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不同干制温度与时间对槟榔果皮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对不同干制温度与时间的槟榔果皮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利用NIST和Wiley质谱检索库匹配相似度,结合保留指数(retention index,RI)对槟榔果皮中的未知化合物进行定性,并通过内标法确定各组分含量,最后通过方差分析和邓肯多重比较法检验组间的显著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共鉴定出23种主要的挥发性物质,主要为酯类、有机酸类、醛类、醇类和生物碱类.不同温度的干制对酯类、有机酸类、醛类和醇类影响较大,各组间呈显著性差异.生物碱类的槟榔碱随干制温度升高含量下降,而高槟榔碱随干制温度升高而含量升高,这个可能是由于槟榔碱发生甲基化的高温转化反应所致.通过对槟榔果皮干制品挥发性物质的准确定性与相对定量,有利于对工艺整体进行评价和判断,并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气质联用 保留指数 槟榔果皮 挥发性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添加菌剂和石灰对剑麻麻渣堆肥腐熟效果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剑麻麻渣的肥料化利用效果,对麻渣进行添加微生物菌剂和石灰堆肥试验,研究麻渣的腐熟效果及矿质养分损失率。结果表明,堆肥125 d后,单独添加菌剂处理剑麻麻渣堆肥气味呈泥香味,麻渣发酵液发芽指数比对照显著提高4.1倍,堆肥氮、磷、钾养分含量和损失率影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单独添加石灰具有除臭效果,对堆肥氮、磷养分含量和损失率影响不显著,并且堆肥质量损失率和钾素损失率显著降低,但堆肥发芽指数较低,仅为1%。当菌剂与低水平石灰(石灰∶麻渣=1∶300)混合添加时,堆肥发芽指数显著提高,为对照的2.3倍;堆肥全钾含量显著增加,达3.3 g·kg~(-1),比对照提高10%;堆肥质量损失率和钾素损失率显著降低。因此,微生物菌剂可作为腐熟剂单独添加以促进麻渣腐熟,微生物菌剂与低水平石灰混合添加,剑麻麻渣堆肥的腐熟效果最佳,是最佳麻渣腐熟剂。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石灰 剑麻 麻渣 堆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土壤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和2种邻苯二甲酸酯单酯代谢物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样品经丙酮与正己烷以体积比1:2组成的混合液提取,采用PSA/Silica复合填料玻璃柱净化,收集洗脱液,洗脱液旋蒸近干,加入正己烷,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稀释液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含量.在气相色谱分离中采用DB-5MS石英毛细管色谱柱,在串联质谱分析中采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测定2种邻苯二甲酸酯单酯代谢物(MPEs)时,洗脱液旋蒸近干后,在14%(质量分数)三氟化硼-甲醇溶液中于60℃衍生30 min.16种PAEs的线性范围均为0.02~0.80 mg·L-1,检出限(3S/N)为1.357μg·kg-1;2种MPEs的线性范围均为0.05~1.00 mg·L-1,检出限(3S/N)为0.217μg·kg-1.以空白土壤样品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所得回收率为71.1%~105%,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为0.10%~14%.

关键词: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邻苯二甲酸酯 单酯代谢物 土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菠萝叶纤维化学脱胶过程中理化性能变化规律

上海纺织科技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纤维组分测定、单色荧光显微成像系统、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拉伸性能测试等手段表征菠萝叶纤维在化学脱胶过程中组成、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化学脱胶过程中,菠萝叶纤维成分变化较大,纤维素含量由60.21%提高至80.09%,半纤维素含量由16.62%降低至7.68%,木质素含量由10.68%降低至1.03%,果胶含量由3.30%降低至1.13%;半纤维素和果胶在预酸、碱煮后发生了剧烈降解,大部分木质素还需漂白后方能去除;纤维细度逐渐变小,表面变得光滑,沟槽逐渐明显,分离度增加,均匀性提高;纤维素晶型保持不变,均属于Ⅰ型纤维素,但相对结晶度逐渐升高;纤维断裂强力和断裂强度虽然有所降低,但可满足后续纺纱要求。

关键词: 菠萝叶纤维 化学脱胶 力学性能 细度 断裂强度 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黄叶不育系突变体H08S的表型特征与遗传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光温敏不育系的育性因易受光温条件影响而出现波动,导致种子纯度不够,是水稻生产上常见的问题.本研究对1个水稻黄叶不育系突变体H08S进行温度敏感性分析和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同时通过构建分离群体进行突变基因的遗传模式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H08S的表型受温度影响,为低温表达型叶色突变体,且其叶绿体结构出现异常,表现类囊体的片层结构减少,说明H08S基因的突变影响叶绿体的正常发育.突变体H08S分别与'日本晴'、'02428'构建F2群体和BC1F1群体,观察并统计群体植株叶色表型的分离情况,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该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单基因控制.

