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双位加热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树仔菜中7种元素的含量
《南方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双位加热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双位加热消解—ICP-MS)的前处理和检测方法,并测定树仔菜中7种元素含量,建立一种测定树仔菜元素的简便、高效、准确方法,为科学开发树仔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比较分析双位加热消解—ICP-MS和微波消解—ICP-MS的空白背景值、检出限、准确度和精密度,考察消解条件(消解温度、赶酸温度和消解时间)对测定树仔菜中铜含量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消解条件,建立双位加热消解—ICP-MS测定树仔菜中铅、镉、铬、砷、镍、铜和锌7种微量元素含量的方法.[结果]双位加热消解—ICP-MS和微波消解—ICP-MS的空白值与检出限均较低,但双位加热消解—ICP-MS测定的元素铬、镍、铜和锌检出限均低于微波消解—ICP-MS,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下同).微波消解—ICP-MS测定标准物质GSB-26芹菜、GSB-12豆角和GSB-13蒜粉的准确度及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5.0%;双位加热消解—ICP-MS准确度和精密度的RSD≤2.6%,低于微波消解—ICP-MS,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且测定结果更接近标准值.消解温度130℃下消解2.0 h后赶酸温度200℃为双位加热消解树仔菜的最佳消解条件,在此消解条件下ICP-MS测得树仔菜中铅、镉、铬、砷、镍、铜和锌7种元素含量分别为0.0790、0.0404、0.0350、0.00560、1.16、1.18和7.88 mg/kg.[结论]双位加热消解—ICP-MS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检出限低、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等优点,适用于树仔菜中铅、镉、铬、砷、镍、铜和锌含量的同时测定.
关键词: 双位加热消解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树仔菜 微量金属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天然产物词典和活性筛选的艾纳香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
《微生物学通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植物内生真菌是天然活性小分子的重要来源,但由于种类繁多,导致寻找结构新颖、活性强的化合物非常困难,重复分离已成为制约新型药源小分子发掘的瓶颈。【目的】综合各种技术,快速寻找目标活性次生代谢产物。【方法】通过对菌株分子鉴定、天然产物词典(dictionaryofnatural products,DNP)数据库检索、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ultra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分析、滤纸片法抑菌实验和色谱技术跟踪获得活性单体化合物。运用质谱和单晶衍射技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96孔板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活性评价。【结果】分离鉴定出11株艾纳香内生真菌,筛选出一株各方面表现良好的艾纳香内生菌菌株Diaporthe sp.,从其大米培养基中获得一个单体化合物Cytochalasin H,活性评价显示其对枯草芽孢杆菌具有很好的抑制活性,MIC值为32μg/mL。【结论】将多种筛选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应用于艾纳香内生真菌活性代谢产物的发掘,为快速寻找活性先导化合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六天一刀割制对热研7-33-97幼龄开割橡胶树产量、胶乳生理及死皮病发生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六天一刀(d6)割制下不同割胶耗皮厚度、乙烯利涂施时间和强度对热研7-33-97幼龄开割橡胶树产量、胶乳生理及死皮病发生的影响,为d6割制关键技术的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5个割胶耗皮厚度(0.16、0.18、0.20、0.22和0.24 cm)和5个乙烯利涂施时间(割胶前1、2、3、4和5 d涂施)处理,比较d6割制下不同技术参数处理的幼龄热研7-33-97橡胶树胶乳产量;以四天一刀(d4)割制(不涂施乙烯利)为对照,设不同乙烯利浓度(2刀涂施1次0.5%、1.0%和1.5%乙烯利)和不同涂药周期(1、2和3刀涂施1次1.5%乙烯利)5种刺激强度的d6割制处理,分析不同处理的单株干胶产量、胶乳生理及死皮病发生情况。【结果】在d6割制下,割胶耗皮厚度0.20、0.22 cm和割胶前2、3 d涂施乙烯利刺激的热研7-33-97幼龄胶树的单株平均胶乳产量较高,分别为相应处理中最低胶乳产量的1.37和1.23倍、1.25和1.35倍。较高强度刺激(涂施1.0%~1.5%乙烯利)可充分调动胶树产胶潜力,获得理想产量,且胶乳生理状况良好,死皮病发生率(1.6%~8.3%)低于d4割制。刺激强度(涂施乙烯利浓度和刺激频率)越高,d6割制的单株干胶产量越高,胶乳生理代谢越旺盛,但强刺激(1刀涂施1.5%乙烯利)的死皮病发生率(8.3%)和死皮指数(0.23)明显升高,同时影响高产期的产胶潜力。对刀次产量的全年变化分析结果表明,d6割制具有高产期(9—12月)更高产的特点,高产期刀次产量占全年产量的3.50%~5.50%。【结论】热研7-33-97幼龄开割橡胶树进行d6割胶,需增加割胶耗皮厚度、并适度施用乙烯利,同时确保高产期的割胶刀数,能获得较高的胶乳产量,并延长产胶经济寿命,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橡胶树 热研7-33-97 六天一刀(d6)割制 刺激技术 刺激强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海热带岛礁农业开发现状与对策
