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叶片白化变异体遗传和转录组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荔枝叶片白化变异体遗传特点,本研究以白化变异体比例较高的'玉谭蜜荔'白化变异体苗与正常苗为试验材料,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并观测叶绿体结构差异,最后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苗期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玉谭蜜荔'种子实生苗中白化变异体的比例约为8.59%;白化苗叶片色素含量极低,仅为正常苗的0.519%;叶绿体的结构松散,基粒片层结构较少或缺失.对高通量测序数据进行组装和注释,共获得Unigene 42 782条,平均长度987 bp,比对到Nr、KOG、KEGG、Swiss-prot四大数据库中,超过64%的Unigene序列获得注释,差异分析表明在细胞色素合成、光系统亚基合成蛋白、采光复合物a/b结合蛋白相关序列表达显著下调.本研究为该变异体的基因定位鉴定提供了一定的遗传基因注释信息.

关键词: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 叶片白化变异体 遗传分析 叶绿体 转录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杧果成熟过程中果肉可溶性糖组分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甜味是影响水果风味品质的重要因素,而甜味主要由糖含量决定。杧果含糖量高,风味浓郁,但不同品种间甜味差异较大。为深入了解糖组分代谢机制,本研究针对不同杧果品种甜味差异大的问题,主要分析了‘贵妃’、‘土杧’和‘白象牙’3个杧果品种果肉糖含量。通过HPLC测定了杧果青熟期和完熟期两个时期的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在3个品种完熟期果实中,蔗糖含量均最高,果糖含量次之,葡萄糖含量最低。针对不同品种而言,蔗糖含量最高的是‘贵妃’,果糖含量最高的是‘土杧’,而葡萄糖含量最高的是‘白象牙’。在果实后熟的过程中,‘贵妃’和‘白象牙’果实中的蔗糖含量上升幅度较大,其次是果糖,而葡萄糖含量呈下降趋势;‘土杧’果实中3种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果糖含量上升幅度最大。‘贵妃’的总糖含量和甜度值最高;‘白象牙’的最低。由此可见,杧果在成熟过程中的蔗糖含量最高,果糖含量次之,葡萄糖含量最低。本研究拟通过对不同杧果品种果实中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积累模式阐述不同杧果品种在后熟过程中果肉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变化及趋势。并解析其影响果实风味不同的机制。

关键词: 杧果(Mangifera indica L.) 果肉 可溶性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离散元的砖红土壤模型堆积特性研究

农机化研究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砖红壤土的土壤特性,运用试验测得土壤粘聚力约为24kPa,内摩擦角为25.64°,颗粒间静摩擦因数为0.41,动摩擦因数为0.35。应用离散元法模拟土壤颗粒在漏斗中下落形成的堆积现象,仿真分析表明:试验时漏斗安装高度不对土壤堆积轮廓产生影响,但漏斗安装高度越大,形成的土壤堆的边缘扩散现象越明显;对堆积形成的锥形轮廓进行线性拟合,预测出仿真条件下砖红壤土颗粒的堆积角为27.29°±0.23°,与实际堆积试验所得堆积角27.49°±0.25°对比,误差为0.73%。仿真分析结合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测得的砖红壤土本征参数合理,基于离散元软件对土壤颗粒堆积角的仿真分析可行,获得的土壤本征参数可用于后续的砖红壤土的离散元仿真分析。

关键词: 砖红壤 离散元法 堆积角 试验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野苹果和栽培苹果特异性SSR标记开发及应用

江苏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全基因组测序已完成的栽培苹果基因组,设计、筛选针对新疆野苹果的特异性SSR引物.通过PCR扩增、基因测序筛选了15对可以在新疆野苹果和栽培苹果中扩增出稳定性高且具备多态性目的条带的特异性SSR引物;其中8对仅能在栽培苹果中扩增出特异性目的条带.15对特异性SSR引物对新疆野苹果和栽培苹果不同居群的SSR分析表明,新疆野苹果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与栽培苹果不同居群分化程度较为显著,基因流水平较低.聚类分析表明,这15对特异性SSR引物可以将新疆野苹果和栽培苹果不同居群清晰区分.本研究利用新开发的SSR引物不仅可以揭示新疆野苹果和栽培苹果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关系,对初步了解SSR变异位点的生物学功能以及丰富新疆野苹果和栽培苹果基因组的认识也有一定的作用,从而为更好地有效利用相关资源提供研究基础.

关键词: 新疆野苹果 栽培苹果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胡椒不同时期体细胞胚中糖含量及相关酶活变化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胡椒不同时期体细胞胚中糖类物质、生物大分子及相关酶活性变化.以'热引1号'胡椒外种皮经培养获得的非胚性愈伤组织(Y)、胚性愈伤组织(P)、胚性愈伤组织与体细胞胚混合物(H)、体细胞胚(T)与体细胞胚增殖(Z)5个时期样品为试验材料,采用GC-MS/MS技术与分光光度技术检测不同时期胚性培养物的糖类物质、生物大分子及相关酶活性变化,以期找出糖代谢影响胡椒体细胞胚发生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在胡椒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在胡椒胚性愈伤组织时期(P)的蔗糖合酶(SS-I)活性、淀粉酶活性、果糖与葡萄糖含量最高,但非胚性愈伤组织时期(Y)的酸性转化酶(S-AI)活性要高于P时期.而在胡椒体细胞胚发生的愈伤组织与体细胞胚混合物(H)、体细胞胚(T)与体细胞胚增殖(Z)3个时期,蔗糖、可溶性蛋白与肌醇的含量都高于P时期,且都呈上升趋势.由此可见,果糖和葡萄糖可能在胡椒体细胞胚发生早期提供能量,而蔗糖、可溶性蛋白与肌醇可能在胡椒体细胞胚发生后期提供物质基础.

