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沉积物中二甲四氯残留

农药学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沉积物性质特殊以及二甲四氯(MCPA)在其中环境风险大等问题,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MS/MS)快速测定沉积物中MCPA残留的方法.样品先经酸化的乙腈溶液超声萃取后,以石墨化碳黑-氨基串联固相萃取柱净化,再以硅烷醇基部分裸露的HSS T3柱为分离柱,采用乙腈-水溶液为洗脱液进行梯度洗脱,将MCPA与杂质分离,后经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扫描(ESI?)、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1~100μg/L范围内,MCPA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色谱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7,定量限为0.1μg/kg.在0.1~5μg/kg添加水平下,MCPA在沉积物中的回收率在80%~10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3.6%~8.2%之间.该方法通过增强色谱柱对MCPA的吸附作用,均衡了UPLC-MS/MS法建立过程中MCPA的"色谱柱保留"同"质谱离子化"互相矛盾的问题,具有分析时间短、准确度好和灵敏度高等优点,适用于沉积物中MCPA残留的痕量分析.

关键词: 固相萃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超声萃取 沉积物 二甲四氯 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育苗基质对槟榔苗期生长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3种不同原料配制的基质理化性质和对幼苗生长的影响,拟筛选出适合槟榔种苗生长的基质配方,为合理应用营养基质生产优质槟榔种苗提供理论依据.以红壤土、椰糠和羊粪为原料配制6种育苗基质(CK:全部红壤土;处理Ⅰ:红壤土∶椰糠=7∶3;处理Ⅱ:红壤土∶羊粪=9∶1;处理Ⅲ:红壤土∶椰糠∶羊粪=5∶4∶1;处理Ⅳ:红壤土∶椰糠∶羊粪=6∶3∶1;处理Ⅴ:红壤土∶椰糠∶羊粪=7∶2∶1),测定基质理化性质、植株动态生长状况、叶片营养成分等指标,并采用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1)不同基质配比处理对植物生长量、地上部鲜干质量、叶片营养成分含量等方面影响显著.Ⅲ、Ⅳ、Ⅴ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槟榔鲜质量、干质量.CK处理最差,Ⅰ、Ⅱ处理差异不显著.(2)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植株叶片中N、P、Mg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N含量与N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含量与K含量呈显著正相关,Ca含量与N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另外植株叶片N、Mg含量与基质中全氮、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具有显著的协同相关性.总结以上结果得出,Ⅳ处理(红壤土∶椰糠∶羊粪=6∶3∶1)槟榔幼苗综合表现最好,其次为Ⅲ处理(红壤土∶椰糠∶羊粪=5∶4∶1)和Ⅴ处理(红壤土∶椰糠∶羊粪=7∶2∶1).

关键词: 槟榔 育苗基质 苗期 营养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硫酸亚铁协同枯草芽孢杆菌对辣椒疫病抑制作用研究

植物保护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平板抑制法测定钙、镁、硼、铁、硅5种元素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和孢子囊发育的影响,发现铁元素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和孢子囊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强.根据初筛结果,选择螯合铁、硫酸铁、柠檬酸铁和硫酸亚铁4种不同铁化合物对辣椒疫霉菌丝进行抑制试验,发现硫酸亚铁抑制效果最显著.通过盆栽试验,从抑病率、生理指标等方面进行相关验证.选择性地给辣椒根外增施硫酸亚铁、硫酸亚铁混配枯草芽孢杆菌和单施枯草芽孢杆菌,试验结果如下,硫酸亚铁+枯草芽孢杆菌处理的辣椒植株发病率为50%,病情指数为16.67;枯草芽孢杆菌处理发病率为70%,病情指数为30.44;硫酸亚铁处理发病率为75%,病情指数为32.89;对照处理的辣椒植株发病率为100%,病情指数为72.22.在生理指标方面的表现为处理组显著提高了辣椒体内SOD、CAT活性,降低了MDA含量.试验结果表明,硫酸亚铁联合枯草芽孢杆菌对辣椒疫病的防控具有增效的作用.

