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朱槿新品种'血芭蕉'

园艺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朱槿新品种‘血芭蕉’,从‘ZJ24’(母本)和‘Versicolor’(父本)杂交的F1后代群体中选育而来。植株紧凑,叶片深裂,花形周正,花瓣较窄,主色粉白;对常见病虫害抗性较强,可用于盆栽或华南地区地栽造景。

关键词: 朱槿 新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氮掺杂碳点的葡萄糖荧光检测

分析试验室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火龙果皮为碳源,一步水热法制备氮掺杂碳点(N-CDs),透射电镜(TEM)、高分辨电镜(HR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手段证明合成的N-CDs荧光强度高、水溶性及稳定性好.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氧化酶(GOD)可专一性地催化氧化葡萄糖产生H2O2,H2O2与Fe2+之间发生芬顿反应产生羟基自由基(·OH),其能破坏N-CDs表面钝化使其荧光发生猝灭.构建的荧光探针在最优化的条件下对H2O2和葡萄糖的检出限分别为0.15和0.025μmol/L.将该法应用于实际样品中葡萄糖的检测,加标回收率在101.5%~116.0%之间.

关键词: 氮掺杂的碳点 过氧化氢 葡萄糖 分析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木薯品种对木瓜秀粉蚧生殖和发育的影响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初步探讨入侵害虫木瓜秀粉蚧的寄主选择性机理,本研究分析了木瓜秀粉蚧取食不同木薯品种后对生殖和发育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木瓜秀粉蚧取食不同木薯品种后发育与繁殖相关生理指标差异显著,取食C1115、Swiss F21和Myanmar种后木瓜秀粉蚧平均每雌产卵量分别为255粒、277粒和300粒,显著低于取食BRA900、SC205和ZM9066的341粒、357粒和370粒;取食C1115、Swiss F21和Myanmar种后从卵到雌成虫和雄成虫的发育历期均显著长于取食BRA900、SC205和ZM9066的发育历期;F1代卵孵化率分别85%、86%和85%,显著低于BRA900、ZM9066和SC205的100%、98.5%和98.5%;雌成虫寿命分别为(4.0±0.5) d、(6.0±1.1) d和(5.5±0.8) d,显著短于BRA900、ZM9066和SC205的(10.0±2.1) d、(8.5±1.8) d和(8.0±1.6) d;取食不同木薯品种的木瓜秀粉蚧F1代雌性百分率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BRA900、SC205和ZM9066适宜木瓜秀粉蚧发育与繁殖,而C1115、Swiss F21和Myanmar不是木瓜秀粉蚧的适宜寄主.

关键词: 木薯品种 木瓜秀粉蚧 生殖 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亲性壳聚糖自组装纳米微球的制备及抗真菌性能研究

材料导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两步法反应将桐油酸(EA)和N-乙酰-L-半胱氨酸(NAC)接枝壳聚糖(CS)制备两亲性壳聚糖(CS-g-EA-NAC),并通过红外光谱、核磁氢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然后采用超声波自组装法制备了负载多杀菌素(Spinosad,SSD)的载药纳米粒子(SSD@CS-g-EA-NAC).最后通过生长速度法测定了SSD@CS-g-EA-NAC和SSD对尖孢镰刀菌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载药纳米粒子呈球形,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约为520 nm,同时载药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和pH响应性能.抑菌实验显示,载药纳米粒子(SSD@CS-g-EA-NAC)和SSD对尖孢镰刀菌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是29.05μg/mL和42.05μg/mL,这表明SSD@CS-g-EA-NAC毒力高于游离的SSD,纳米粒子(CS-g-EA-NAC)有助于提高SSD的毒力性能.该研究可为壳聚糖基载药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壳聚糖 自组装 多杀菌素 纳米微球 抗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QuEChERS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步测定荔枝中10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

南方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同步测定荔枝中甲哌啶、矮壮素等10种植物生长调节剂(PGRs)残留的QuEChERS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为荔枝中多种PGRs残留同步检测提供技术参考.[方法]荔枝样品以1%(v/v)乙酸—乙腈提取,经优化QuEChERS前处理后,净化后的样品提取液以Agilent InfinityLab Poroshell 120 EC-C18柱为分离色谱柱,甲醇—5 mmol/L乙酸铵水溶液(含0.1%甲酸,v/v)缓冲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以UPLC-MS/MS在选择反应监测模式下对甲哌啶等10种PGRs目标物残留进行测定.[结果]在5~100μg/kg范围内,10种PGRs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均>0.9950;检出限范围为0.03~0.60μg/kg.在10、25和100μg/kg 3个添加水平范围内,平均回收率在71.8%~109.2%,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6%~10.0%.用优化的QuEChERS净化-UPLC-MS/MS对40份荔枝样品进行检测,其中1份样品检出多效唑,1份样品检出芸苔素内酯,PGRs检出率为5.0%.[结论]建立的QuEChERS净化-UPLC-MS/MS简便、快速,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可用于同步测定甲哌啶等10种PGR在荔枝中的残留.

