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鄂梨2号在湖北省枣阳市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南方园艺 》 2019
摘要:多年的种植表明,"鄂梨2号"在湖北省枣阳市生长势中庸偏旺、树姿半开张,果实倒卵圆形,平均单果重215.0 g,果皮绿色,果面光洁,无果锈,外观美。果肉白色,肉质细嫩松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8%~13.5%,可滴定酸含量0.16%,品质优良。在枣阳市盛花期为3月底4月初,果实成熟期7月中旬,果实发育期107 d左右。以"翠冠"、"华梨2号"等为授粉树,第4年平均株产15.8 kg,折合667m~2产1311.4 kg,盛果期2350 kg。鄂梨2号丰产稳产、抗性强,适合在该地区及类似气候地区推广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畜禽粪污生物除臭工艺研究进展
《养殖与饲料 》 2019
摘要:臭气物质指能引起嗅觉器官多种臭感的挥发性有机复合物,是世界公认的七大公害之一,也主要是来自畜禽粪污的污染。恶臭物质的除臭工艺主要有:化学法、物理法和生物法。生物法又分为生物滤池、生物滴滤池、生物洗涤塔和其他生物反应器类型。与化学法和物理法相比较,生物除臭具有操作与维护方便、运行费用低的特点,其微生物降解过程是天然氧化的,产生的是生态上安全的化合物,是一种环境友好型除臭工艺,生物法已逐渐成为当今净化恶臭物质的主要方法之一。近10年来我国开始恶臭污染防控,且发展很快,本文介绍了生物除臭工艺发展概况、原理、特点、类型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为解决畜禽粪污臭气污染中的疑难问题明确了方向,确实做到"过程控制、末端利用",资源友好地再循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繁大白猪新品系选育进展报告
《湖北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国外不同来源大白猪种的特性及其在国内的繁殖性能表现进行全面调研和资料分析,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引进了具有生长速度快、繁殖性能好、饲料利用率高等特点的法系大白猪,经过适应性观察后组建基础群,开展了高繁大白猪新品种(系)选育,经过6个世代的连续选育,新品系初产母猪产仔数达到12.61头/窝,产活仔数11.35头/窝;经产母猪产仔数达到14.86头/窝,产活仔数12.70头/窝;肥育期日增重为841.52 g/d,达100 kg体重日龄163.28 d,料肉比2.62∶1;胴体瘦肉率65.30%,肌内脂肪含量2.18%.
关键词: 高繁大白猪新品系 选育进展 繁殖性能 生长性能 标记辅助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高粱生长及镉吸收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高粱生长及镉(Cd)吸收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在中、轻度Cd污染土壤(以YB1、YB2表示)上分别进行0、2%和5%3个生物炭用量(以B0、B2、B5表示)配施0、200、500 mg·kg~(-1)3个施氮水平(以N0、N200、N500表示)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效Cd含量、高粱光合特性及其Cd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土壤上,增加生物炭用量能提高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并在5%添加量时显著降低土壤CaCl_2-Cd含量;氮肥水平仅在YB1土壤上显著影响土壤CaCl_2-Cd含量。YB1土壤上,氮肥水平对高粱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有显著影响,均有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高粱地上部Cd含量与CaCl_2-Cd含量显著正相关,在B5N0处理中最低(3.87 mg·kg~(-1)),B0N200处理中最高(6.79 mg·kg~(-1))。YB2土壤上,生物炭用量对高粱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均有极显著影响,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有随生物炭用量增加而降低的趋势;高粱地上部Cd含量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显著正相关,与生物量显著负相关,在B2N500处理中最低(3.79 mg·kg~(-1)),B0N0处理中最高(5.32 mg·kg~(-1))。研究表明,生物炭与氮肥配施能影响土壤理化性质、高粱光合特性和生长等因素,进而影响高粱地上部对Cd的吸收,不同土壤条件下影响高粱地上部Cd吸收的主要因素存在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六种杀虫剂对甘薯小象甲的触杀毒力测定
《湖北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甘薯小象甲(Cylas formicarius)是中国长江中下游薯区及南方薯区为害面积最大、对甘薯品质和产量影响最大的害虫.采用浸虫法筛选甘薯小象甲防治的高效药剂,测试了6种杀虫剂的触杀毒力.结果显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的触杀毒力较高.