关键词: 硫酸亚铁 枯草芽孢杆菌 辣椒疫霉菌 抑制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量QuEChERS/气相色谱质谱法快速测定土壤中15种农药残留

化学试剂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实现瓜菜种植土壤中常见农药的快速、灵敏测定,以改进的微量QuEChERS(μ-QuEChERS)辅助超声提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建立了土壤中15种农药残留的同时快速检测方法。土壤中15种农药残留采用含有V(1%乙酸的乙腈)∶V(二氯甲烷)=2∶1的混合溶液提取,上清液经过w(N-丙基乙二胺(PSA))∶w(C_(18))=3∶1混合吸附剂与无水Na_2SO_4净化。目标物在TG-5MS弱极性石英毛细管柱进行GC分离,以电子轰击电离源(EI)、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的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超过13种有机污染物在1.0~1 000μ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且相关系数(r)均超过0.990。所建方法的检出限(LOD,S/N=3)为0.1~1.2μg/kg,定量限(LOQ,S/N=10)为0.5~4.3μg/kg。3个不同添加浓度(5.0、50、200μg/kg)的回收率在73.2%~114.5%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RSD,n=3)在1.1%~11.4%范围内。将所建方法应用到海南南渡江流域瓜菜产区土壤中农药残留检测中,观察到土壤中均含有滴滴涕(DDT)、六六六(BHC),且均存在农药多残留情况(≥7种),其中联苯菊酯检测浓度最高。方法简单、快速且灵敏,有机试剂种类和用量少,适合土壤中15种常见农药多残留的同时、快速、批量检测。

关键词: QuEChERS 快速提取 气相色谱质谱 土壤 农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樱桃番茄Ph-3基因调控元件与同源基因系统进化分析

北方园艺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以樱桃番茄品种"京番黄星"为试材,采用PlantCARE在线分析和Gcorn系统进化分析方法,研究了Ph-3基因的表达调控元件及同源基因系统进化特征,以期为进一步解析Ph-3表达调控机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Ph-3启动子除了含有核心元件外,还含有光响应元件、赤霉素响应元件、茉莉酸甲酯响应元件、厌氧诱导元件、昼夜节律调控响应元件等。Ph-3同源基因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当同源指数为0.70时,番茄、马铃薯、辣椒含有Ph-3的同源基因,且同源基因属于直系同源基因。另外,由同源指数分析结果发现,番茄与马铃薯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辣椒。

关键词: 樱桃番茄 晚疫病 顺式调控元件 同源基因 直系同源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点评估方法的两广地区番木瓜中农药残留膳食暴露风险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估两广地区番木瓜中主要农药的残留情况及其产生的风险,采集了广东、广西地区40个生产基地的番木瓜样品进行测试分析,研究其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各种农药残留情况,并对我国不同人群的膳食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40批次番木瓜中检出农药残留32批次;在检出的32份番木瓜样品中,检出率超过10%的有咪鲜胺、吡虫啉、多菌灵、啶虫脒和苯醚甲环唑5种农药,检出率分别为51.1%、21.5%、13.3%、11.1%、10.9%.采用点评估方法,选择检出率在10%以上的咪鲜胺、吡虫啉、多菌灵、啶虫脒和苯醚甲环唑,进行农药残留慢性膳食摄入风险(%ADI)评估、急性膳食摄入风险(%ARfD)评估,并进行不同消费人群暴露点评估.结果显示:检出的5种农药%ADI均低于100.00%,为0.00023%~0.0059%;%ARfD远低于100%,为0.50%~28.3%,5种农药的急性和慢性摄入风险均为儿童高于成年人,绝大多数女性的摄入风险高于男性;5种农药急性摄入风险均高于慢性摄入风险,风险水平由高到低为咪鲜胺>啶虫脒>苯醚甲环唑>多菌灵>吡虫啉,但点评估结果均远低于100%,说明通过食用番木瓜摄入的农药残留极其微量,不会对人体产生急性或慢性风险.