关键词: 荔枝 QuEChERS 植物生长调节剂(PGRs)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猪尿中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克伦特罗残留量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建立测定猪尿中三种β-受体激动剂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和克伦特罗残留量的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试验采集20份猪尿样品,通过酸法沉淀蛋白,高速离心去除杂质,用MCX(60 mg/3 mL)固相萃取柱净化,以乙腈和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经液相色谱柱[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100.0 mm*2.1 mm, 1.7μm)]分离,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质谱检测,用内标法定量检测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盐酸克伦特罗的含量.建立的方法与原农业部1025号公告-11-2008和1063号公告-3-2008中介绍的两种标准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三种β-受体激动剂在0.1~50.0μ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检出限为0.1μg/L,定量限为0.2μg/L;在0.1,0.2,1.0μg/L 3个添加水平下,样品平均回收率在80.9%~113.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4.5%~7.6%.与另外两种方法相比,该方法减少了有机溶剂的使用和检测时间.说明该方法简单、快速、可靠,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尤其适合大批量猪尿样品中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克伦特罗的快速确证和定量分析.

关键词: 猪尿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莱克多巴胺 沙丁胺醇 盐酸克伦特罗 β-受体激动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亚南繁区稻田捕食性天敌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南省南繁区位于热带地区.水稻是南繁区种植最多的作物,占南繁区总面积的60%.为了更好地开展南繁区水稻害虫的生物防治和监测,必须弄清南繁区稻田的捕食性天敌种类和优势种情况.本研究采用吸虫器取样法调查研究了三亚南繁区2013年三季水稻生长期间稻田捕食性天敌的群落结构,明确了三亚南繁区捕食性天敌有9目40种,重点研究了优势种稻红瓢虫和锥腹肖蛸的种群发展情况,为热带地区水稻害虫的生物防治和南繁稻田监测指示性昆虫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南繁区 热带地区 稻田 捕食性天敌 种群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豆种质资源质量评价

草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木豆(Cajanus cajan)是一种药食兼用型的豆科植物,为了对木豆不同种质资源植物形态特征、活性成分和代谢产物进行质量分析,本研究以叶片含水量、浸出物、总黄酮、多糖与外部形态特征为指标对10份木豆种质的质量进行差异比较,进而对4份差异种质(3-QZ、4-HK、5-DH3和6-DZ)进行代谢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质在形态性状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变异系数范围在8.75%(百粒重)~37.96%(分枝);水分含量与叶长、浸出物与荚果长、叶型指数与花序轴长度、花序轴长度与旗瓣大小和荚果宽以及荚果长与荚果宽和百粒重之间均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总黄酮含量与旗瓣大小、叶长与叶宽、叶型指数与荚果宽、荚果宽与百粒重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不同品系间活性成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根据外形形态和活性成分分析,选取4份种质进行代谢物质差异分析,共获得脂类、有机酸、萜类、生物碱、鞣质、氨基酸及其衍生物、酚酸类、核苷酸及其衍生物、黄酮、醌类、木脂素和香豆素及其他类化合物453个,其中黄酮类化学物最多,不同品系间化合物物质含量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开展木豆新品种选育和药效成分分析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木豆 种质资源 质量评价 形态性状 活性成分 聚类 代谢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类芽胞杆菌HB172198产褐藻胶裂解酶发酵培养基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类芽胞杆菌新种HB172198产褐藻胶裂解酶活力,本研究采用响应面法对该菌株液体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实验。在单因素实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海藻酸钠、胰蛋白胨、NaCl、MgSO_4·7H_2O等4个显著影响产酶因素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法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产褐藻胶裂解酶最佳发酵培养基,其成分为:海藻酸钠7.50 g/L、胰蛋白胨13.57 g/L、NaCl 29.75 g/L、MgSO_4·7H_2O 0.08 g/L。优化条件下该菌株最大酶活性达14.60 U/mL,是优化前的1.87倍。本研究为菌株HB172198产褐藻胶裂解酶的大规模生产和工业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响应面法 褐藻胶裂解酶 类芽胞杆菌 发酵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香荚兰浸膏及增溶特性分析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香荚兰浸膏的挥发性及稳定性等问题影响其在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试验采用搅拌法、研磨法和喷雾干燥法制备香荚兰浸膏/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包合物,以感官、得率及包合率为指标筛选最佳制备方法,采用红外光谱法(infrared spectroscopy,IS)对包合物进行表征,对包合物的粒径、微观结构及溶解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制备香荚兰浸膏包合物的方法为喷雾干燥法,其得率为62.53%,浸膏中油脂包合率为98.03%.通过IR的表征及扫描电镜分析,证明包合物已形成;喷雾干燥法下50%以下包合物粒径为8.74μm,溶解特性分析得到包合物溶解度远高于香荚兰浸膏溶解度,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香兰素的增溶试验分析得到,30%的HP-β-CD水溶液可以增加浸膏中香兰素33%的溶解度.

关键词: 香荚兰浸膏 羟丙基-β-环糊精 包合 表征 增溶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