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百香果茎基腐病菌分离鉴定与药剂筛选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21 CSCD
摘要:为研究百香果产业中多发病害茎基腐病的病原菌鉴定与防治问题,在广东省百香果主产区采集茎基腐病病株,结合形态学观察与分子测序方法鉴定分离病原菌菌株,并对其进行致病性检测,同时检测系列杀菌药剂对病菌生长及其致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从百香果茎基腐病病株中分离获得的8个菌株鉴定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离体和活体致病力测试结果显示,致病力较高的菌株为FP6、FP7、FP2,其次为FP1、FP3、FP8、FP4,最低为FP5。不同药剂处理对病菌的生长及致病力均产生影响,其中30%苯甲嘧菌酯处理的抑制效果为最佳。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百香果茎基腐病病理学、百香果抗病育种等研究提供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2'-偶氮二(2-脒基丙烷)二盐酸盐诱导的氧化应激对猪肠上皮细胞活力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评估2,2'-偶氮二(2-脒基丙烷)二盐酸盐(AAPH)诱导的氧化应激对猪肠上皮细胞(IPEC-J2细胞)活力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以期建立一种稳定的体外研究肠道氧化应激的模型.以不同浓度(0、30、32、34 mmol/L)AAPH处理IPEC-J2细胞24 h后,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增殖、细胞内总活性氧(ROS)含量、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以及线粒体功能相关基因[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线粒体转录因子Bl(TFBIM)、线粒体转录因子B2(TFB2M)、解耦连蛋白1(UCP1)、解耦连蛋白2(UCP2)、解耦连蛋白3(UCP3)]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AAPH对IPEC-J2细胞活力的影响呈剂量及作用时间依赖关系.与0 mmol/L AAPH处理相比,不同浓度(30、32、34 mmol/L)AAPH处理均显著抑制了 IPEC-J2细胞增殖(P<0.05),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5),细胞内总ROS含量显著升高(P<0.05),细胞线粒体功能相关基因(TFAM、TFBIM、TFB2M、UCP1、UCP3)表达显著下调(P<0.05),mtDNA拷贝数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AAPH诱导的氧化应激通过增加IPEC-J2细胞内总ROS含量引起细胞线粒体功能损伤,进而导致细胞活力下降,抑制细胞增殖.
关键词: AAPH;氧化应激;肠上皮细胞;线粒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防控烟草病毒病制剂的研发与应用
《农业研究与应用 》 2021
摘要:采用浸泡消毒法、喷雾消毒法和熏蒸消毒法进行防控TMV、CMV的测试,采用抗原破坏性检测法来评价8种制剂的防控效果;采用枯斑测定法,进一步开发出对TMV、CMV的防控效果好的制剂.结果 发现消毒剂GDCLO2 (500 mg/L)对TMV、CMV的抗原破坏效果均为100%;复合酚(消毒灵) (2%)消毒液对CMV的抗原破坏效果为100%,对TMV的抗原破坏也有较强的效果;永洁康牌消毒粉II (100 mg/L)、聚维酮碘溶液(400 mg/L)、2%戊二醛消毒液和三氯异氰尿酸钠粉(800 mg/L)对CMV有良好的抗原破坏效果.消毒剂GDCLO2可以完全杀灭TMV、CMV,其防控效果优于烟草苗棚常用的次氯酸钠溶液、复合型过氧乙酸消毒液、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在国内外首次建立应用消毒剂GDCLO2培育无毒烟苗的操作规程,并在广东省所有烟区推广应用3年,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到34400 hm2,应用效果明显,全省烟区没有病毒病发生流行.本项目研发出来的GDCLO2消毒制剂,能够较好防控TMV、CMV.使用消毒剂GDCLO2培育无毒烟苗的操作规程已经在广东省所有烟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TMV;CMV;GDCLO2;防控制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顶复门原虫磷脂酶A2蛋白家族研究进展
