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罗甸秋冬四季豆豆荚螟的田间消长规律
《贵州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掌握罗甸秋冬四季豆豆荚螟的消长规律,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对罗甸县沫阳镇飞龙桥村的秋冬四季豆豆荚螟田间消长规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豆荚螟在花、荚上的盛发期为10月30日至12月7日,高峰期在11月11日至11月23日,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中国转型期土地权属纠纷:系统分析与文化对策
《中国土地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目的:对中国转型期土地权属纠纷进行系统分析并归纳其特点,提出相应的文化对策。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在转型期的中国,土地权属纠纷案件呈现诉讼增多、司法取证困难、审结案件余波无法平息等情形,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对此现状,通过对其系统分析,笔者认为应在维护好民族文化的稳态延续前提下,借鉴各民族化解土地权属纠纷的经验与智慧,充分挖掘并发扬民族文化拥有的土地资源利用与维护的知识技能。研究结论:提出化解土地权属纠纷的文化对策,并与经济、管理、法律手段相结合,达到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维护和高效利用的目的。


利用聚类分析筛选玉米杂交种SSR指纹库中鉴别能力强的标记
《种子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物DNA指纹库构建后,如何有效应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首先设定品种间某(些)分子标记位点遗传距离大于零者为某(些)分子标记可鉴别的品种,分析DNA分子标记鉴别品种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设定品种间某(些)分子标记位点最小遗传距离大者为优,筛选出鉴定参试品种所需的最少标记数。然后利用聚类分析,从20个SSR标记构建的48个玉米杂交种的指纹库中,可以筛选出鉴别能力最强的标记和鉴别效果最优的标记组合。结果表明,该方法直观、易行、快速、高效,可为指纹图谱库的高效应用提供参考。


紫茎泽兰群落数量特征调查
《贵州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西南部分地区紫茎泽兰入侵的群落学调查,研究了紫茎泽兰入侵的群落主要数量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入侵的群落其物种比较贫乏,最多的物种数量为17种;群落内紫茎泽兰主要数量特征随着物种数量的增加总体表现为下降的趋势,物种数目多的群落内,紫茎泽兰种群的优势度小,相对高度和盖度也比较低;优势度指标与群落多样性指数相关性最强,能反映出该入侵种对群落多样性、均匀性的影响。


不同时期摘心对黔辣3号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黔辣3号的产量及其种子繁殖质量,研究了不同时期摘心对黔辣3号的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定植时和初花期为最佳摘心时期。在产量上,定植时摘去心叶,其植株矮、茎较粗、侧枝多、单株挂果数多、生长期较CK少5~7 d,成熟一致,干椒产量最高,达286.91 kg/667m2,比对照增产67.31%;在制种成绩上,初花期摘心单果鲜重5.59 g,干重1.60 g,单果种子数122.7粒,单果种子重0.88 g,种子千粒重0.731 g。


泥鳅肌肉脂肪酸的组成成分分析
《贵州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泥鳅的营养价值,采用气相色谱仪对泥鳅肌肉脂肪酸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泥鳅肌肉中含有11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5种,不饱和脂肪酸6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占脂肪酸总质量分数的31.81%,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占脂肪酸总质量分数的68.15%,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占脂肪酸总质量分数的34.4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占脂肪酸总质量分数的33.69%;泥鳅肌肉中主要由C18:2n-6、C18:1和C16:0脂肪酸组成,C18:2n-6脂肪酸含量最高。泥鳅肌肉脂肪酸种类组成与其他几种鱼类存在一定的差异。


樱桃的光合特性及其对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给贵阳地区樱桃栽培技术的制定及改进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探讨了中国樱桃在贵阳地区的光合特性及其对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果实发育期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为双峰型,表现"午休"现象,中午叶温(T)过高是导致"午休"最主要的直接环境因子,气孔限制因素起主要作用。樱桃的Pn-光合有效辐射(PAR)拟合曲线为对数函数,Pn-T为抛物线函数关系。Pn和PAR对樱桃单果重、单枝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含糖量、糖酸比等指标的形成有显著贡献,增强光照及光合强度能提高樱桃长果枝的单枝产量、单果重及品质。


贵州中部地区不同苹果品种光合特性研究
《种子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贵州中部地区10个苹果品种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旨在为筛选适宜品种及栽培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光合特性差异较大,经聚类分析光合速率(Pn)可分为4类,以萌[12.44μmol/(m.s)]最大,新嘎啦、烟富1号、长富2号、富士2001和红王将5个品种次之;光补偿点(LCP)为15(长富2号)~70(红盖露)μmol/(m.s);光饱和点(LSP)以新嘎啦[1080μmol/(m.s)]和凯密欧[1140μmol/(m.s)]最低,烟富1号[1330μmol/(m.s)]最高;除新嘎啦以外,其余品种的Pn-PAR函数均为二次曲线;多数品种的光合最适温度为26~28℃,而红王将、新嘎啦和富士2001在30℃左右;Pn与气孔导度(Sc)显著相关,与胞间CO2浓度(CO2int)显著负相关。光强是该地苹果光合的最主要影响因子,而气温、大气相对湿度等指标不是主要的制约因子。


抗病耐寒杂交籼稻组合黔优联合9号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水稻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黔优联合9号是贵州省水稻研究所用Ⅱ-32A与强优恢复系联合9号配组育成的抗病耐寒高产杂交籼稻组合,2004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2008—2009年在贵州省湄潭县进行高产示范,表现高产、抗稻瘟病。总结了黔优联合9号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4个果蔗新品种(系)高产、稳产及适应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4个果蔗新品种黔蔗00-126、贵引07-15、贵引07-16和贵引07-04的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结果进行了高产稳产及适应性分析,以期为生产上大面积的应用推广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区试中4个品种(系)的新植蔗平均产量比对照分别增产24.74%~48.15%、宿根蔗比对照增产14.84%~34.32%,增产效果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4个品种(系)的标准差(49.21~92.04kg)和变异系数(0.56%~1.11%)2项指标值都较低,高稳系数(96%(HSCi(134%)较高。综合说明4个品种(系)的丰产性好、稳产性高,而且适应性较强,可以在海拔800m以下各蔗区大面积应用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