《热带作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南海的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是中国固有领土,其战略与经济地位突出.在分析热带岛礁分布、资源特点、农业生产技术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探讨了热带岛礁农业的定义、发展模式及策略,提出热带岛礁农业的发展应以维护岛礁生态系统的稳定为基础,构建以农业生产、岛礁人工林带、海岸生态林带、海岸沙滩固沙带、礁盘-浅海防护带不同群落带为基础的热带岛屿生态系统.农业生产中可重点引进生长迅速、抗逆性好的景观、药食两用型植物或蔬菜品种,如木麻黄、草海桐、厚藤、十万错、假蒟等.优先发展并集成对岛礁生态系统干扰少、资源依赖度低的防虫网配合遮阳网等实用生产技术,同时生产发展中应注重对有害生物、入侵生物的防控,构建景观异质化程度高的生态型热带岛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矮凤梨短营养期突变体'14-1'分子变异的AFLP分析
《园艺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在DNA水平分析矮凤梨(Ananas nanus)品种'Hime Pineapple'与其短营养期突变体'14-1'之间的差异,鉴定突变体变异的真实性,为短营养期菠萝的分子育种提供参考依据.以'14-1'和'HimePineapple'的幼叶为试材,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叶片基因组DNA,经64对AFLP引物组合的选择性扩增,共获得1952条清晰谱带,平均每对引物产生30.5条谱带,其中有18对检测出DNA分子多态性,获得多态性条带76条,差异片段主要集中在200~500 bp,多态性条带比例为4.54%,遗传相似系数为95.39%.76条AFLP扩增差异条带经筛选、回收、克隆、测序和同源比对分析后显示,其中2个差异条带序列与菠萝MADS-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6-like基因同源,表明'14-1'和'Hime Pineapple'之间的性状差异与遗传物质的改变相关,相应的特异条带可作为调控营养期时长或是与调控营养期时长基因相连锁的候选基因片段.该结果对后续挖掘早花关键基因,解析短营养期突变体早花变异机理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本食蚧蚜小蜂对橡副珠蜡蚧的致死作用
《热带作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日本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japonicus Compere)对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nigra Nietner)致死作用的影响因子,在不同接蜂时间、接蜂比例、补充营养及寄主龄期等条件下,研究了日本食蚧蚜小蜂对橡副珠蜡蚧的致死能力。结果表明:寄主在2龄-初期成虫范围内,繁殖致死率随寄主龄期增加而上升,在初期成虫-黑色期成虫范围内,繁殖致死率则随寄主龄期上升而下降,繁殖致死率以初期成虫最高(67.8%),黑色期成虫最低(2.2%);非繁殖致死率随寄主龄期的增加而下降,2龄最高(60.0%),黑色期成虫最低(0)。日本食蚧蚜小蜂对橡副珠蜡蚧的致死率受接蜂时间影响明显,随着接蜂时间延长,该蜂对橡副珠主蜡蚧的繁殖致死率下降,非繁殖致死率和总致死率上升。成虫期补充6类糖类物质后,小蜂对橡副珠蜡蚧的总致死率为:蔗糖(96.5%)>葡萄糖(95.0%)>果糖(91.3%)>蜂蜜(82.1%)>松三糖(80.0%)>海藻糖(70.8%)。接蜂比例为蜂∶蚧=1∶5~1∶15范围内,随蜂虫比下降,繁殖致死率上升,非繁殖致死率和总致死率均下降。综合分析,日本食蚧蚜小蜂对橡副珠蜡蚧的致死作用随接蜂的蜂虫比例、时间增加而增强,随寄主龄期增加而减弱,成虫期补充蔗糖等营养物质有利于增强该蜂对橡副珠蜡蚧的致死作用。
关键词: 日本食蚧蚜小蜂 橡副珠蜡蚧 繁殖型致死 非繁殖型致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维氏气单胞菌C4外膜蛋白A基因敲除株的构建及其生长特性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外膜蛋白A (OmpA)在细菌的致病中表现出多种功能,包括对宿主细胞的粘附、侵袭等,是介导病原菌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关健因子.本研究以维氏单胞菌C4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330 bp和442 bpOmpA的上下游同源臂片段,成功构建自杀重组质粒pRE112-AOmpA;将重组质粒转化至E.coli WM3064,再双亲接合至维氏气单胞菌中,基于同源重组的原理在8%蔗糖板上成功筛选得到维氏气单胞菌C4OmpA基因敲除菌△OmpA.生长特性测定结果表明敲除株△OmpA较野生菌株WT生长更为缓慢,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OmpA基因在维氏单胞菌中的功能提供了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GC-MS结合微量QuEChERS法快速测定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
