、规划粮食产业布局和制定进出口贸易政策提供有力的数据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产量 数据同化系统 多作物生长模型集合 多源遥感数据


一次性接触施控释尿素对水稻秧苗素质及生长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育秧箱接触施肥是一种轻简高效的控释肥施肥技术,将控释肥在水稻育秧时一次性集中施于种子附近,水稻根系紧密包裹住控释肥,水稻带肥移栽.在接触施肥条件下,研究控释尿素不同施用量以及不同育苗方式下的秧苗素质,并比较控释尿素不同施用量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旨在为水稻育秧箱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以当地常规氮肥施用量(180 kg/hm2,折合每盘控释尿素1 509 g)为基准,按照常规育秧方式设置不同控释尿素氮用量(FFP,25%CRU、50%CRU、75%CRU、100%CRU),同时在50%CRU基础上设置另外2种育苗方式处理,即50%CRU+S1、50%CRU+S2处理,进行育秧试验,针对不同控释肥用量,模拟箱式育秧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育秧盘控释尿素用量为755 g时(50%CRU),水稻出苗率为83%,且秧苗素质、秧苗生长发育均最佳,与常规育秧(FFP)相比,秧苗的地上部干重、充实度、壮秧指数分别提高22.50%、54.55%、70.00%;秧苗的根长、根系活力、苗高分别增加20.53%、67.00%、36.80%.当育秧盘控释尿素用量超过755 g时,育苗土含水量较低,土壤电导率(盐度)过高,导致秧苗素质显著降低.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FFP)相比,50%CRU、75%CRU、100%CRU处理的水稻,其成熟期叶绿素含量、株高、茎蘖数分别提高9.68%~10.04%、7.60%~9.57%、13.02%~15.72%,生育期延长8~10 d,每穗实粒数、产量分别增加13.71%~30.64%、18.88%~43.68%.施用控释尿素的水稻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其中100%CRU处理的产量最高.育秧盘控释尿素接触施肥量为755 g(50%CRU)时,水稻秧苗素质、秧苗生长发育显著优于常规育秧;当育秧盘控释尿素量高于755 g(75%CRU、100%CRU)时,水稻的出苗率、秧苗素质下降,2组优化处理在育苗阶段未表现出优势.育秧盘控释尿素接触施肥量为1 509 g(100%CRU)时,水稻的产量最高,施用控释尿素的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因此,综合考虑秧苗素质和水稻产量,土壤肥力较低时采用100%CRU,尽管出苗率低,秧苗素质有一定下降,但是后期由于水稻自身适应,可获取最高产量;土壤肥力较高时,适宜采用50%CRU处理,秧苗素质最佳,而且能维持较高的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