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LED红蓝光配比对生菜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以意大利生菜为试材,在植物工厂光照培养架上,以红蓝光R∶B=1∶1作为对照,红蓝光配比分别设为R∶B=6∶3、R∶B=5∶4、R∶B=4∶5、R∶B=3∶6、R∶B=2∶7等5个水平,设置光强为150μmol/(m~2·s),每天照光12 h,研究不同红蓝光配比对生菜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红蓝光配比条件下,随着处理天数的延长,生菜的生物量、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维生素C、硝态氮含量都显著提高,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在同一光强条件下,红光比例最大的处理生物量积累显著优于其他处理,还有利于促进叶绿素a及可溶性糖的积累,而增加蓝光则有利于叶绿素b、可溶性蛋白及维生素C含量的累积。R∶B=6∶3时最有利于生菜生长。


“长粒优质杂交水稻泰丰优2098等7个品种选育与应用”获2018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福建稻麦科技 》 2019
摘要:近年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在优质稻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中,泰丰优656、泰优2165、泰丰优2098等7个泰优系列品种既优质又高产,其稻米具有米粒长、整精米率高、食味好等突出特点,较好解决了杂交水稻粒长和整精米率不协调的技术难题,多个品种在福建省优质稻品质鉴评活动中分获金、银、铜奖。2012-2018年泰丰优2098等系列品种在福建省内累计推广187.03万亩,增产稻谷4 417.15万kg,为社会提供


李种质资源果实中花色苷含量的评价研究
《东南园艺 》 2019
摘要:花色苷是影响李果实色泽和功能的重要物质,本试验从南方李柰种质资源圃中筛选南方代表性李种质资源16份,分析鉴定其果皮和果肉中花色苷总含量差异、花色苷种类差异及分级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李种质间果皮和果肉中花色苷总含量均有明显差异,果皮中分布范围为1.30~438.62 mg·(100 g)~(-1)·FW,果肉中分布范围为3.15~53.10 mg·(100 g)~(-1)·FW;李种质果皮和果肉中花色苷的种类均以矢车菊素-3-芸香糖苷、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为主,李种质果皮颜色越深,花色苷种类越丰富。


中国自由生活革螨调查报告(Ⅻ)(蜱螨亚纲:中气门目)
《武夷科学 》 2019
摘要:通过整理和鉴定,有革螨12科20属32种,其中省区新记录14种。包括厉螨科Laelapidae西宁下盾螨Hypoaspis xiningensis Ma et Lin, 2009(西藏自治区新记录);湖南下盾螨Hypoaspis hunanensis Ma et Zheng, 2000(云南省新记录)。镰螨科Blattisocidae帕尔巴特手绥螨Cheiroseius parbatensis Evans et Hyatt, 1960(西藏自治区新记录)。裂胸螨科Aceosejidae半裂北绥螨Arctoseius semiscissus(Berlese, 1892)(山西省新记录)。寄螨科Parasitidae邓氏寄螨Parasitus tengkuofani Ma, 1995(西藏自治区新记录)。囊螨科Ascidae安氏囊螨Asca anwenjui Ma,2003(西藏自治区新记录)。胭螨科Rhodacaridae单刺枝厉螨Dendrolaelaps unispinatus Ishikawa,1977(北京市新记录);匈牙利拟枝厉螨Dendrolaelaspis hungaricus Hirschmann et Wisniewski,1982(山西省新记录)。美绥螨科Ameroseiidae越南美绥螨Ameroseius vietnamensis Micherdzinski,1965(西藏自治区新记录);印度新曲厉螨Neocypholaelaps indica Evans,1963(西藏自治区新记录)。犹伊螨科Eviphididae果洛蜣盾螨Scarabaspis guoluoensis Liu,Gu et Ma,1992(西藏自治区新记录)。植绥螨科Phytoseiidae伪新小绥螨Neoseiulus fallacies (Garman,1948)(西藏自治区新记录);装饰新小绥螨Neoseiulus ornatus (Liang et Ke,1984)(西藏自治区新记录);芬兰真绥螨Euseius finlandicus (Oudemans,1915)(西藏自治区新记录)。


