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农业学术期刊网络传播效果研究——以《福建农业学报》为例
《福建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农业学术期刊的网络传播效果,提升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方法】以《福建农业学报》为研究对象,分别统计其2012—2017年在OA(开放获取)平台和中国知网(CNKI)平台上的网络传播情况,包括年下载量和浏览量、用户地域分布和单位分布,以及2008—2017年10 a间文献的总下载量、篇均下载量和下载频次区位分布。【结果】(1)2012—2017年6 a期间,《福建农业学报》在OA平台的下载量和浏览量分别为153.91万次和367.02万次,分别是CNKI平台的5.33倍和12.19倍,且两个平台的网络访问量均呈不断上升趋势。(2) OA平台2008—2017年10 a间文献下载总量达104.29万次,篇均下载量503次,明显高于CNKI平台的30.25万次和146次。(3)统计期内,OA平台的网络用户以中国和美国为主,下载量分别为88.78万次和58.08万次,国外用户访问量占总量的42%;CNKI平台的受众绝大多数为中国读者(下载量26.49万次)。(4)OA平台的国内用户集中于京沪地区,CNKI平台的国内用户集中于科技经济强省(市),且主要读者为高校师生。【结论】期刊OA平台是网络传播的主要载体,具有强大的网络国际传播影响力;CNKI平台是国内用户获取学术资源的重要来源;两个平台受众各异,互补促进。推进期刊OA平台建设,加强与CNKI等的多元合作,是农业学术期刊提高网络传播效果、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学术期刊 开放获取 中国知网 网络传播 学术影响力 福建农业学报


丁草胺及其复配剂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与安全性评价
《武夷科学 》 2019
摘要:丁草胺及其复配剂是防治稻田杂草的重要农药品种,为明确此类农药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在稻区进行杂草防治时避免和减轻对水生生物的毒害,分别测定了50%丁草胺乳油、70%丁草胺·异噁草松·吡嘧磺隆乳油、75%丁草胺·噁草酮·乙氧氟草醚乳油、78%丁草胺·噁草酮乳油对斜生栅藻、大型溞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4种制剂对斜生栅藻72 h的EC_(50)分别为4.143×10~(-3), 3.207×10~(-3), 1.936×10~(-4)和1.144×10~(-3) mg a.i.·L~(-1),且均为高毒;大型溞48 h的EC_(50)分别为1.576、2.165、1.284和1.595 mg a.i.·L~(-1),且均为中毒;斑马鱼96 h的LC_(50)分别为0.440、0.407、0.871和0.445 mg a.i.·L~(-1),且均为高毒。结果表明,丁草胺单剂及3种复配剂对大型溞的安全风险性较低,但对斜生栅藻和斑马鱼的安全风险性很高,因此在施用农药时应注意对藻类的危害,避免在雨天或鱼类敏感水区及保护区附近施用。
关键词: 丁草胺 复配剂 斜生栅藻 大型溞 斑马鱼 急性毒性 安全评价


病毒感染与肠道菌群关系的研究进展
《中国兽医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人和动物的肠道内定植着数量众多的微生物,它们对宿主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肠道菌群与宿主不断地进行相互作用,形成互利共生的关系,影响机体健康。病毒感染会通过影响肠道菌群进而影响机体的免疫和代谢功能。肠道菌群或益生菌也会影响病毒的感染和疫苗的免疫效果。了解病毒与肠道菌群或益生菌的相互作用及肠道菌群对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有助于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来治疗疾病。现主要从病毒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益生菌对病毒感染的影响和肠道菌群对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三方面进行综述。


