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贵州部分辣椒品种对疫病的抗性鉴定
《贵州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灌根法对34个辣椒区试品种进行了疫病苗期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34个辣椒平中,高抗1个,抗性品种11个,中抗品种15个,感病品种7个,分别占鉴定总数的2.94%、32.35%、44.12%和20.59%。黄平线椒、贵椒1号、绥阳小米辣、贵椒3号、独山皱椒3号、H29、1001、137、87-2-3、党武辣椒、绥阳锥椒2号、独山线椒等辣椒品种对辣椒疫病有较好的抗病性。


野生马蹄金种质资源的RAPD鉴别
《草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强、重复性好且稳定性高的引物22个,对西南区16份抗性较强、坪用价值较高的马蹄金Dichondra repens材料进行扩增,共扩增出269条带,其中多态性带246条,多态性比率为91.45%,表明野生马蹄金植物种间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采用UPGMA法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0.73处把马蹄金材料分为4类,部分地理上相近的马蹄金种质资源被聚在了不同的大类中,分类结果能将优异马蹄金材料区分开来,与景观价值评定较吻合。


基于“3414”田间试验的水稻施肥模型的研究——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合川区"3414"田间试验为依据,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通过回归分析建立水稻产量与氮、磷、钾施肥量的三元二次施肥模型.对三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进行降维处理,分别分析了氮肥、磷肥、钾肥与水稻产量的单因素效应和交互效应.并且通过对该试验区水稻施肥模型的研究,获得了水稻氮、磷、钾的最佳施肥量及三者的配比组合情况,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


牧草新品种黔草4号鸭茅的选育
《草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鸭茅(Dactylis glomerata)是贵州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中的重要草种之一,需要量较大,因此选育优质高产鸭茅新品种是贵州鸭茅育种的重要目标。"黔草4号鸭茅"是贵州省草业研究所以地方草种"纳雍鸭茅"为亲本,采用"一次混合选择法"选育而成的牧草新品种,2009年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牧草系选品种,编号为"黔审草2009001号"。该品种在2006-2008年贵州省鸭茅品种(系)区域试验中,平均鲜草产量位列参试品种(系)之首,达63 091.5 kg/hm2,分别比对照原始群体(51 040.51 kg/hm2)和宝兴鸭茅(54 695.67 kg/hm2)增产23.6%和15.35%,达极显著水平(P<0.01);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分别为15.78%和5.83%;生长较快,平均生长速度为2.77 cm/d,明显快于对照原始群体(1.91cm/d)和宝兴鸭茅(2.34 cm/d)。概述了"黔草4号鸭茅"的育种目标、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及适宜种植区域,为该品种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