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字典的自适应匹配追踪谱分解方法及其在油气检测中的应用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 202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地震信号的瞬时属性确定时频原子动态参数的扫描范围,获得的瞬时频率稳定性较差且存在负值。利用连续相位求取瞬时频率易受噪声影响,并存在频率异常值。为此,首次将经验模态分解(EMD)引入匹配追踪(MP)算法,提出了基于EMD字典的自适应MP谱分解方法。将EMD视为一种基于过完备时频字典的稀疏分解方法,在计算匹配原子主频的过程中,引进基于连续相位的阻尼最小二乘反演求解瞬时频率,并加入整形正则化算子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利用整形正则化平滑算子的阻尼最小二乘法有效避免了频率异常值,得到的瞬时频率曲线更平滑、真实,且更突显高频成分。将基于EMD字典的快速MP方法应用于储层含油气性预测,对比不同尺度瞬时谱剖面可以清楚地看到明显的低频阴影现象,且提高了分解效率,从而进一步验证了方法可行性。
关键词: EMD字典 MP 阻尼最小二乘法 连续相位 瞬时频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黄海和东海中南部小黄鱼种群形态分化
《中国水产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不同地理种群的小黄鱼(Larimichthyspolyactis)形态分化,本研究以南黄海和东海中南部生殖与非生殖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t检验、主成分分析、差异系数判定等分析方法,对小黄鱼种群31个表型性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南黄海种群和东海中南部种群的表型性状存在广泛的变异,生殖期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7.77%和6.48%,非生殖期变异系数为8.65%和7.62%,南黄海种群变异强度高于东海中南部种群,变异系数差异主要为横轴测量性状。生殖期和非生殖期分别有15个和16个性状存在显著差异(P<0.05),7个性状在两个时期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且这些性状差异又能在种群内部保持相对稳定。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生殖期4个主成分方差累积贡献率48%,PC2和PC3得分在检测种群差别时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因子负荷较高的性状主要是头部、背鳍、臀鳍和腹部;非生殖期4个主成分方差累积贡献率46.61%, PC1和PC2得分在检测种群差别时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因子负荷较高的性状主要是头部、体高、背鳍/腹鳍与臀鳍长度。两个地理种群在头部和躯干部位的性状产生了分化,与南黄海群相比,东海中南部群头部较高,背鳍和臀鳍较长,而头部上缘和腹部较短。这种形态变异可能与洄游生活史策略诱导的表型性状特化有关,研究结果支持迁移行为和复杂生境提高了环境适应性这一结论,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物种的生态学特征和进化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哈尼梯田稻-渔共作模式下杂交黄颡鱼肠道微生物研究
《水生生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哈尼梯田稻-鱼共作综合种养模式(稻渔组, DY组)和传统池塘养殖模式(池塘组, CT组)下杂交黄颡鱼(Tachysurus fulvidraco♀×Pseudobagrus vachellii♂)肠道微生物结构变化,试验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对不同养殖模式下黄颡鱼肠道微生物进行分析。测序结果显示, CT组和DY组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CT组相比,在门水平上DY组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上升,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下降。在属水平上DY组梭状芽孢杆菌属、Romboutsia属、Paludibacter属、Epulopiscium属和拟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上升,而邻单胞菌属丰度显著下降。不同的养殖模式没有显著影响黄颡鱼肠道微生物的丰富度(Richness),但DY组拥有更高的微生物均匀度(Evenness)。BugBase表型预测结果如下, CT组革兰氏阴性菌,兼性厌氧菌丰度更高, DY组则革兰氏阳性菌,厌氧菌丰度更高。同时DY组肠道菌群相较于CT组具有更低的潜在致病性和生物膜形成能力。DY组黄颡鱼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更高,稳定性更好,对疾病的抵抗力可能更强。水稻-黄颡鱼新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具有更佳的经济和生态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渔业节能减排状况及发展建议
《渔业现代化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进入21世纪,中国渔业得到了更加快速的发展,也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绩,极大地弥补了优质蛋白源短缺,为中国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渔业是一个对能源和资源有较大依赖的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付出环境和能耗的代价,粗放的生产模式,给周围环境带来赤潮、水华等负面影响,渔船燃油生产性成本投入已超过捕捞总成本的2/3,这已经成为制约渔业可持续发展主要障碍.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渔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内外水产养殖、水产捕捞、水产品加工领域的节能减排发展情况.与国外渔业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在渔业这3个领域的节能减排研究应用起步较晚、基础较弱,但发展较快、成果较好,节能减排的动力和潜力也较大.同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一是积极采取措施,促进生产方式向节能减排方向转变;二是加强基础性、关键性技术研究,推进传统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三是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建立引领性水产高效生产新模式.本研究以期为渔业转型升级,走节能减排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参考.
