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193条记录
杂交油菜黔油22号在遵义县的高产栽培模式

贵州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杂交油菜品种黔油22号在遵义县的大面积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支撑,采用4因子5水平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对黔油22号高产栽培优化方案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的回归数学模型,获得黔油22号在贵州省遵义县产量达到180 kg/667m2以上的优化栽培方案:纯N(x1)=18.83~21.54 kg/667m2、P2O5(x2)=7.02~8.98 kg/667m2、K2O(x3)=26.33~29.21 kg/667m2、移栽密度(x4)=10 745~11 477株/667m2。

关键词: 杂交油菜 黔油22号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风化成土速率计算模型的研究进展

土壤通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合论述了国内外风化成土速率计算模型的研究方法及其成果。质量平衡法主要通过比较土层与成土母质之间元素组成的差异来计算风化速率,其关键是准确测定两者中元素的组成;Barth模型法主要是在小流域范围内通过化学侵蚀过程对沉积物的形成或母岩成土速率进行估算,但在估算时需结合土壤形成的各种条件和自然环境特征、生产力水平,需进行较多的校正;PROFILE模型通过矿物与土壤溶液之间风化和释放盐基阳离子的速率测定风化速率,是目前计算土壤风化成土速率公认的方法;Sr同位素比值法的关键因素是Sr同位素在地壳风化系统,如植被、土壤交换场、河流水、大气沉降和矿物风化中的分配模式和标样的选择,在土壤数据和其它数据的获取方面存在较大困难,仅用于典型土壤的研究。

关键词: 成土过程 成土速率 模型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卷曲形茶机械做形提毫研究初报

贵州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使卷曲形茶做形提毫工艺完全实现机械化加工,采用卷曲形茶的揉捻机慢速做形及烘干机提毫固形进行了机械做形提毫试验。结果表明:双锅曲毫机辅助做形有利于成形,加压慢速揉捻有利于茶条的圆、细度,试验样品具备了卷曲形茶基本特征,卷曲度及显毫度略低于手工做形提毫。通过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卷曲形茶的做形、提毫工序可以实现机械化操作。

关键词: 卷曲形茶 机械做形 提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杂交种尖玉999的选育

种子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新品种尖玉999系2004年冬在海南三亚用玉米自交系QA 287和金竹106组配而成的单交种,通过各级试验结果表明:该杂交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的特点。

关键词: 尖玉999 玉米杂交种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油菜黔黄油21号父本中心式制种技术及示范应用效果

贵州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杂交油菜父本中心式制种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对杂交油菜黔黄油21号在遵义的制种技术进行了研究及示范,并总结了杂交油菜父本中心式的制种技术。

关键词: 杂交油菜 黔黄油21号 制种技术 父本中心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部分杂交桑品种在荔波的适应性

贵州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3个杂交桑品种在荔波县的生长物候期、桑叶的生长速度、产量构成因子和产叶量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桂桑优62号的发芽早、桑叶生长速度快、桑叶硬化迟、全年养蚕供叶时间长,产叶量高,较适宜荔波县和相似生态区种植。特优2号的发芽、桑叶生长速度表现也较好,全年养蚕供叶时间较长,产叶量较高,是比较适宜荔波县和相似生态区的优良杂交桑品种。

关键词: 杂交桑 适宜性 荔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叶红花芭蕉芋宽厢套作玉米增效模式

贵州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芭蕉芋与玉米套作新模式,进行了不同宽厢(1.7~2.5 m)芭蕉芋与固定行距玉米套作试验。结果表明,2.3 m宽厢套作糯玉米模式经济效益最好,纯收益达2 306元/667m2,产投比为3.37,此模式比其他处理增效显著,比常规芭蕉芋净作增效达极显著。2.3 m宽厢套作玉米条件下,沟植与穴植均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两者相比较,沟植效益略高于穴植。

关键词: 紫叶红花蕉芋 糯玉米 宽厢套作 模式 产量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连作年限对太子参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实现太子参高产优质栽培,研究了连作年限对太子参产量及品质(多糖及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对太子参产量产生极显著影响,其中,连作2年的比生地减产30%左右,连作3年以上的产量比生地减产50%以上;连作对太子参总皂苷含量影响极显著,对多糖含量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太子参 连作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无花瓣油菜的缺陷及克服途径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摸清无瓣油菜生长势较差,冬季低温心叶严重缺绿的缺陷及找到相应的克服途径,以育成的甘蓝型、白菜型和埃芥胞质的甘蓝型无花瓣油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除甘蓝型胞质的甘蓝型无瓣油菜材料外,白菜型胞质和埃芥胞质的甘蓝型无瓣油菜均有大量品系生长势较差,冬季低温心叶严重缺绿的重大缺陷。不同胞质的甘蓝型无花瓣油菜品系无瓣性状的稳定性以埃芥胞质无瓣系最好,甘蓝型次之,白菜型较差,但相同胞质的不同材料间存在差异。全部胞质的无瓣材料均存在有瓣花朵从花序基部由下至上增多的趋势,特别是开花后期上部花序开放的有瓣花明显增多。其中,又以白菜型胞质的无瓣系最明显,甘蓝型胞质稍次,埃芥胞质再次。无瓣隐性核不育系和正常有瓣的隐性核不育系都存在花序基部特别是主序基部死蕾现象,其死蕾花率基本相近,但不同年度有明显差异。闭蕾现象却只有无瓣核不育系存在,且较重,其比例高达28.6%~33.4%。无瓣隐性核不育系的不育株结荚结实均很差,较正常有瓣隐性核不育系差距很大。

关键词: 甘蓝型无花瓣油菜 低温 心叶 缺绿 生长势 无花瓣性状 闭蕾现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无花瓣油菜的生长发育特性

贵州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无花瓣油菜在花瓣消失后的生长发育特性,对贵州省油菜研究所育成的甘蓝型优质无瓣油菜品系与有瓣油菜进行了对比观察鉴定与分析。结果显示:1)无花瓣油菜的花器官除没有花瓣外,其他各部分(花萼、雄蕊、雌蕊及蜜腺)与其有瓣近等基因系无明显差异。2)有瓣油菜品种每朵单花花瓣发育所需的干物质为3.98g,占花器官总重的34.22%,花瓣消失后如果这些节省的能量全部流向籽粒,则理论上可获15.92%的增产,这尚不包括开花后花瓣强烈呼吸所消耗的部分。3)不论是哪一胞质类型的无瓣油菜在初花后其节能减耗的优势都有不同程度体现,具体表现在干物质积累速率均明显超过正常有瓣油菜,但由于白菜型和埃塞俄比亚芥两类胞质无瓣系的生长势从苗期起就一直普遍较弱,其总生物产量还是未赶上有瓣品种且差异较大,而只有甘蓝型胞质无瓣系的总生物产量明显超过有瓣品种。4)无瓣油菜普遍表现有效分枝位显著降低,分枝数明显增多;总开花数明显增加及有效角数增多;角粒数略有增加。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无花瓣性状 花器官 生长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