天然硒在茶园土壤-茶树-茶汤中吸收转运特征
《茶叶学报 》 2019
摘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了8个代表性茶园土壤和对应茶树各器官硒含量,同时测定茶汤中硒含量和溶出率,分析硒在茶园土壤-茶树-茶汤中迁移转化规律,并探讨土壤理化性质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8个样点茶园土壤全硒均值为1.53 mg·kg~(-1),均超过富硒土壤标准(0.40 mg·kg~(-1)),茶园土壤有效硒含量均值0.32 mg·kg~(-1),硒的活化率均值20.23%。不同样点的茶树各器官硒含量和富集系数差异较大,茶树各器官硒含量表现为侧根>主根>主茎≈侧茎≈老叶>新叶,总体表现出从根部—茎—叶片自下而上依次递减规律;各样点茶树器官硒富集系数多数小于1,富集能力相对较弱,茶树侧根的硒富集系数均显著高于其它器官(P<0.05);茶树各器官硒转移系数大多小于1,硒元素大部分被根系所固定,转运到新叶的硒含量较少。茶汤中硒含量为0.83~1.20μg·L~(-1)(均值为0.95μg·L~(-1)),茶叶硒溶出率为20.01%~48.79%(均值为31.21%)。茶树新叶和老叶硒富集系数与土壤有效硒和硒活化率之间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而茶树侧根硒富集系数与土壤有效硒和硒活化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土壤pH与茶树侧茎、主茎、主根和侧根硒富集系数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茶树新叶和老叶硒转移系数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全磷和速效磷之间与茶树主茎硒富集系数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与茶树新叶硒转移系数呈显著正相关。


杏鲍菇菇头多糖的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评价
《食品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热水浸提法从杏鲍菇菇头中提取粗多糖,采用凝胶渗透色谱-示差折光指数-十八角激光散射联用技术测定粗多糖的分子质量分布,气相色谱法测定单糖组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糖苷键链接方式,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phonicacid),ABTS)法测定抗氧化性,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法测定体外抗肿瘤活性,动物实验法检测体内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该粗多糖主要由葡萄糖组成(占84.4%);其分子质量分布较广,4个主峰分子质量分别为3.816*10~7、2.010*10~6、4.572*10~5 Da和1.849*10~5 Da;糖苷键主要链接方式为1,3-糖苷键(占42.7%)和1,6-糖苷键(占35.5%);当质量浓度为5 mg/mL时,粗多糖对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抑制率为70.9%.动物实验表明,以200 mg/(kg·d)剂量连续灌胃12 d后,粗多糖对荷瘤小鼠(宫颈癌U14)的抑瘤率可达39.84%.


双孢蘑菇发酵液氨基氮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食用菌 》 2019
摘要:建立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发酵液氨基氮含量的测定方法.以甘氨酸为对照品,采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定了双孢蘑菇发酵液氨基氮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在1%茚三酮显色剂用量1.5 mL,pH 6.5,沸水浴加热30 min,570 nm波长条件下进行测定,氨基氮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4%(RSD为1.55%).茚三酮比色法测定发酵液氨基氮含量的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良好.


文心兰FT同源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FT(Flowering LocusT)及其同源基因被认为是植物开花、花发育相关的重要基因.为了深入研究FT同源基因的功能以及文心兰开花的分子机理,该研究以文心兰品种‘金辉’为试验材料,基于转录组测序结果,克隆获得‘金辉’FT同源基因,命名为OnFT(GenBank登录号为MK967676).OnFT基因编码区长度为537 bp,共编码178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蛋白质分子量约为19.99 kD,可能是一种亲水性不稳定蛋白质,属于PEBP家族蛋白;基于FT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文心兰与同科植物桃红蝴蝶兰的亲缘关系较近.qRT-PCR分析结果显示,OnFT在文心兰不同组织的表达差异较大,在花中表达量最高,在根中几乎不表达;OnFT基因在幼嫩花芽中的表达量较低,并且在花的成熟过程中逐渐增加;OnFT基因在叶片和假鳞茎中的表达量随成熟度的增长均呈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中苗期的叶片和抽芽期的假鳞茎中表达量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