关键词: 番木瓜 农药残留 风险评估 膳食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S)-(-)-小蠹烯醇载体诱芯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

热带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发基于(S)-(-)-小蠹烯醇诱捕橡胶小蠹虫的安全高效诱捕技术,系统开展了不同(S)-(-)-小蠹烯醇诱芯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自制的(S)-(-)-小蠹烯醇海绵诱芯和无纺布型诱芯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最好,整个试验周期内平均单日单个诱芯诱捕器诱捕虫数分别为69.16头和66.22头,田间诱捕效果先逐渐增加,30 d时达到高峰,而后又逐渐下降,60 d后显著下降,1~60 d的平均单日单个诱芯诱捕器诱捕虫数分别为75.22~120.45头和70.69~112.22头.储藏瓶型诱芯对橡胶小蠹虫也具有良好的诱捕效果,平均单日单个诱芯诱捕器诱捕虫数为24.85头,田间诱捕效果先逐渐增加,至10 d时达到高峰,而后又逐渐下降,至30 d后显著下降,1~30 d的平均单日单个诱芯诱捕器诱捕虫数为48.53~64.66头.上述3种诱芯对严重危害橡胶树的对粒材小蠹和循胸材小蠹的诱捕效果尤为显著,对粒材小蠹和循胸材小蠹的诱捕数量占诱捕害虫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48.36%和47.89%、46.89%和40.48%、40.45%和40.24%.1~90 d的淀粉颗粒状缓释型诱芯和环糊精糊状缓释型诱芯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无显著性变化,平均单日单个诱芯诱捕器诱捕虫数均在10头以下,诱捕效果差.上述结果表明,自制的(S)-(-)-小蠹烯醇海绵诱芯、无纺布型诱芯和储藏瓶型诱芯均可广泛用于有效绿色监控橡胶小蠹虫,海绵诱芯、无纺布型诱芯的田间有效期为60 d,储藏瓶型诱芯的田间有效期为30 d.

关键词: (S)-(-)-小蠹烯醇 不同载体诱芯 橡胶小蠹虫 诱捕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木瓜干旱胁迫相关CpDHN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热带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基于转录组获得的CpDHN转录本序列,以番木瓜'台农二号'组培苗叶片为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该基因包含完整ORF在内的425 bp 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CpDHN预测编码93个氨基酸,其理论分子量为10.50 kDa、等电点为6.62、总平均疏水指数为?1.984、核定位.除保守的K片段外,蛋白还含有1个S片段,可归为KS型脱水素.在拟南芥中的10个脱水素中,CpDHN与AtLEA8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为53.3%.值得注意的是,虽然CpDHN的编码区不存在内含子,但其3?UTR含有1个与AtLEA8类似的内含子.表达谱分析显示,该基因在根和叶片中均受干旱胁迫诱导.此外,还构建了CpDHN的原核表达载体,SDS-PAGE分析显示,该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可高效表达.这些结果为下一步的功能鉴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番木瓜 脱水素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原核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bTCTP及其截短体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鉴定橡胶树翻译控制肿瘤蛋白(HbTCTP)与橡胶延伸因子1(HbREF1)互作的分子区域,构建HbTCTP及其截短体的诱饵载体.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从橡胶树胶乳中扩增出包含HbTCTP不同结构域的片段,克隆到pGBKT7表达载体,通过酶切、菌落PCR和测序鉴定后,转化酵母Y2HGo1d感受态细胞,检测诱饵蛋白是否具有自激活作用和毒性.结果 显示,成功构建6个包含HbTCTP不同结构域的诱饵载体,且诱饵载体对酵母宿主细胞无毒性和无自主激活报告基因的功能.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筛选HbTCTP与HbREF1互作的分子区域及阐明HbTCTP的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 HbTCTP 截短体 诱饵载体 酵母双杂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夹竹桃叶内生真菌Colletotrichum sp. HK-08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活性研究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运用多种色谱技术从夹竹桃叶内生真菌Colletotrichum sp.HK-08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butyl 2-(4-hydroxyphenyl)acetate(1)、4-hydroxyphenethyl acetate(2)、phenethyl 2-phenylacetate(3)、phenethyl 2-(4-hydroxyphenyl)acetate(4)、4-hydroxyphenethyl 2-(2-hydroxyphenyl)acetate(5)、4-hydroxyphenethyl 2-(4-hydroxyphenyl)acetate(6)、对羟基苯甲醛(7)、2-羟基苯乙醇(8)、对羟基苯甲酸(9)、对羟基苯乙酮(10)和3a-hydroxyindoline(11)。其中化合物4、5和11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1~6和11为首次从Colletotrichum属真菌中分离得到。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4和6表现出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关键词: 夹竹桃 内生真菌 Colletotrichum sp. 次生代谢产物 细胞毒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