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绿茶叠杀后PPO和含水量变化及其对品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在保证绿茶品质前提下延长杀青叶贮存时间的最佳方法,通过滚筒加微波叠杀技术,采用自然、送风、低温条件下贮存杀青叶,研究绿茶叠杀后多酚氧化酶(PPO)和含水量的变化及其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方式摊放1 h时PPO酶活性最高可达25.0%;11 h时PPO酶活性下降幅度分别为10.9%、47.0%和83.7%。贮存前期,PPO酶对绿茶品质的影响作用大,温度是影响PPO酶活性的主要因子,低温摊放PPO酶活性下降最快,其成品茶品质优于送风摊放的。当PPO酶活性和含水量降到一定程度时,含水量对成品茶加工时品质影响的作用增大。表明采用叠杀法杀青不能完全钝化绿茶的PPO酶活性,送风摊放和低温摊放均能在保证绿茶品质的前提下延长杀青叶存放时间。


贵州70份玉米自交系的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及其杂种优势群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251个SSR标记中筛选出均匀分布在玉米基因组上的88个SSR标记,用以分析评价贵州省2000年以来47个审定品种的70份亲本材料的遗传多样性。SSR标记检测的结果:88个标记共检测出466个等位基因,每个标记可检测等位基因2~18个,平均为5.31个;每个标记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为0.213~0.965,平均为0.586,这表明贵州玉米自交系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POPTREE聚类分析结果:70份自交系分为Ⅰ、Ⅱ和Ⅲ类群。Ⅰ类群含8个自交系,以瑞德和兰卡斯特等温带种质为主。Ⅱ类群有11个自交系,以PN78599、瑞德和兰卡斯特等温带种质为主。Ⅲ类群拥有51个自交系,可分为A和B 2个亚群,B亚群还可再分为B1和B2 2个次亚群,A亚群中的10个系以我国地方温带种质为主,B1次亚群中的19个系以贵州地方亚热带种质为主,B2次亚群中的22个系以泰国苏湾热带种质为主。杂种优势利用分析的结果表明,贵州近些年在玉米育种中,主要是利用贵州地方亚热带种质和泰国苏湾热带种质2个杂种优势群,这与其多态位点百分率较高有关,与其群内SSR位点的平均等位数较多有关。贵州玉米育种利用的种质类型较少,有必要加强玉米种质的扩增、改良与创新研究。


转hrap基因马铃薯获得晚疫病抗性研究
《分子植物育种 》 2011 CSCD
摘要:马铃薯晚疫病(Phytopthora infestans)是制约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扩大马铃薯抗病基因源,提高栽培马铃薯的抗病能力,本试验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由harpinPss引起过敏反应的甜椒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过敏反应促进蛋白hrap基因导入马铃薯品种"Burbank"中。结果表明,获得的转化植株经PCR检测其阳性率为61.15%;Southern杂交有53.85%的植株表现阳性;对转化材料进行RT-PCR检测结果,表明导入的hrap基因已整合到马铃薯DNA中;从转化植株中分离hrap基因与GenBank中的hrap cDNA(GenBank:AF168415)进行DNA测序结果比较,两者的相似度达99.3%。通过对转基因植株进行活体接种抗病性检测,转hrap基因的马铃薯获得了抗晚疫病(Phytopthora infestans)植株。
关键词: 马铃薯 hrap基因 根癌农杆菌 遗传转化 晚疫病


影响几种芽苗菜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环境因子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绿豆芽、赤豆芽、松柳芽、葵花芽为材料,从浸种时间、催芽温度和栽培温湿度几方面探索了最佳环境条件对芽苗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豆种子的最佳浸种时间为24 h,最适催芽温度为20~25℃,绿豆芽苗菜最佳栽培环境为28℃和70%~90%的空气相对湿度;赤豆种子的最佳浸种时间为30 h,最适催芽温度为20℃,赤豆芽苗菜的生长最适温度为28℃,最适空气相对湿度为90%;松柳种子的最佳浸种时间为18 h,最适催芽温度为30℃,松柳芽苗菜适合在28℃和70%的空气相对湿度下栽培;向日葵种子的最佳浸种时间为18 h,最适催芽温度为25℃,温度为25℃及空气相对湿度为90%时最适合向日葵芽苗菜生长。最佳环境条件下,向日葵芽苗菜干物质含量最高且粗纤维含量最低,绿豆和赤豆芽苗菜可溶性糖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种类芽苗菜,绿豆芽苗菜维生素C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余3个种类芽苗菜,松柳芽苗菜全N含量最高,而赤豆全P和全K含量极显著高于其种类。