《中国测试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实现土壤样品中典型持久性污染物的快速、灵敏及批量测定,通过基于改进微量-QuEChERS(μ-QuEChERS)技术结合超声辅助方法,且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建立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PAHs)快速测定方法。少量土壤(1.0 g)样品经过2.0 mL乙腈与二氯甲烷(V/V=1∶2)辅助15.0 min超声提取后,利用N-丙基乙二胺(PSA)和C18混合分散剂快速涡旋净化,离心、转换溶剂后进行GC-MS外标法测定。结果表明,在2~800μg/L浓度范围内,16种PAHs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992 0以上,检测限(LOD,S/N=3)低于0.50μg/kg。在8.0,20.0,100.0μg/kg加标浓度下,16种PAHs的加标回收率在70.3%~109.1%(n=3)。该方法快速、简单、准确,需样量少、环境污染小,可为土壤中PAHs的快速筛查提供批量检测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叶面喷施外源ABA对胡椒抗寒生理生化及ABA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出能提高胡椒抗寒性的脱落酸(ABA)适宜浓度,明确低温胁迫条件下外施适宜浓度ABA对胡椒叶片ABA信号转导相关基因SnRK2和PYL表达的影响,为生产上提高胡椒抗寒技术及揭示ABA信号在胡椒抗寒中的作用机理提供依据.[方法]以热引1号胡椒为试验材料,通过叶面喷施0(CK)、25(T1)、50(T2)、75(T3)、100(T4)mg/L ABA及4℃低温胁迫处理,测定各处理胡椒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酶活性(POD、CAT和SOD)、H2O2和MDA含量.在筛选出适宜ABA喷施浓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ABA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低温胁迫后,不同浓度ABA处理的胡椒POD、CAT和SOD活性与CK相比均显著上升(P<0.05,下同),其中T2处理的POD活性升高最显著,T3处理的CAT和SOD活性升高最显著;随着ABA处理浓度的升高,H2O2和MDA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以T3处理含量最低,即一定浓度外源ABA处理对胡椒抗寒生理发挥积极作用.低温胁迫0 d时,不同ABA浓度处理的胡椒Fv/Fm和Fv/Fo无显著变化;低温胁迫4d时,其Fv/Fm和Fv/Fo均显著降低,但T3处理缓解Fv/Fm和Fv/Fo下降效果显著,即ABA预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低温对胡椒光系统潜在活性的抑制.低温胁迫0 d时,不同ABA浓度处理胡椒的qP和Yield无显著变化,但qN随着ABA处理浓度的升高明显下降,即正常生长条件下,外施不同浓度ABA对胡椒叶片的qP和Yield无影响,但会减弱胡椒的光保护能力;低温胁迫4 d时,不同ABA浓度处理的胡椒叶片qP、qN和Yield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随着ABA处理浓度的升高,qN呈现下降、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qP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T3处理成为转折点,即在低温胁迫下外源ABA能够提高胡椒的光保护能力,其中T3处理效果相对较好.低温胁迫条件下,ABA预处理可诱导ABA信号转导相关基因SnRK2和PYL提前并高表达.[结论]外源ABA通过提高胡椒抗氧化酶活性、降低H2O2和MDA含量及缓解低温对其光系统活性的伤害,从而提高胡椒抵抗低温胁迫的能力.外源ABA还能诱导胡椒ABA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表达,启动和引发植株固有抗冻性基因的表达,进而提高其耐冻性.
关键词: 胡椒 抗寒性 低温胁迫 ABA 生理生化 ABA信号转导相关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TSA诱导橡胶树次生乳管分化过程qRT-PCR内参基因的筛选
《热带作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橡胶树乳管分化过程中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对于进一步认识乳管分化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是进行基因表达分析的常用技术手段,合适内参基因的选择是准确进行基因表达定量的前提。以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 TSA)诱导橡胶树次生乳管分化的实验系统,采用qRT-PCR技术分析TSA处理橡胶树萌条及对照内层树皮中22个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TSA诱导橡胶树萌条次生乳管分化的过程中,稳定性最高的3个基因分别为UBC3、UBC4和eIF1Aa,而稳定性最差的3个基因分别为ROC3、PTP、CYP2。以UBC3、Actin和ROC3基因为内参,分析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基因HDA1和HDA2在TSA处理下树皮中表达量相对于对照的变化,结果初步证实TSA诱导橡胶树萌条次生乳管分化的过程中,UBC3是最佳的内参基因,ROC3不适合作为内参基因。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乳管分化 曲古抑菌素A(TSA) 内参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