《中国兽医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顶复门原虫属于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其中多种属于重要病原,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已有研究表明,磷脂酶A2为顶复门原虫发病机制中的关键酶,主要与顶复门原虫入侵、膜重塑等有关,可以影响寄生虫毒力和疾病进展,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而脂肪滋养蛋白磷脂酶A2(PLP)家族基因结构域与细菌PLP相似性较高,与真核生物PLP存在显著差异,成为研究抗顶复门原虫药物靶点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磷脂酶A2家族中的关键酶PLP及磷脂酶A2的生物学功能在顶复门原虫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寄生原虫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肌动蛋白解聚因子ZmADF4基因克隆、转录活性及表达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克隆玉米肌动蛋白解聚因子4(ZmADF4)基因,并对其转录活性和表达模式进行分析,为探究玉米ADF家族基因的功能及调控机制提供参考依据,也为玉米抵抗逆境胁迫研究提供潜在的基因资源。【方法】采用同源克隆技术克隆玉米叶片ZmADF4基因,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及二、三级结构;通过原生质体瞬时转化进行亚细胞定位;利用酵母自激活分析该基因转录活性,下载RNA-Seq数据分析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性,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在不同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情况。【结果】从玉米叶片克隆获得的ZmADF4基因,编码区(CDS)长度为420 bp,编码139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分子量为15.855 kD,理论等电点(pI)为7.66,属于亲水性蛋白,具有典型的植物ADF蛋白家族的保守结构域ADFgelsolin,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ZmADF4基因不具有转录自激活效应,且在根、茎、叶、花丝、花药、胚、胚乳和果皮等组织中呈差异性表达,在茎、果皮和叶片中表达量较高。ZmADF4基因对高温胁迫、低温胁迫、高盐胁迫、干旱胁迫及脱落酸处理均有响应,其中高温胁迫下,整体呈上调表达趋势,而低温胁迫和脱落酸处理下,整体呈下调表达趋势,干旱和高盐胁迫下则呈先上调再下调表达的趋势。【结论】ZmADF4基因属于ADF基因家族成员,不仅参与玉米茎、果皮和叶片的生长发育调控,还参与低温、高温、干旱、脱落酸、盐胁迫等逆境响应调控。
关键词: ZmADF4 基因克隆 亚细胞定位 表达分析 非生物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津市小麦田荠菜对双氟磺草胺的抗性及其乙酰乳酸合成酶基因突变
《农药学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天津市小麦田荠菜种群对双氟磺草胺的抗性情况及可能的抗性机理,本研究在天津市静海区、武清区、宝坻区及蓟州区等荠菜发生严重地区的小麦田共采集到6个荠菜种群,采用整株水平测定法测定了6个荠菜种群对双氟磺草胺的抗性水平,并扩增、比对了其靶标乙酰乳酸合成酶(ALS)基因部分片段的差异。结果表明:6个荠菜种群对双氟磺草胺均产生了高抗性,抗性倍数在11.4~47.2之间。对抗性和敏感种群的ALS基因片段进行测定比对发现,6个荠菜种群ALS基因197位氨基酸均由脯氨酸(CCT)突变为丝氨酸(TCT),该突变可能是导致荠菜种群对双氟磺草胺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荠菜 双氟磺草胺 抗性 乙酰乳酸合成酶 抗性机制 基因突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际农药残留一律限量研究及对我国一律限量制定的建议
《植物保护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制定对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食品和农产品公平贸易意义重大,各个国家及组织均对其非常重视。发达国家制定的限量标准体系中,农药的限量并不都是利用本国残留试验数据制定的,也包含进口限量和一律限量,其中一律限量成为发达国家保证本国消费者安全的一种手段,也成为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体系的有益补充。与发达国家的限量标准相比,我国限量标准数量明显偏少,为加快完善我国农药残留标准体系,我国可借鉴欧盟、日本等的做法,对于在其他国家已登记使用而我国没有登记使用的农药进行分类,根据残留检测方法的定量限,制定一律限量标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