夏秋甘蓝新品种黔甘6号的选育
《种子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黔甘6号系结合贵州甘蓝育种和生产实际,利用3404、7206两个自交不亲和系配组育成的杂交新组合。2007~2008年在贵阳、水城等县(市)进行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黔甘6号比对照中甘8号早熟5~8 d,每667 m2平均增产10.4%,结球紧实,经济性状优良,适宜在贵州省的中、高海拔及其他省份相似地区栽培。


高产耐寒杂交水稻新组合奇优894
《种子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奇优894是贵州省水稻研究所用自育不育系G 98 A与恢复系R 894配组而成的高产、耐寒杂交组合,于2008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表现大穗大粒、分蘖力强、耐冷性强、高产稳产。


不同腐熟稻草基质的理化性质及淋溶液养分变化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稻草秸秆资源化利用方法,提高稻草作草坪基质的价值,通过向秸秆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动物粪便、尿素和秸秆腐熟剂,测定不同腐熟处理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养分淋溶情况。结果表明:尿素腐熟稻草基质的运输成本最低,动物粪便腐熟基质的保水能力较强。各资源化处理稻草基质的pH值差异不显著,有机质含量为1.7~1.9 g/kg,均高于对照。动物粪便腐熟稻草基质的各种养分含量均高于对照,尿素腐熟稻草基质的碱解氮、速效钾和全钾含量高于对照,添加秸秆腐熟剂的尿素腐熟稻草基质的全氮含量降低。资源化处理稻草基质淋溶液的pH值随草坪草生育期的推进逐渐下降,后期下降缓慢且高于对照。动物粪便腐熟的稻草基质比尿素腐熟的稻草基质抗淋溶,秸秆腐熟剂可提高猪粪腐熟的稻草基质的抗淋溶作用,但抑制尿素腐熟的稻草基质抗淋溶作用。


云南红皮果蔗品比试验初报
《广东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南红皮果蔗是云南蔗区的果蔗主栽品种,2007年从云南弥勒引入贵州,2008—2009年在贵州望谟蔗区进行了品比(新植和宿根)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出苗率45.9%、分蘖率105.1%、株高282 cm、茎径3.2 cm、糖分锤度19.1%、每667 m2有效茎5 002.5条、产量9 584.65 kg,分别比黔糖3号(CK1)高4.32个百分点、低37.95个百分点、矮0.7 cm、粗0.02 cm、高1.3个百分点、少268.9条、少226.5 kg、减产2.36%,比罗汉蔗(CK2)高10.18个百分点、高33.01个百分点、高76.6 cm、粗0.14 cm、高2.4个百分点、少46.3条、高4 332.05 kg、增产45.2%。该品种茎皮紫红,商品性好,蔗汁多,清甜蜜香,口感好,品质优良,宿根性好,较抗病虫害,较抗旱、较抗寒,中早熟,糖分积累早,上市早,效益好。


氮肥总量及穗期氮肥比例对杂稻黔优568产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形成杂交稻可量化的氮肥高效运畴技术,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结合贵州的生产实际,以黔优568为研究对象,开展中、高海拔地区不同氮肥施用总量及穗期氮肥比例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氮肥施用量的水稻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一般肥力条件下,尿素用量11~15 kg/667m2能获得较高产量;在氮肥总量一定的条件下,不同的穗肥施用比例对产量的影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穗肥比例为20%~30%水平下产量较高。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通径分析表明,黔优568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单位面积穗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