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杨桃种质果实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食品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保存于中国热带果树种质资源圃的21?份杨桃种质为材料,利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果实形态和糖、酸、矿质营养含量等25?项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21?份杨桃种质果实品质性状存在明显差异,具有丰富多样性;酒石酸含量变异系数最大(109.95%)、其次为铁含量(104.78%)、柠檬酸含量(79.07%)和总酸含量(73.54%),而果实纵径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9.97%和7.44%;一些果实品质性状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6?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1.63%,各性状的贡献率分散,性状变异具有多向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胡椒瘟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孢子囊诱导及发育过程观察
《热带作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孢子囊的产生和发育过程是研究胡椒瘟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及其病害防控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分析不同诱导条件下胡椒瘟病菌孢子囊的产生情况,并通过光学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孢子囊及其内部游动孢子的发育过程.结果 发现:(1)3种诱导方法均能诱导出大量孢子囊,其中在V8-A平板上光照和抹伤双重诱导法获得的孢子囊数量最多,其次是在V8-A平板上光照诱导法,获得孢子囊数量最少的是V8液体光照诱导法,但仅差异最大的2个处理间达到显著水平;(2)显微镜观察发现,孢子囊由气生菌丝顶端逐步膨大形成,初始为近球形逐渐发育成倒洋梨形,孢子囊成熟后从顶端排出大量游动孢子,偶尔可见孢子囊顶端直接发育出芽管;(3)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首先孢子囊内部原生质体被膜结构隔裂成大约数十个独立小格,然后在每个格子中积累数倍于细胞核的DNA,最后每份细胞核DNA发育成一个游动孢子.本研究从微观角度揭示P.capsici孢子囊发育外观及内部的形态特征,为胡椒瘟病菌后续致病机制研究和胡椒瘟病田间防控提供技术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槟榔药材及其不同炮制品中4种生物碱成分HPLC定量分析
《中华中医药学刊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建立槟榔药材(即槟榔种子)及其不同炮制品中4种生物碱成分(去甲槟榔碱、槟榔碱、去甲槟榔次碱、槟榔次碱)含量测定方法,并比较不同炮制工艺对4种生物碱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柱为Polysulfonix-SCX强阳离子交换键合硅胶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的磷酸水(三乙胺试液调pH 3.8)(35∶65,V∶V),检测波长为215 nm,流速0.5 mL·min~(-1),柱温25℃,进样量10μL。结果不同的炮制工艺对槟榔中各生物碱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槟榔药材中3种生物碱平均含量显著高于槟榔饮片,4种生物碱平均含量均高于炒槟榔和焦槟榔,槟榔饮片中2种生物碱平均含量高于炒槟榔和焦槟榔,但炒槟榔和焦槟榔有3种生物碱平均含量不具显著差异。结论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简单,快速,可用于槟榔药材及其炮制品中生物碱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并为其综合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光强对耐荫差异普通钝叶草(Stenotaphrum helferi)种质的形态与生理差异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2个耐荫性具有显著(P<0.05)差异的普通钝叶草(Stenotaphrum helferi)品系S17(耐荫强)与S34(耐荫弱)设置3个不同程度(自然光照、70%自然光照、25%自然光照)遮光处理,对其形态及生理生化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遮荫处理后耐荫性强的S17相对叶长、相对叶宽、相对绿色覆盖度、相对草坪密度、相对坪用质量、相对地上干物重及相对光合色素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耐荫性弱的S34,且重度胁迫显著(P<0.05)高于轻度胁迫;遮荫后S17的相对叶绿素a/b逐渐增加,而S34逐渐降低;重度遮荫后,相对可溶性糖及相对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P<0.05)低于轻度胁迫,其中S17显著(P<0.05)高于S34.本研究对今后开展普通钝叶草耐荫新品种选育和QTL定位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橡胶树林长期喷施硫磺对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西北林学院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橡胶林园长期大量喷施硫磺对橡胶林园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西双版纳橡胶园研究区4个硫磺喷洒浓度梯度和1个空白对照的橡胶林土壤细菌的16S序列,测定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变化,并分析环境因子对细菌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OTU水平上,序列分析得到的物种数(Sobs)以空白对照组土壤样本最低,其与喷施0.5、1.0倍和1.5倍硫磺土壤样本有显著差异;各组间的覆盖度指数(Coverage)、丰富度指数(Chao)和多样性指数(Simpson和Shannon-wiener)无显著差异;增加硫磺喷施浓度对Verrucomicrobia(疣微菌门)、Planctomycetes(浮霉状菌门)、Latescibacteria菌群生长有促进作用,1.5~2.0倍硫磺到达促进作用的顶点;土壤有机质与细菌群落间无显著相关性。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喷施不同浓度梯度硫磺的土壤,速效P、全K和pH是影响土壤细菌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当前硫磺喷施量对橡胶林土壤细菌α多样性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橡胶林土壤细菌的组成无显著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菠萝新品种'玉玲珑'