关键词: 水稻 黄叶不育系突变体 H08S 表型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测定牛奶中氯氟氰菊酯和氯氰菊酯残留

中国兽医杂志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建立牛奶中氯氟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的固相萃取净化-气相色谱质谱(SPE-GC-MS)检测方法.牛奶经乙腈震荡离心提取,采用C18固相萃取柱净化,旋蒸得到的浓缩液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氯氟氰菊酯和氯氰菊酯在质量浓度0.01~0.2 mg/L范围内,回收率在83.1%~102.8%,相对标准差为1.4%~9.1%(n=5);该方法氯氟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的定量限分别为0.005 mg/L和0.01 mg/L,检出限分别为0.001 mg/L和0.005 mg/L.表明本方法能满足牛奶中氯氟氰菊酯和氯氰菊酯残留检测的要求.

关键词: 牛奶 氯氟氰菊酯 氯氰菊酯 固相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济礁近岸海域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热带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美济礁位于我国南沙群岛中东部,其自然资源丰富,为探明近岸海域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水质因子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于2018年8月对美济礁近岸海域12个站次的网采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共记录浮游植物83属199种。硅藻门和甲藻门的种类组成占绝对优势,主要优势种有距端根管藻、红海颤藻、薄壁几内亚藻、翼根管藻纤细变型、透明辐杆藻、舟形藻、裸甲藻、双眉藻和伏氏海毛藻。美济礁浮游植物多样性程度较高,种类比较丰富,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平均分别为4.21、1.18和6.64。其中,礁盘外的浮游植物多样性程度要高于礁盘内。电导率和硝酸盐氮含量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显著影响因子。电导率越高,浮游植物多样性水平越高。硝酸盐氮含量越高,浮游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则越低。本次调查研究为南沙群岛生态系统以及热带珊瑚礁生态系统提供了基础资料。

关键词: 美济礁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调理剂对砖红壤性质及空心菜的影响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农田土壤酸化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全球性问题,在强降雨淋溶地区尤为严重。为探讨土壤调理剂在砖红壤上蔬菜生产中调节酸度应用的可能性,以期确定土壤调理剂改良酸化砖红壤的合理用量。[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施用量土壤调理剂对土壤pH值、硅铝率等性质、空心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土壤调理剂用量为1 200~1 800kg·hm~(-2)时,土壤pH值在施用初期比对照增加0.14~0.58,硅铝率增加0.06~0.20;空心菜总产量增加2.92%~6.98%。[结论]在砖红壤上施用土壤调理剂可以提高土壤pH值和硅铝率,提高了空心菜产量;土壤调理剂的施用也增加了空心菜硝酸盐含量。研究发现,土壤调理剂施用后一段时期存在返酸现象。综合比较不同用量土壤调理剂对砖红壤pH值等及蔬菜质量的影响,施用量为1 200kg·hm~(-2)时表现最佳。

关键词: 土壤调理剂 土壤pH值 砖红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莲雾产期调控及果实生理生化研究进展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莲雾[Syzygium samarangense(Bl.)Merr.et Perry]是桃金娘科蒲桃属热带常绿乔木果树,综述了莲雾产期调控和果实生理生化两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莲雾研究工作者提供信息服务。

关键词: 莲雾[Syzygium samarangense(Bl.)Merr.et Perry] 产期调控 生理生化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Oryza sativa)OsSPR1突变体及过表达株系对锰胁迫的响应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系统分析水稻OsSPR1基因突变体Osspr1及过表达株系对锰胁迫的响应情况。本研究以水稻短侧根突变体Osspr1及过表达株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锰胁迫条件下水稻生长,锰吸收和累积量及其抗氧化酶活性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水稻OsSPR1的过表达株系(OV1)的根系发育和植物生长已完全恢复至野生型水平。在锰胁迫条件下,spr1突变体的地上部和根系的锰含量、锰累积量均显著低于野生型。在高锰(4 mmol/L Mn~(2+))处理下过表达株系OV1的锰含量和锰累积量显著低于野生型,OV1锰转移系数显著低于野生型。锰胁迫条件下,突变体spr1和过表达材料OV1叶片的抗氧化酶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的活性均高于或者显著高于野生型。综合以上研究表明Os SPR1基因突变和过表达均可以提高水稻对锰胁迫的耐受能力。本研究为水稻耐锰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材料和基因资源。

关键词: Osspr1突变体 过表达株系 锰胁迫 抗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