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46条记录
玉米低磷胁迫诱导型启动子P_(1502)-ZmPHR1在玉米中的瞬时表达

山西农业科学 2018

摘要:用农杆菌介导法将玉米低磷胁迫诱导型启动子P_(1502)-ZmPHR1与GUS报告基因的融合基因分别转入玉米478未成熟幼胚以及萌动的成熟胚中,通过检测GUS基因的瞬时表达情况来分析该启动子在玉米中的表达活性。结果表明,P_(1502)-ZmPHR1在玉米中低磷条件下被诱导表达,具有启动活性。

关键词: 玉米 P1502-ZmPHR1启动子 瞬时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芩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陕西农业科学 2018

摘要:为了建立黄芩的离体再生体系,以黄芩幼苗的茎段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的激素浓度配比对黄芩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再生芽和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芩茎段在MS+6-BA 1.0 mg·L~(-1)+NAA 0.5 mg·L~(-1)的培养基中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最佳;在MS+6-BA 0.5 mg·L~(-1)+NAA 0.5 mg·L~(-1)的培养基中黄芩茎段的再生芽的分化效果最好;在1/2MS+NAA 0.4 mg·L~(-1)的培养基中,黄芩茎段再生根的分化效果最好,数量最多。

关键词: 黄芩 愈伤组织的诱导 分化 培养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玉米品种在晋北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摘要:为了客观准确地评价11个不同玉米品种在晋北地区的适应性,本试验比较了参试品种的生育期、株高、穗长等生物学性状,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参试材料的综合性状在晋北区的适应性均较好,生育期为127~130天;除秃尖长与籽粒产量呈负相关外,穗长、行粒数、穗行数、千粒重、出籽率和产量间呈正相关,其中穗长、行粒数与籽粒产量的正相关系数分别为0.669、0.648,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前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7.062%,说明基本代表了原始因子的大部分遗传信息;前4个主成分分别是植株高度构成因子、果穗构成因子、籽粒数量构成因子和生育期因子;根据各个品种的综合得分,‘诚信1611’的综合性状表现突出,尤其在植株高度构成因子、果穗构成因子中得分最高,为供试材料中最适宜在晋北地区种植的品种。

关键词: 玉米 适应性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用抗生素在畜禽养殖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中国猪业 2018

摘要:自20世紀以来,抗生素添加剂的应用对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滥用以及工厂化养殖对抗生素的依赖,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畜禽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介绍抗生素对畜禽本身、人类以及环境造成的危害,分析了抗生素在畜禽养殖业使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最终指出随着抗生素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宣传教育工作的加强,兽药使用知识的普及,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以及微生态制剂中草药、细菌素等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与利用,抗生素在我国的饲料添加剂行业终会找到更好的替代品。

关键词: 抗生素 畜禽业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观赏类红满堂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山西农业科学 2018

摘要:红满堂(原代号为05-9-103)是2014年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采用舞美与山定子杂交选育而成。其1年生枝条紫红色,幼叶紫色,花蕾、花冠均为紫红色,果实扁圆形,紫红色,果肉、果汁均为深红色。连续开花、结果能力强,花期长达23~28 d,比舞美、山定子花期长10~15 d;9月下旬果实成熟,能在枝头挂到下一年都不落果。一年四季可以观叶、赏花、品果,具有非常高的观赏性。红满堂果实中总酚含量明显高于红肉对照品种,具有非常高的经济开发利用价值。红满堂具有较强的抗寒性、抗旱性,对水肥和栽培技术要求不高。

