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贵州中部坡地黄壤水分变异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黄壤水分的变异性,采用实地观测的方法,获取了贵州中部黄壤坡地水分数据。对该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贵州山区坡地黄壤具有明显的30~60 d间隔的周期性动态特征,黄壤剖面相邻层次间具有相似的变点分布及周期性特点,层次间水分的上、下运行因果关系明晰,可划分为土壤水分活跃层、次活跃层和相对稳定层,稳定的水分贮量层位置浅,但作物利用难度大。


不同生态条件下黔黄油21号的产量及品质特性
《贵州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甘蓝型优质黄籽杂交油菜品种黔黄油21号在各生态环境条件下的产量及主要品质特性的变化规律,研究了7个不同生态试验点不同生态因子对该品种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条件下黔黄油21号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存在明显差异,海拔在1000 m的生态条件下黔黄油21号的产量达284.9kg/667m2,芥酸(0.2%)及硫甙含量〔22.00μmol/(g.饼)〕低,含油率高达45.94%;黔黄油21号在所有生态点的平均产量为212.04kg/667m2,说明,该品种在贵州不同生态条件下均具有较高的生产潜力,适应性广。海拔高度与黔黄油21号的芥酸和硫甙含量呈不显著正相关,在海拔254~1000 m时硫甙呈下降趋势,当海拔在1000 m以上,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硫甙含量呈上升趋势。在不同海拔高度下种子蛋白质含量和含油率均呈无规律的变化趋势,其相关程度很低。但本试验各生态条件下其日照时数、年均温、降雨量等生态因子对黔黄油21号的芥酸、硫甙、蛋白质、含油率等主要品质性状影响不明显。


芭蕉芋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湖北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6个芭蕉芋(Canna edulis Ker)品种(3个红花材料、3个黄花材料)采用行播与窝播的品种间比较试验与花色间对比及生长情况观察,结果表明,在7、8、9月芭蕉芋生长较快,是芭蕉芋营养生长的主要阶段,10月中下旬芭蕉芋逐渐开花,进入生殖生长阶段;从品种间的平均产量看,兴义市长坡岭的黄花品种产量最高,达到96281.3kg/hm2,比兴义市长坡岭的红花品种增产19781.3kg/hm2,增产幅度达25.9%;从各个红花品种与黄花品种平均产量的对比来看,黄花品种的平均产量为89104.2kg/hm2,红花品种的平均产量为80229.2kg/hm2,黄花品种比红花品种增产11.1%。因此,在芭蕉芋的种植中,应积极推广黄花品种,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双低菜籽饼对生长猪甲状腺和肝功能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观察研究双低菜籽饼对生长猪甲状腺和肝功能的影响,选用30 d龄的生长猪40头,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日粮中添加14%的市售普通菜籽饼,试验组日粮中分别添加14%、18%、20%的双低菜籽饼,进行110 d饲养试验。结果显示:14%双低菜籽饼组与对照组比较,测定指标GOT含量差异显著,其余指标GPT、FT3、FT4、TSH均差异不显著;18%、20%双低菜籽饼组与对照组比较,测定指标均差异不显著。结果证明:日粮中添加菜籽饼量均为14%时,双低菜籽饼的效果要显著优于普通市售菜籽饼;在外三元杂交生长猪日粮中,添加双低菜籽饼量为20%时,不会对猪的甲状腺和肝功能造成显著性的损害。


中药材莱菔子炮制前后多糖含量的比较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测定生莱菔子、炒莱菔子中多糖含量,探讨炮制方法对莱菔子多糖含量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生莱菔子、炒莱菔子中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炒莱菔子中的多糖含量为4.66%,生莱菔子中的多糖含量为3.47%,方差分析发现,炒莱菔子和生莱菔子中多糖含量有极显著性差异。


普洱茶冲泡条件与水浸出物浸出规律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科学饮用普洱茶及正确引导普洱茶消费提供参考,结合感官品质审评对普洱茶(生、熟)两个紧压茶样,采用5 min3、min1、min和100℃、90℃、80℃水等不同冲泡处理的水浸出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对普洱茶冲泡条件与水浸出物浸出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普洱茶在不同冲泡条件下其浸出物浸出规律均表现为:相同条件下,水温越高冲泡时间越长,水浸出物浸出量越多,水浸出物浸出速度越快;第1泡的水浸出物含量较高,随着泡次的增加而依次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