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053条记录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A-10'对马铃薯植株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马铃薯脱毒苗经环腐病菌悬液浸根后,再用A-10'生防菌液处理,结果表明:叶片内的苯丙氨酸解胺酶(PAL)、过氧化氢酶(CAT)和叶绿素的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明显的增加,表明植物的抗病性增强;可溶性蛋白的释放减少,表明降低了病菌对组织的破坏作用,说明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对马铃薯植株的抗病性具有诱导效应。

关键词: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 生理生化指标 诱导抗性 马铃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作农田不同耕作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以太原市旱作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5种耕作土壤8种养分特征。结果表明,耕作土壤养分中速效钾变异系数最大,全氮变异系数最小;不同耕作土壤全氮、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微量元素有效铁、锰、铜和锌差异在0.05水平显著。有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表现为:玉米地>麦地>大豆地>马铃薯地>谷子地,全氮、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表现为:玉米地>麦地>大豆地>谷子地>马铃薯地。

关键词: 耕作土壤 土壤养分 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枣种质缩果病抗性多样性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充分发掘抗缩果病枣种质资源,对保存于河北沧县(2006-2009年,77个品种)及山西太原(2006-2007年,53个品种)和山西太谷(2006年,231个品种)的共268个枣品种资源进行了田间缩果病抗性调查。结果表明,枣品种间缩果病抗性差异显著,其中病果率变幅为0~66.18%、变异系数为2.01,病情指数变幅为0~55.06%、变异系数为2.46;同一品种的发病程度因年份和地点不同而有明显差异。根据在发病严重的沧县枣资源圃连续4年(2006-2009年)的观测结果,枣品种的缩果病抗性可分为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5类,相应的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5%以下、5%~10%、10%~15%、15%~25%和25%以上;在沧县的77个品种中,表现高抗、抗病、中抗、感病、高感的品种分别占调查总数的80.52%、2.60%、7.79%、6.49%和2.60%。在我国主栽枣树品种中,金丝小枣、圆铃、长红、冬枣等为高抗品种,婆枣、壶瓶枣为高感品种。本研究表明,我国有着非常丰富的抗缩果病枣树种质资源。

关键词: 枣树 种质 缩果病 抗性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中熟无核葡萄新品种‘丽红宝’

园艺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丽红宝’葡萄是由‘瑰宝’与‘无核白鸡心’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熟无核新品种。果穗圆锥形,单穗质量300g,果粒鸡心形,单粒质量3.9g;果皮紫红色,果肉脆,具玫瑰香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9.4%,总糖16.6%,总酸0.47%,糖酸比35.5︰1,品质上等,无核。在山西晋中地区8月中下旬成熟。

关键词: 葡萄 中熟 无核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薄皮甜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RAPD分子标记对来源不同的41份薄皮甜瓜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11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78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多态性带数为5.3条,多态性带百分率为74.4%。利用NTSYS-pc软件计算种质间的遗传距离,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的41份种质可分为3个类群8组,用EIGEN方法进行主坐标分析,将其分为4个类群12组。2种分类方法结果基本一致,后者能更为直观地反映群体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薄皮甜瓜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RAP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果型制干加工枣新品种——晋赞大枣的选育

果树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晋赞大枣是从赞皇大枣变异株系中选育出的大果型、极晚熟、制干加工兼用优良枣树新品种。果个特大,红色,倒卵圆形或扁柱形,单果质量29.9 g,大小均匀。果肉较致密,适宜制干或加工,品质较好。鲜枣可食率96.1%,总糖含量28.71%,酸0.40%,维生素C 3 528.2 mg.kg-1。制干率51.0%,干枣可食率91.2%,总糖含量50.61%,酸1.21%。山西中部10月上旬成熟,果实生育期110 d左右,属极晚熟品种。适应性较强,抗病性和抗裂果能力接近于或超过赞皇大枣。

关键词: 新品种 晋赞大枣 大果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表沉陷预测参数可靠性分析及取值优化研究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分析了用概率积分法进行开采沉陷预测过程中参数的可靠性,针对预测参数为具有一定分布规律的随机变量在计算时仅取固定值的问题,首次提出了采用随机变量来动态确定预测参数,并用随机模拟计算开采沉陷预计的参数变量。采用该方法对潞安司马矿1101工作面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实测值具有很好的吻合性。为地表沉陷预测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可靠性 地表沉陷预测 随机模拟 概率积分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ZF-HD蛋白家族的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同源异形盒基因家族的同源域蛋白在植物、动物和真菌发育过程中作为转录因子起着重要的作用[1]。自从1993年Schinder首次发现植物同源结构域(PHD,Plant home-odomain)以来,还发现在拟南芥蛋白HAT3.1和HOXIA内含有一段富含半胱氨酸的保守序列,此序列与金属离子结合结构域(Metal-binding domains)非常相似[2]。而PHD是14

关键词: ZF-HD 基因结构 染色体定位 蛋白结构域 系统进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幼苗对土壤铅、铬的生长响应及吸收积累的差异性

植物研究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土培试验,研究了谷子幼苗对土壤中不同含量铅(Pb)、铬(Cr)的生长响应和吸收积累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所试浓度(50~800 mg.kg-1)范围内,Pb、Cr在谷子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积累量存在较大差异,幼苗重金属的吸收富集和转运系数均为Pb大于Cr、Pb、Cr胁迫对幼苗生物量的影响表现为低浓度的促进和高浓度的抑制作用,但Cr对生物量的影响比Pb更强。相同处理条件下,幼苗茎叶中可溶性蛋白质、DNA含量和增色效应对Pb、Cr的响应也有明显差别,Cr对幼苗的生理毒性和DNA损伤效应的作用强度大于Pb。

关键词: 谷子 生物量 吸收积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还田条件下灌水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08—2010年,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连续还田条件下灌水模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干物质转移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浇越冬水可促进小麦分蘖;浇拔节水可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成穗数;浇孕穗水可促进穗部干物质积累,提高千粒重.浇2水时,推迟第2次浇水时期使叶片干物质转移量和穗粒数增加;浇2水比浇1水的肥料表观利用率高,可促进穗部干物质积累.越冬水灌水量和总灌水量对分蘖、穗部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较小;拔节期或孕穗期增加灌水量则更有利于养分吸收及干物质积累与转移,提高籽粒水分利用效率,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增产效果明显.因此,确保越冬水可实现稳产,在越冬水基础上,拔节期增量灌水(900m3·hm-2)可满足冬小麦中后期生长发育的需要,提高籽粒水分利用效率,实现节水高产栽培.

关键词: 灌水模式 冬小麦 产量 水肥利用效率 高产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