关键词: 红满堂 观赏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嗜蓝孢孔菌新种的分离鉴定与菌株初步筛选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摘要:[目的]在山西同朔地区沙棘木上采集到野生嗜蓝孢孔菌属一新菌(Fomitiporia yanbeiensis),并筛选出适宜不同碳源的母种菌株株系及适宜不同主料产区的原种菌株株系,为母种和原种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形态学特征、分子系统发育、组织分离培养等研究方法对该菌株进行分离纯化鉴定,并以葡萄糖、玉米粉、可溶性淀粉为碳源培养母种菌株,以小麦、玉米、小米为主料培养原种菌株。[结果]Fomitiporia yanbeiensis在3种碳源的母种培养基中均能生长,以玉米粉为碳源时菌丝平均生长速度最快,为2.22mm·d-1,其次是葡萄糖,为2.12mm·d-1,第三是可溶性淀粉,为2.05mm·d-1。其中1号菌株在玉米粉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2.27mm·d-1)且菌丝长势最强(+++);在葡萄糖培养基中,5号菌丝生长速度最快(2.17mm·d-1)且菌丝长势最强(+++);而在可溶性淀粉培养基中,6号菌丝生长速度最快(2.12mm·d-1)且菌丝长势最强(+++)。在小麦、玉米和小米三种原种培养基中,接种后30d和45d时,满袋率及平均满袋率最高为玉米培养基,其次是小麦培养基,第三是小米培养基。在玉米培养基中,1号菌株的满袋率最高,而小麦和小米培养基中,6号的满袋率最高。[结论]Fomitiporia yanbeiensis可确定为嗜蓝孢孔菌属的一个新种。筛选出适宜玉米粉培养的母种菌株为1号,适宜可溶性淀粉培养的为6号菌株,适宜葡萄糖培养的为5号菌株。适宜玉米培养的原种菌株为1号,适宜小麦和小米培养的均为6号菌株。

关键词: 嗜蓝孢孔菌 母种 原种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探讨山西省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山西农经 2018

摘要:最近几年,山西省现代农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仍有很多的问题存在,这些问题使山西省现代农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所以,山西省加强对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发展,十分有利于农业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统筹城乡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转型跨越发展的实现。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验,阐释了山西省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山西省 农业发展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8个杏品种在山西太谷的品质特性鉴评

山西果树 2018

摘要:对山西太谷县山西省果树所杏资源圃中表现优异的18个杏品种果实的14项外观性状和15项内在品质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所测试杏品种果实外观及内在品质评价均为上。其中单果重37.08~95.85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0%~16.87%,测定的10个杏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6.39%~11.71%,可滴定酸含量0.75%~1.23%,维生素C含量9.75~14.3mg/100g;核鲜重1.93~4.09g。品质特性优异,鲜食性强,开发潜力大。

关键词: 杏果实 品质特性 外观性状 内质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景天科多肉植物扦插育苗试验

中国果菜 2018

摘要:本文通过景天科植物八宝景天和狮子头景天扦插繁殖的试验,研究了景天科植物八宝景天和狮子头景天植物的扦插最佳月份和扦插部位,用数据统计的方法统计成活率。结果表明:八宝景天5~8月扦插生根效果较好,均能达到96%以上的成活率。狮子头景天用茎干、花蕾扦插成活率较高,达到95%以上,其中若干扦插成活率达到了99.5%。

关键词: 八宝景天 狮子头景天 多肉植物 时间 扦插部位 育苗 成活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方式和密度对旱地粮用豇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旱地粮用豇豆高产栽培技术,2015年在山西省旱作节水农业——阳曲县河村示范基地,采用裂区设计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种植方式和密度对旱地粮用豇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种植出苗率较露地种植增加10.5%,且明显加快粮用豇豆的生育进程,出苗期提前1d,分枝抽蔓期平均提前2d,开花结荚期平均提前3d。其中覆膜种植和露地种植对豇豆生长影响的最大差异在分枝抽蔓期,株高、复叶数和分枝数显著大于露地种植,为取得高产奠定基础,实收产量和理论产量分别较露地种植增加27.4%和20.5%。覆膜种植获得最高产量的密度为11.3万株/hm~2,且随密度增加产量的变化呈倒抛物线型,而露地种植获得最高产量的密度仅为7.5万株/hm~2,且随着密度增加,产量显著降低。该区域旱地粮用豇豆采用覆膜种植,播种密度为11.3万株/hm~2时可获得高产。

关键词: 种植方式 密度 粮用豇豆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