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设施薄皮甜瓜主要病害与综合防控技术

长江蔬菜 2020

摘要:设施大棚薄皮甜瓜,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优点,但设施栽培的病害较多,严重影响甜瓜产量和经济效益.针对设施甜瓜生产上常见的炭疽病、霜霉病和霜霉病等主要病害,总结了相关综合防控技术.在福建各甜瓜产区推广应用,取得良好的成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景天科多肉植物叶插繁殖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激素种类、激素质量浓度、扦插基质类型及叶片部位4个因素对景天科多肉植物叶插繁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扦插后60 d,处理组愈伤率、生根率、萌芽率分别较对照提高了42.86%、53.85%、45.16%;各因素对扦插指标的影响有差异,激素质量浓度、叶片部位、基质类型对生根率的影响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激素种类对生根率则无显著影响;4个因素对扦插效应影响的排序为激素质量浓度>叶片部位>扦插基质类型>激素种类,其中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是激素质量浓度.筛选得出多肉的最优繁殖因素如下:100 mg/L吲哚丁酸(IBA),椰糠+蛭石+黄土体积比为2∶1∶1的扦插基质,插穗使用外轮叶片.在最优因素组合处理下,生根率高达99.00%,是对照的3倍.单就生长指标而言,100 mg/Lα-萘乙酸(NAA)处理对根数指标的增效最明显,200 mg/L IBA处理下插穗的萌芽率最高.

关键词: 景天科多肉植物 激素 扦插基质 叶片部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薄膜包装对芙蓉李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不同薄膜包装对芙蓉李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进行3种薄膜(厚度为0.006 mm保鲜袋、厚度为0.06 mm密实袋和厚度为0.04 mm气调袋)的包装和不包装处理,4℃低温贮藏60 d,分析贮藏期间果实、果肉硬度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丙二醛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密实袋可有效抑制芙蓉李整果果实和果肉的硬度下降,3种薄膜包装处理降低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提高了果实总抗氧化能力,对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影响,仅密实袋和气调袋可在贮藏后期减缓丙二醛含量的积累.

关键词: 芙蓉李 采后 薄膜包装 低温 贮藏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毒素-抗毒素系统yafON缺失对ExPEC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

福建畜牧兽医 2020

摘要:肠外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xPEC)是一种重要的病原菌,近年来其对畜牧业(猪、禽、牛羊)、食品业和人类健康的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多重耐药性和生物被膜形成更增加其防控难度.生物被膜在细菌抗逆生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与细菌的致病性、耐药性、免疫逃逸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毒素-抗毒素系统也普遍存在于细菌的基因组中,调节细菌的不同生理活动.本研究通过缺失肠外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毒素-抗毒素系统yafON基因,发现yafON毒素-抗毒素系统缺失可以引起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下降,为解析毒素-抗毒素系统调控生物被膜形成的初步机制和机理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 毒素-抗毒素 生物被膜 基因缺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面针新病害-锈病研究简报

福建热作科技 2020

摘要: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 (Roxb.) DC.为芸香科(Rutaceae)花椒属Zanthoxylum L.木质藤本植物,别名入地金牛、上山虎、下山虎、双面针(广西、广东、云南、福建),山椒(海南)等,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云南、贵州和湖南等省区[1],其干燥根为中药材两面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从1995年版开始收载,是我国传统中药和著名的民族药,具有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祛风通络等功效[2,3],主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漳州产匍匐迷迭香挥发性成分

福建热作科技 2020

摘要:利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快速测定匍匐迷迭香叶及花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匍匐迷迭香叶片含4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α-蒎烯含量最高,为19.56%;花中含2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α-蒎烯含量最高,为19.77%.经鉴定,匍匐迷迭香接近西班牙型.

关键词: 顶空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匍匐迷迭香 挥发油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能机械处理方法对大豆不溶性膳食纤维结构及理化特性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比较高能机械处理方法对大豆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改性作用,本文分别采用振荡球磨与微射流均质技术对大豆不溶性膳食纤维进行微细化处理,研究了两种方法对膳食纤维结构及理化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膳食纤维经球磨与微射流处理后,颗粒分别呈现弥散状形态与丝簇状形态,平均粒径为28.06、7.34μm,为未处理组的22.83%、5.97%;微射流均质可降解大豆膳食纤维的晶体结构,相对结晶度由40.98%下降为3.16%,并形成具有较多分子间氢键的纤维丝簇,属于无定形的β-纤维素晶体结构.进一步研究发现,微射流均质比较球磨处理能明显提高大豆膳食纤维的持水率与持油率,分别为未处理组的2.96、2.48倍.纤维素微纤丝水凝胶具有更高的振荡稳定性,tanδ为空白样的20.73%,这可能与微纤丝较强的成氢键能力以及形态上缠绕形成较大的空间位阻有关.

关键词: 高能机械处理 豆不溶性膳食纤维 微射流均质 振动球磨 微纤丝 晶体结构 流变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诱芯对草地贪夜蛾的田间诱集效果比较

江苏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准确掌握草地贪夜蛾成虫发生规律,经田间诱捕试验,评价4个生产厂家的草地贪夜蛾诱芯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4种诱芯持效期均可达40 d,在该时间段内的总诱捕虫量无显著性差异,但在以10 d为单位的不同时间段的诱捕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1号和3号诱芯速效性好,4号诱芯在1~20 d内诱捕性能稳定,2号诱芯在21~30 d的第3个时间段田间诱虫性能达到高峰.结果表明,4种诱芯均适合在福建地区玉米生育期内对草地贪夜蛾进行虫情监测.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性诱剂 种群监测 田间诱捕效果 诱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方高山地区藠头两高一优栽培技术

长江蔬菜 2020

摘要:通过多年不断探索与实践,从良种选择、整地作畦、适时种植、精准施肥、及时培土、适时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出南方高山地区藠头栽培技术,每667 m~2藠头产量1 000 kg以上、产值1万元以上,不仅有效缓解连作障碍、改良土壤环境、实现单位土地面积的高产高效,还为蔬菜产业做大做强等提供支持和借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薯瘟病菌RP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甘薯薯瘟病菌特异基因(orf428)序列设计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RPA)引物,通过特异性和灵敏性验证,建立了能够快速检测甘薯薯瘟病菌的RPA方法.该方法检测结果与PCR检测结果一致,且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在39℃的恒温条件下反应20 min即可完成核酸扩增,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此外,该方法可用于检测甘薯发病组织、带菌土壤和水体中的薯瘟病菌.

关键词: 甘薯 薯瘟病 青枯菌 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