《园艺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玲珑’菠萝是从矮凤梨(Ananas comosus var.nanus)体细胞突变体中选育出来的新品种。植株直立,株高20.5~47.2 cm,冠幅48~81 cm,头状花序顶生,聚花果球果状,40~50 g,有小果24~35个。聚花果顶部有1个冠芽,圆锥形,高度10~12 cm,40.4~59.2 g。具有营养期短、易花、耐寒、果皮红色等特征,适宜于热带亚热带区域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茉莉酸甲酯对姜黄产量和姜黄素含量的影响
《时珍国医国药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为提高姜黄产量和姜黄素含量,研究茉莉酸甲酯(MeJA)不同浓度和喷施时期对姜黄产量和姜黄素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盆栽试验,以浓度为0(CK)、100、200、400、800、1600、3200 μmo1/L MeJA溶液作为外源诱导剂,分别于种植后130d、160d、190d喷施姜黄植株,探索MeJA不同浓度和喷施时期对姜黄产量和姜黄素含量的影响效果.结果 在生育中期160 d喷施800 μmol/L MeJA增产效果最好,其次依次为生育后期190 d喷施1600 μmol/L MeJA、生育中期160 d喷施400 μmol/L MeJA;对提高姜黄素含量,在生育后期190d喷施3200 μmol/L MeJA的效果最好,其次为生育中期160 d喷施800 μmol/L的MeJA.结论 综合考虑姜黄产量和姜黄素含量,生育中期160 d喷施800 μmol/L MeJA效果最好,其次是生育后期190 d喷施1600 μmol/L 的 MeJA,研究为姜黄的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理论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铝胁迫对狗牙根种质资源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铝胁迫处理下营养元素的吸收、运输和分布是铝毒害的基础.采用水培法研究狗牙根种质资源在铝胁迫处理下对铝的吸收和运输,以及铝胁迫对氮、磷、钾、钙等元素的吸收和运输的影响.结果表明:铝胁迫处理显著增加了狗牙根植株体内的铝含量,且铝主要集中在根系;铝胁迫处理抑制了狗牙根对N、P、K、Ca的吸收,地上部分N、P、K、Ca的含量平均减少了25.00%、33.67%、29.29%、25.82%,根系N、P、K、Ca的含量平均减少了28.69%、14.58%、26.28%、27.07%.这说明铝胁迫后,P、K主要分布在根系,向地上部分的运输减少;铝胁迫后可以转运更多的Ca到地上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对红棕象甲解毒酶活性影响
《中国植保导刊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阐明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对红棕象甲的作用机制,采用生物化学测定法研究了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线虫接种红棕象甲幼虫后,对红棕象甲体内羧酸酯酶(CarE)、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经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侵染后,红棕象甲幼虫体内3种酶的活力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处理后36 h,CarE活性比对照组升高43.15%,之后酶活力缓慢下降,至72 h时处理组酶活力比对照组降低29.55%;处理后36 h,AChE的酶活力比对照组增加79.42%,之后活力出现下降,至处理后72 h活力与对照组相比降低17.51%;对GST活力影响中,处理后12、24、36、48、60h和72 h,红棕象甲GST酶活力水平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99.96%、62.28%、142.61%、145.81%、103.10%和38.39%.由此可知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可通过干扰红棕象甲幼虫体内解毒酶的活性,从而达到对该虫致死的效果.
关键词: 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 红棕象甲幼虫 解毒酶 酶活性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个小粒种咖啡种质氮吸收效率差异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基因型小粒种咖啡的氮素吸收特性,进一步为遗传改良咖啡氮营养性状提供参考,本研究对同一氮素供应水平下20个小粒种咖啡氮素吸收效率的生理、形态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小粒种咖啡种质间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NRA)、根氮、茎氮、叶氮含量差异不显著,且叶绿素含量及NRA与叶氮、总氮累积量和氮吸收效率间相关性不显著;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均与根氮累积量、总氮累积量、氮吸收效率呈显著正相关;氮素在植株各器官的分配比例依次为:根氮>叶氮>茎氮;聚类分析表明,‘M13’氮吸收效率最高,为84.43%,最低为‘CATUAI’,仅为32.12%,其余种质为58.36%~43.0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