关键词: 胡椒(Pipernigrum L.) 愈伤组织 体细胞胚 生理生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冰糖红菠萝"的引种选育及栽培技术

中国南方果树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冰糖红菠萝"属赏食兼用型菠萝品种.本文对其植物学特征、物候期、生长结果习性、主要经济性状等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分析,总结出一套适应海南气候的"冰糖红菠萝"配套栽培技术."冰糖红菠萝"平均单果质量1.4 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达22.0%.该品种在海南种植表现好,风味清甜,肉质爽脆,赏食兼用特性佳,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推广应用价值,是采摘果园、旅游景区、共享农庄和家庭盆栽的理想品种.

关键词: 冰糖红菠萝 引种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被子植物分布新资料(Ⅲ)

热带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报道了海南岛被子植物7个新记录与归化种,分别为匙苞姜(Zingiber cochleariforme D. Fang)、西非猪屎豆(Crotalaria goreensis Guill.&Perr.)、波氏巴豆(Croton bonplandianus Baill.)、纤梗叶下珠(Phyllan thustenellus Roxb.)、黄花过长沙舅[Mecardonia procumbens(Mill.)Small]、苏里南莎草(Cyperus surinamensis Rottb?ll)、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凭证标本保存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植物标本室(ATCH).

关键词: 新记录 新归化 海南岛 植物 地理新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橡胶树种质资源的倍性鉴定

热带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倍性鉴定是橡胶树种质资源鉴定评价的基础工作之一。本研究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国家橡胶树种质资源圃内的橡胶树种质资源进行全面的倍性鉴定,对嵌合体的四倍体细胞比例进行分析,并比较不同倍性的气孔性状差异。从5177份野生种质中发现三倍体11份,四倍体1份。从552份魏克汉种质中发现,三倍体9份,四倍体2份,嵌合体14份。14份嵌合体的四倍体细胞比例在49.06%~78.26%之间。不同倍性间的气孔长度、宽度和密度差异均极显著,气孔长度和宽度的排序为四倍体>三倍体>嵌合体,气孔密度的排序相反。研究结果对利用四倍体种质资源开展橡胶树倍性间杂交育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关键词: 橡胶树 种质资源 多倍体 流式细胞仪 气孔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浓度1-MCP处理对采后番石榴常温贮藏品质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使用不同浓度1-MCP(0、0.5、1.0和1.5μL/L)处理"四季桃"番石榴果实12 h后,在(25±2)℃、相对湿度85%下贮藏,测定贮藏过程中果皮色差a、b、L、h值,果实失重率,乙烯释放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等贮藏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1-MCP处理可显著地抑制贮藏过程中番石榴果实的失重率、推迟或抑制果实乙烯释放高峰、延缓果实色差值a和b值上升、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总糖上升、降低维生素C的消耗.不同浓度1-MCP处理对番石榴果实的保鲜效果不同,其中1-MCP 1.0μL/L处理12 h的保鲜效果最好.

关键词: 番石榴 1-MCP 保鲜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泛素结合酶基因家族分析及低氮胁迫下亚家族UBC2的表达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泛素结合酶是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蛋白质的泛素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对玉米泛素E2家族成员进行系统进化及基因结构分析。系统进化分析显示,玉米泛素结合酶基因可分为6个亚家族,各亚家族成员数目差异较大。基因数目最多的亚家族是UBC1,为22个。成员数最少的是UBC3,仅为5个。以亚家族UBC2为研究对象,发现UBC2中一共存在4对旁系同源基因,分别是ZmUBC3/ZmUBC70、ZmUBC8/ZmUBC34、ZmUBC31/ZmUBC53以及ZmUBC45/ZmUBC66。对UBC2中成员进行基因结构分析发现,互为旁系同源的基因其基因结构相似。ZmUBC45/ZmUBC66含有外显子数量最多,为9个,而ZmUBC31/ZmUBC53外显子含量最小,仅为4个。基因基序分析结果显示,ZmUBC3/ZmUBC70含有基序数量最多(8个),ZmUBC8/ZmUBC34与ZmUBC31/ZmUBC53基序含量最小(均为3个)。基因启动子作用元件分析显示,泛素E2基因启动子元件类型可分为光响应、激素响应和胁迫响应元件、组织表达相关元件以及周期性调控相关元件5大类。基因不同组织表达分析显示,被检测基因在玉米雌花中均有很高的表达量,在根和茎中表达量最低。低氮胁迫结果显示,所有被检测基因在低浓度NO_3~-处理下,其基因相对表达量在1 h降至最低,随后逐渐上升。在低浓度NH_4~+处理条件下,各基因表达量逐渐降低,在24 h达到最低值。以上结果表明,泛素结合酶亚家族UBC2基因受低氮胁迫的影响其表达量发生了变化。

关键词: 泛素结合酶 系统进化分析 生物信息学 低氮胁迫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