关键词: 渔业;水产养殖;水产捕捞;水产品加工;节能减排;发展;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鲟幼鱼渗透调节器官组织结构在海水条件下的适应性调整
《渔业科学进展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淡水养殖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幼鱼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升盐的方式实施海水驯化实验,对驯化过程中不同盐度下中华鲟幼鱼渗透调节器官鳃、肾和肠组织结构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了解各器官在渗透调节过程中的适应性变化。结果显示,中华鲟幼鱼在海水条件下存活率达100%;海水驯化过程中,随着盐度的升高,中华鲟幼鱼鳃小片宽度显著减小(P<0.05),相邻鳃小片间距、泌氯细胞直径显著增加(P<0.05),表明中华鲟幼鱼从淡水环境逐渐向海水环境适应过程中,通过改变鳃小片宽度及相邻间距,加快机体与外界水氧交换量,增加泌氯细胞大小,提高细胞代谢水平,以应对海水环境的高渗透压。同时,中华鲟幼鱼肾小球长径在海水驯化过程中显著减小(P<0.05),同时数量也略有减少,表明中华鲟幼鱼通过降低肾脏的滤过功能减少机体水分丧失,以适应外界环境渗透压的变化。肠道组织结构未观察到明显变化。研究表明,中华鲟幼鱼具有较强的海水适应能力,渗透调节器官主要通过改变鳃小片宽度和间距、泌氯细胞大小及肾小球大小和数量来适应海水盐度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淡水池塘养殖减排工程设施分析
《渔业现代化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淡水池塘养殖水体污染已成为制约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工程设施减少池塘养殖粪便、残饲和尾水排放是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目前,淡水池塘养殖减排工程主要包括:基于人工湿地的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三池两坝"池塘养殖水体净化系统、"集装箱+生态池塘"养殖系统、绿色高效圈养系统、植物浮床-池塘复合养殖系统、流水槽-池塘内循环养殖系统、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系统.本研究着重从养殖系统工程构建、运行原理角度,分析上述7种常见工程设施特征.这些设施通过集污、排污、沉淀、微生物降解、植物吸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将部分营养元素资源化再利用.受限于技术缺陷、产业基础等,目前池塘养殖减排工程设施推广普及率不高.建议应加强池塘氮、磷等物质循环方面的基础性研究,积极研发池塘氮、磷污染物高效处理设施,完善池塘养殖减排工程产业链.本研究可为中国淡水池塘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淡水池塘;人工湿地;集装箱养殖;圈养模式;植物浮床;多层次综合养殖;池塘内循环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2',4,4'-四溴联苯醚胁迫对尼罗罗非鱼肝脏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四溴联苯醚对鱼类抗氧化防御系统的毒性效应及其对鱼类健康的潜在危害,采用半静态水质接触染毒法,设置5、50和500 μg·L-1 3个暴露浓度,1、3、7、15和30d 5个采样时间,研究了 BDE-47对罗非鱼肝脏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BDE-47暴露下罗非鱼肝脏抗氧化酶活性或抗氧化因子含量发生了显著变化,显示出BDE-47暴露可引起生物体产生氧化应激并造成氧化损伤;从罗非鱼肝脏抗氧化酶对BDE-47暴露的响应情况来看,SOD、CAT和GSH是相对敏感的抗氧化指标;BDE-47暴露浓度与罗非鱼肝脏SOD、CAT、GST和GPx活性以及GSH和GSSG含量之间没有明显的剂量-效应或时间-效应关系;总体来看,CAT和GSH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GST和GPx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并恢复至正常水平的变化趋势;GSSG呈现出升高趋势;SOD在低浓度BDE-47(5μg-L-1)暴露下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高浓度BDE-47(50和500μg·L-1)暴露下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 2,2’,4,4’-四溴联苯醚;罗非鱼;肝脏;抗氧化酶;半静态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刀鲚胸鳍条和耳石微化学"指纹"相似性研究
《渔业科学进展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耳石微化学被广泛应用于鱼类洄游生态学研究,但耳石的摘取难免会造成鱼的死亡和损伤,故寻找可以快捷、非致死地替代耳石进行微化学分析的材料很有意义.为此,本研究比较了刀鲚(Coilia nasus)胸鳍条和耳石微化学的相似性特征.耳石的锶钙比值(Sr/Ca)和Sr含量图谱分型结果分别很好地对应了所研究的洄游型、淡水定居型和陆封型的典型个体.胸鳍条微化学结果显示,湖鲚和短颌鲚2类个体呈现出稳定的低Sr/Ca值[(1.38±0.52)~(2.04±0.74)和(1.40±0.32)~(1.81±0.66)]与刀鲚胸鳍条生活史第一阶段的特征相吻合[(2.06±0.64)~(2.26±0.29)],这些均反映了淡水生境“指纹”的特征.刀鲚胸鳍条Sr含量图谱和耳石相似,自核心至边缘可分为明显的3个阶段,分别对应于面分布图上自核心至边缘的蓝色、绿色、蓝色之间微化学“指纹”的变化.由此可见,刀鲚胸鳍条可以作为耳石的非致死、低损伤的代替材料,用于刀鲚洄游习性、生境履历等研究.同时,由于胸鳍条具有取样和前处理的优势,在其他鱼类资源或标志放流评价研究时,可以考虑以胸鳍条代替耳石来开展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株克氏原螯虾摩氏摩根菌的分离鉴定及联合药敏试验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患病克氏原螯虾肝胰腺内分离到1株病原菌,通过对其生理生化特征鉴定、16S rRNA序列分析和进化树构建对分离株进行了鉴定;测定了分离株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抗菌药物与天然化合物联用后的协同抑菌作用。结果发现,该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与摩氏摩根菌基本一致,进一步通过测序和进化树分析发现该菌株与摩氏摩根菌的基因相似度达到99%以上,因此该菌株鉴定为摩氏摩根菌。药敏试验发现该菌株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和新霉素等7种药物高度敏感,对卡那霉素中等敏感,对多西环素、链霉素和四环素等12种药物耐药。此外,联合抑菌试验发现多西环素与二氢辣椒碱联用后具有协同抑菌作用。以上研究表明,本次从克氏原螯虾肝胰腺中分离的细菌为耐药性摩氏摩根菌,可选用氟苯尼考、恩诺沙星、新霉素或二氢辣椒碱和多西环素的复方制剂进行治疗。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小龙虾) 摩氏摩根菌 耐药性 联合药敏试验 食品安全 疾病防控 协同抑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