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枣花病对意大利蜜蜂消化酶和解毒酶系活性的影响
《昆虫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枣花期蜜蜂易发生枣花中毒(又称枣花病),致使大量采集蜂死亡。本研究初步探讨了枣花病对蜜蜂的毒性作用机理。【方法】以正常的意大利蜜蜂Apismellifera ligustica工蜂为对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山西临猗、太谷和临县患枣花病的意大利蜜蜂工蜂体内淀粉酶、蛋白酶、蔗糖酶、果胶酶、海藻糖酶、酯酶(esterase,EST)、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P450)和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的活性。【结果】临猗、太谷和临县意蜂的淀粉酶活性分别为对照的73.17%,60.74%和70.50%;蛋白酶活性分别为对照的74.45%,50.68%和90.44%;果胶酶活性分别为对照的39.50%,27.99%和73.13%;而蔗糖酶和海藻糖酶活性与对照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GST活性分别为对照的1.29,1.47和1.30倍;P450活性分别为对照的3.31,1.66和2.12倍;而EST和AchE活性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枣花期蜜蜂采食枣花蜜使其体内淀粉酶、蛋白酶和果胶酶等消化酶活性和解毒酶系的活性发生变化,这可能与枣花病的发生有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产小麦新品种太5902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麦类作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太5902(原名太原5902)是山西省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育成的超高产冬小麦新品种。2008年8月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选育经过1991年以大穗、多穗、多粒、高产、多抗为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酿造品质性状配合力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科学、准确地评价酿造高粱主干亲本系,为进一步利用材料、提高品质育种效率提供依据,选用3个不育系,5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15个杂交组合,对蛋白质、脂肪、总淀粉、单宁4个酿造品质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3个不育系中‘辽3401A’蛋白质、脂肪、单宁含量的一般配合力均较高,‘泸45A’总淀粉含量的一般配合力较高。5个恢复系中,741324单宁含量的一般配合力较高,R111脂肪、单宁含量的一般配合力较高,038R总淀粉含量的一般配合力较高,C52R-11总淀粉含量的一般配合力较高,‘961541/0-30红粒’蛋白质、脂肪含量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加性方差与基因型方差的比值依次是蛋白质>总淀粉>脂肪>单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A_3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研究与利用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粱A3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花药肥大,黄色,可散落出部分花粉,但散落出来的花粉无效,自交套袋不结实,雄性不育性稳定。大多数高粱品系对A3细胞质雄性不育表现保持,具有优良性状的多数品系可转育为A3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这些不育系具有丰产性好、育性稳定、抗败育等特点。A3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源很少,只有极少数高粱品系能恢复其育性,恢复度在40%~95%之间。A3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源少且恢复系难以选育,是A3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的主要障碍,解决高粱A3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的选育问题,是实现A3细胞质雄性不育利用的关键。此文主要对高粱A3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和A3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选育及杂交种选育和应用、高粱A3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遗传表达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育种者重视A3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芽对黑小麦、黑苦荞淀粉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
《中国粮油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发芽前后黑小麦、黑苦荞淀粉物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发芽后淀粉的粒径大小、形貌未发生变化,黑小麦直链淀粉含量、透明率提高,抗凝沉性变强6,5~90℃溶解度、膨胀度变大,析水率降低,糊化温度降低34.7%,峰值黏度降低88.9%,降落值降低60.0%,回生值降低93.6%;黑苦荞直链淀粉、透明率降低,抗凝沉性变差,溶解度、膨胀度变小,析水率降低,糊化温度降低3.1%,峰值黏度提高1.06倍,回生值提高1.87倍,降落值从零提高到43 BU。发芽处理改变了物料淀粉的理化特性及开发应用范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室环境生态因子变化及其对观赏凤梨光合特性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丹尼斯’凤梨为试材,研究了温室生态因子变化及其对观赏凤梨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中大气CO2和植株间CO2浓度日变化趋势不同,二者分别在早上7:30和下午17:30达到全天的最大值;温室内凤梨不同部位叶片光合有效辐射日变化趋势一致,以上午11:30最大,且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一天中,不同部位叶片光合速率最大值分别为:上部叶在上午8:30达最大值,为2.16μmol/(m2.s),中部叶片在上午的9:30达最大值,为2.16μmol/(m2.s),下部叶片在上午的11:30达最大值,为1.46μmol/(m2.s);不同部位叶片气孔导度日变化和蒸腾速率日变化与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一致。总之,凤梨中部叶片的光能利用以及光合能力最强,且群体中叶片实际光合速率的大小不仅与光强的分布,而且与温室内各生态因子紧密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O_2两段释放处理对红提葡萄贮藏品质的影响
《果树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红提葡萄为试材,研究了以1/2张速释葡萄保鲜纸+12包控释葡萄保鲜片构成的SO2两段释放处理对(0±0.5)℃冷藏条件下果实生理和SO2伤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180 d,与对照相比,SO2两段释放处理延缓了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的下降幅度,保持了葡萄的营养成分;延缓了膜透性的增加和丙二醛的生成,保持了细胞膜的完整性;降低了SO2伤害及其残留量,保证了葡萄的食用安全性和商品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20个高粱品系主要农艺性状的数量性状分析和聚类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更好的在今后的杂交育种实践中利用已有的高粱品系,此研究以120个高粱品系的5个主要农艺性状的田间调查数据的平均值作性状比较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全生育期的变异系数较低,株高、主穗长的变异系数中等,千粒重、单穗粒重受环境影响的变异系数大,这两种性状可利用于杂交和选择育种;120个高粱品系可分为2大类,又可进一步划分为6大亚类,各亚类各有其特点,为今后的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开食料玉米和全脂大豆的加工方式与犊牛瘤胃酶系发育关系的比较研究
《动物营养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开食料中玉米和全脂大豆的粉碎、蒸汽压片及膨化处理与犊牛瘤胃的酶系发育的关系。试验采用12头(21±3)日龄荷斯坦公犊牛,随机分为3组,挤压膨化组、蒸汽压片组及对照组(常规粉碎组),分别饲喂采用不同加工方式的玉米和大豆配制成的开食料。试验期为3~13周龄,每周采集犊牛瘤胃液测定瘤胃中纤维素酶(包括内切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微晶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淀粉酶(包括淀粉酶和α-D-葡萄糖苷酶)和蛋白酶活性。结果表明:1)挤压膨化组犊牛瘤胃中α-D-葡萄糖苷酶和蛋白酶活性均随犊牛周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P<0.05),而其他酶活性受犊牛周龄变化影响不显著(P>0.05)。2)蒸汽压片组犊牛瘤胃内切葡聚糖酶和淀粉酶的活性随犊牛周龄增长在数据上明显增加,但统计上无显著差异(P>0.05);纤维素酶、微晶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受犊牛周龄影响显著(P<0.05);木聚糖酶、α-D-葡萄糖苷酶和蛋白酶则随犊牛周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3)对照组犊牛瘤胃中8种酶活性均受犊牛周龄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犊牛瘤胃中的纤维素酶、淀粉酶和蛋白酶系均受犊牛周龄和开食料中玉米和全脂大豆加工方式以及二者的互作影响,但变化规律各不一致。开食料中玉米和全脂大豆的蒸汽压片处理有助于犊牛瘤胃中内切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的建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豌豆新品种晋豌豆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作物杂志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晋豌豆4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右玉农业试验站选育的豌豆新品种。该品种具有子粒大、产量高、抗寒抗旱性强、抗病性强和粗蛋白含量高等特点。2010年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五届七次会议认定通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