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719条记录
陆地棉品种间杂交种鄂杂棉3号正反交后代产量性状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陆地棉品种间杂交种鄂杂棉3号为材料研究产量性状,结果表明:①鄂杂棉3号杂种F1代皮棉产量比对照增产极显著,杂种F2代虽然优势程度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相比仍增产显著,且与亲本比较杂种后代增产达显著水平,均表现出增产效应。②鄂杂棉3号杂种后代皮棉产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单铃重的增加,其次是衣分。③明确了鄂杂棉3号F2代生产利用的产量优势,且能采取正反交法杂交制种,并初步探讨了强优势组合的亲本选配和筛选及杂交棉的F2代利用问题,提出了全面利用F1代的杂种优势。

关键词: 陆地棉 杂种后代 正反交 产量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种子处理剂HB201综合效应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 ,经水稻种子处理剂HB2 0 1处理后 ,水稻种子发芽率提高 4 2 5个百分点 ,秧苗苗高、单株根数、地上部分干重分别比对照提高 1 1 32 %、1 4 0 3 %、35 88% ,促苗效果好于其他供试药剂 ;对水稻苗期恶苗病防效达 96 0 1 % ,对苗期稻瘟病的防效为 85 96 % ,对苗期稻蓟马防效 1 5d时达96 64 % ,2 5d时达 93 0 0 % ,表明HB2 0 1具有良好的保苗防病虫综合效应

关键词: 种子处理剂 综合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Cry1A基因棉对棉蚜生长发育及种群动态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棉蚜 (AphisgossypiiGlover)是棉花的重要害虫之一。为了明确长江中游棉区Bt棉花对棉蚜发生的影响 ,笔者在实验室和田间研究了Bt棉花棉蚜的发生规律。实验室棉蚜种群生命表的研究表明 ,取食Bt棉花GK19、BG1560和普通棉花泗棉 3号棉蚜的生命参数无显著差别。 2 0 0 1~ 2 0 0 2年在湖北省天门市的大田研究表明 ,Bt棉GK19、BG1560和未施药泗棉 3号棉蚜的发生和危害没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Bt棉 棉蚜 生命参数 种群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SSR标记鉴别两系杂交稻鄂粳杂1号的真伪

湖北农业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鄂粳杂 1号及其双亲筛选了 10 0对SSR引物 ,筛选到的 5对特异引物能在鄂粳杂 1号中扩增出杂合带 ,并利用其中 2对引物对某县种子管理站送检的 2份鄂粳杂 1号样品进行了真伪鉴定。结果表明 ,2份样品与真的鄂粳杂 1号用这 2对引物扩增的DNA带型完全不同 ,可判定送检的鄂粳杂 1号样品是假冒的鄂粳杂 1号种子

关键词: SSR标记 两系杂交稻 鄂粳杂1号 真伪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藜蒿肥料用量与施肥效益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藜蒿对N、P、K养分的需求量较大 ,在当地条件下以每公顷施用纯N2 70kg、P2 O51 2 0kg、K2 O1 50kg较为适宜 ,要掌握N、P、K养分的平衡施用 ,才能使藜蒿获得高产并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藜蒿 施肥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基因组重复序列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03 CSCD

摘要:本文对棉族基因组中DNA重复序列的划分、特点进行了概括 ,介绍了重复序列在基因组的作用和棉花重复序列 18S - 2 6SrDNA、 5SrDNA的同步进化 ,并对重复序列在起源和进化、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染色体操作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棉花 基因组 DNA重复序列 进化

鄂茶1号全国区试报告

湖北农业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鄂茶1号具有生长势旺,芽叶持嫩性强;制绿茶香气清香独特,品质优良;鲜叶产量比福鼎大白茶增产99 53%;抗逆性强。是较理想的优质、高产、抗性强的绿茶新品种。

关键词: 茶树 选种 品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桑园养分状况研究 Ⅰ.土壤养分含量及丰缺分级

湖北农业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湖北省蚕桑主产区罗田、麻城、英山、远安、南漳、蕲春及武汉等县市的 90个有代表性的桑园土壤养分进行了测试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桑园土壤养分含量进行丰缺分级。结果表明 ,全省桑园土壤肥力水平不高 ,有机质质量分数普遍偏低 ,平均只有 0 95 % ,速效N、P、K平均含量分别为 80 4、9 71和87 3mg·kg-1,有效Ca和Mg平均含量分别为 85 5 0和 15 8 0mg·kg-1,有效Cu和有效Zn平均含量分别为 0 80和 0 97mg·kg-1;鄂东部分桑园土壤阳离子代换量平均只有 8 81cmol·kg-1,土壤有效S、有效B、有效Mo和有效Cl含量大多处于缺乏状态 ;主产区桑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 ,土壤缺乏速效养分氮、磷、钾、钙、镁程度严重 ,微量元素养分铁、锰、铜均存在缺乏和过量情况 ,有一半桑园土壤缺锌。结果还表明 ,不同种植区域桑园的土壤养分失调的种类及程度有较大的变化

关键词: 湖北省 桑园 土壤养分 丰缺分级 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的养分特性及其变异性初探

湖北农业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网格法和取代表性土样相结合的取土方法、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 ,初步探讨了不同利用方式下一个村范围内土壤的养分特性及其变异性。结果表明 :(1)土壤有机质和NH4+ -N的含量处于极低水平 ,约 80 %的土壤缺钾、缺锌 ,约 5 0 %的土壤缺锰、缺硫 ,近 4 0 %的土壤缺硼 ,近 2 5 %的土壤缺磷 ,少数土壤轻度缺镁 ;不同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相差较大 ,主要与成土母质、养分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及施肥等因素有关。 (2 )旱地土壤NH4+ -N、P、K和Zn的含量比水田高 ,而有效Mg、S和Mn的含量比水田低 ,有机质和有效B的含量大小相当。旱地P、K、B和Zn的空间变异大于水田 ,而水田N、Mg、S和Mn的空间变异大于旱地。 (3)不同利用方式下旱地土壤和水田土壤其有效养分含量的变化特点基本一致 ,即有效P、S、B和Zn的含量都是大棚蔬菜土壤 >种藜蒿的土壤 >常规大田作物土壤 ,而种植藜蒿的土壤其有效K和Mg的含量反而比种植其他类型作物的土壤低

关键词: 土壤养分 空间变异 利用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发展弱筋专用小麦的思路和对策

湖北农业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湖北省发展弱筋小麦的资源、规模和区位等方面的优势和存在问题 ,提出加强弱筋小麦品种选育和配套保优栽培技术的研究是发展湖北省弱筋小麦的前提 ,科学合理布局和实现规模化生产是发展湖北省弱筋小麦的保证 ,对龙头加工企业和粮食流通中介组织给予政策扶持和其他方面的必要支持 ,发挥其转化和流通的优势是发展湖北省弱筋小麦的核心和关键

关键词: 湖北省 弱筋小麦 发展思路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