紫背天葵叶和花中花青素合成相关转录组基因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取紫背天葵(Gynura bicolor D C.)花青素合成代谢相关调控基因信息,该试验以紫背天葵叶片为材料,以其花朵为对照,进行转录组测序,并进行CHS、CHI、F3H等8类合成酶基因以及MYB、bHLH及WD40等3类转录因子检索,从中选取8个相关差异表达显著调控基因进行qRT-PCR验证分析.结果显示:(1)在紫背天葵中共获得72个花青素合成酶信息,其中差异表达明显的有1个F3′H和2个3GT下调,9个F3H基因中有上调基因4个和下调基因5个.(2)在紫背天葵中获取到238个MYB、113个bHLH和219个WD40转录因子,这3类转录因子中差异表达明显的分别为22个、16个和7个.(3)qRT-PCR结果显示,所选取的8个花青素合成相关调控基因,在紫背天葵叶及花朵中的下调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完全一致,但不同基因差异表达趋势略有不同.研究表明,在紫背天葵叶片和花朵中所存在的大量花青素合成代谢调控基因中,只有少量差异表达显著,但转录因子相比合成酶的调控更为复杂.
关键词: 紫背天葵 转录组基因 花青素 调控基因 合成酶 转录因子


实验室有毒有害危险品的处理方法及安全管理措施
《福建农业科技 》 2019
摘要:目前,高校和科研院所实验室发展规模和速度较快,但在实验室有毒有害危险品处理和安全管理上还存在严峻性问题。为加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实验室安全及管理,系统归纳了实验室有毒有害危险品的分类及处理措施,并提出了高校和科研院所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措施,包括加强实验室本身建筑结构的优化和危险品的合理配置,加强安全制度常态化管理,培养实验人员面对实验室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提升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加强实验室安全知识与技能培训,加强高校和科研院所安全档案制度,建立公共安全信息档案共享机制和奖惩机制。


不同杂交兰品种花朵挥发性成分分析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 2019 CSCD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分析杂交兰不同品种、不同花期和花器官不同部位的花香成分。结果表明,杂交兰花香的主要成分为萜烯类化合物。不同品种间花香释放量差异明显,‘K24’以桉油精(23.91%)和正己醇(13.74%)为主,‘K21-1’以反式–橙花叔醇(30.39%)和环己烷(22.99%)为主;‘红美人’以α-法呢烯(43.50%)和芳樟醇(34.52%)为主;‘K18’以石竹烯(43.57%)和α-香柑油烯(19.59%)为主,‘黄金龙’以β-月桂烯(25.23%)和α-香柑油烯(15.45%)为主;‘十八格格’以β-石竹烯(42.99%)和α-法呢烯(19.65%)为主;‘汉城公主’以β-石竹烯(52.40%)和α-法呢烯(9.99%)为主。‘K18’释放量和化合物数量在盛开期最高。在花器官不同部位中,花瓣和萼片主要释放β-石竹烯,唇瓣主要释放β-罗勒烯。


海洋细菌解淀粉芽胞杆菌BA-3在兰花的定殖及对根际微生态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海洋细菌解淀粉芽胞杆菌BA-3在兰花根际的定殖特性,本研究采用抗生素标记法筛选出对利福平和卡那霉素稳定的菌株BA-3-K。平板对峙试验证明,菌株BA-3-K对兰花茎腐病抑菌率达86.91%,与原始菌株BA-3抑菌率87.69%无明显差异。采用灌根法和涂茎法证实了标记菌株BA-3-K能在兰花植株体内定殖达60 d以上。灌根处理表明,生防菌BA-3-K的定殖数量为土壤>根>茎,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第21d在根部和茎部达到最大分别为2.54×105和1.47×105cfu/g,在土壤中第15d达到最大6.50×105cfu/g,但叶部未检测到标记菌株BA-3-K;涂茎处理生防菌的定殖量茎>叶,第17 d在茎部达到最大2.33×105cfu/g,随后呈下降趋势,根部和土壤未检测到标记菌株BA-3-K;通过扫描电镜定性观察,发现BA-3-K可在植株茎部定殖。盆栽试验表明,菌株BA-3-K施用后,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处理。本研究表明海洋细菌BA-3有较强的定殖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