关键词: 甘薯小象甲(Cylas formicarius) 杀虫剂 触杀毒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然火成岩对不同污染程度土壤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为明确天然火成岩(SRC)对重金属镉(Cd)污染土壤的钝化效果,采用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在超过农用地污染风险筛选值土壤(CG和LQ)和风险管控值土壤(JH)中添加SRC,研究其对土壤有效Cd、Cd形态分布以及水稻各部位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RC明显改变CG和LQ土壤有效Cd、pH、Cd形态分布和水稻不同部位Cd含量,而对JH土壤影响不大。添加SRC后,CG和LQ土壤pH提高了约0.2,显著降低了CG和LQ土壤CaCl_2-Cd (0.01 mol/L CaCl_2提取)含量,降幅在27.3%~38.9%。Cd形态分析表明,SRC能够使CG和LQ土壤植物易吸收态Cd向植物难吸收态Cd转变,酸容态Cd含量分别降低了6%~14%,铁锰氧化态Cd和有机结合态Cd分别增加了8%~9%。大田条件下,SRC显著抑制水稻根系、秸秆和子粒种对Cd的吸收,降幅分别达到53.7%、69.8%和54.6%。SRC通过提高土壤pH以及所含矿物对Cd的吸附来降低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抑制水稻对Cd的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E两优20的选育
《湖北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E两优20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E农1S与恢复系R20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其株型松散适中、产量高、适应性较广、抗病性较强,2019年8月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鄂审稻2019005)。介绍了该组合的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羊环状RNA circ_ZCCHC24的鉴定和表达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对山羊卵泡差异表达的环状RNA circ_ZCCHC24进行了成环鉴定和表达定位分析。【方法】分别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Sanger测序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了circ_ZCCHC24的序列和结构组成、接头序列中的环化位点和表达定位情况。【结果】circ_ZCCHC24是由山羊ZCCHC24基因的部分第1内含子和第2外显子环化而成,sanger测序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结果;circ_ZCCHC24在麻城黑山羊卵泡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波尔山羊卵泡(P<0.01)。circ_ZCCHC24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在波尔山羊肾脏高表达,卵泡中低表达;circ_ZCCHC24定位于山羊卵泡颗粒细胞的胞质中,发挥"miRNA吸附海绵"的功能。【结论】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circ_ZCCHC24调控母羊卵泡发育的分子机理,挖掘出高产母羊的特有调控通路奠定了基础,也为高繁殖力山羊品种的培育提供新靶点。
关键词: 山羊 卵泡 circRNA circ_ZCCHC24 表达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十堰辣椒根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高氏15号的生物防治作用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辣椒根腐病病原,从田间采集分离、纯化、鉴定、柯赫氏法则验证病原菌,并开展高氏15号生物菌剂对辣椒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和促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ITS、EF-1a、IGS基因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发现,引起该地区辣椒根腐病的病原物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柯赫氏法则完成了辣椒根腐病的回接鉴定试验.田间防效和促生结果显示,多粘类芽孢杆菌在240g/667m2,高氏15号菌剂在50g/穴和75g/穴,甲霜·恶霉灵1 500倍液防治辣椒根腐病效果最好,均达到70%以上.经试验处理的株高、根长、整株鲜重、根鲜重和根干重和空白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薯花色苷在贮藏过程中的降解特性
《食品科学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法分析鉴定‘鄂薯12号’紫薯的花色苷成分,采用pH示差法和HPLC法研究该紫薯花色苷提取液在4、20、35℃贮藏98 d期间总花色苷和各单体花色苷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花色苷的降解动力学以及褐变指数和聚合物颜色指数。结果表明:从‘鄂薯12号’紫薯提取物中鉴定出13种花色苷,主要为矢车菊素-3-槐糖苷-5-葡糖苷和芍药素-3-槐糖苷-5-葡糖苷与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或咖啡酸形成的酰基化花色苷;贮藏期间总花色苷和各单体花色苷的含量呈下降趋势,花色苷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4、20℃和35℃贮藏条件下总花色苷半衰期分别为228.8、48.1 d和32.6 d;在相同糖苷配体情况下,矢车菊素类花色苷的半衰期要短于芍药素;在相同花色素配体情况下,酰基化花色苷的半衰期要长于未酰基化花色苷,且二酰化花色苷的半衰期长于单酰化花色苷;褐变指数和聚合物颜色指数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和贮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且聚合物颜色指数与花色苷含量之间呈指数关系。
关键词: 紫薯 花色苷 贮藏稳定性 降解特性 褐变指数 聚合物颜色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