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荔枝园荔枝蒂蛀虫常规爆发期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环境昆虫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是我国最重要的荔枝、龙眼蛀果类害虫之一。为了准确把握荔枝园中荔枝蒂蛀虫的分布规律,以便对该虫的危害盛期进行预测预报和采取防治措施,本文采用生物学统计方法和地理统计学方法对荔枝园中荔枝蒂蛀虫卵、蛹和成虫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019年5月和6月,无挂果荔枝树的有虫株率分别为67.74%和68.57%,而挂果荔枝树的有虫株率达90.91%和91.67%。该时期荔枝园内荔枝蒂蛀虫蛹的半变异函数最佳拟合模型均为球型模型,成虫均为指数模型,而卵在5月和6月的拟合模型分别为球型模型和指数模型。不同时期荔枝蒂蛀虫各虫态的拟合变异函数模型虽存在一定差异,但所指明的空间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引起荔枝蒂蛀虫卵和蛹聚集分布主要由生境和自身生物学特性共同所致,但当虫口密度降低时,成虫的聚集分布仅由生境引起。另外,用Kriging插值方法生成的空间分布图显示荔枝蒂蛀虫卵、蛹和成虫均明显趋向于以挂果荔枝树为中心的聚集分布,聚集斑块由聚集中心区域向四周逐渐减小。5月至6月,荔枝蒂蛀虫卵、蛹和成虫在荔枝园内趋向以挂果荔枝树为中心的聚集分布,不同时期荔枝园内荔枝蒂蛀虫的聚集分布成因随种群密度变化有所不同。
关键词: 荔枝蒂蛀虫 空间分布格局 生物学统计方法 地理统计学 聚集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种芽孢杆菌在佛手浆中的发酵特性及其在软糖中的应用初探
《广东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适宜佛手浆发酵的芽孢杆菌并开发具有活菌型的益生菌发酵佛手软糖。【方法】将枯草芽孢杆菌(BS168)、地衣芽孢杆菌(BL02)和凝结芽孢杆菌(BC30)3种益生菌分别接种至杀菌后的佛手浆中,研究发酵过程中芽孢杆菌的生长曲线、营养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分析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芽孢杆菌在软糖制备中的存活率。【结果】3种芽孢杆菌均能在佛手浆中生长,其中以BC30生长最好,发酵48 h活菌数可达8.35 log CFU/g;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和pH值在发酵过程中逐渐下降,以BC30组下降较多;3种芽孢杆菌发酵过程中,总酚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BC30对总酚的保留最好,发酵48 h时总酚保留率为91%,且总黄酮含量(105.9 g/kg)最高;此外,BC30还能提高佛手浆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未发酵佛手浆相比,发酵48 h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提升7.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发酵佛手浆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与凝结芽孢杆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制备的益生菌发酵佛手软糖中,BC30活菌数达7.5 log CFU/g。【结论】3种芽孢杆菌中,以BC30最适宜进行佛手浆发酵,发酵对抗氧化能力的提升有正向积极贡献,以其为原料开发的软糖活菌数较高。研究为富含活菌的发酵佛手软糖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皮原浆超高压和热杀菌的比较分析
《现代食品科技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黄皮原浆为研究对象,分别用超高压(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HHP)和热处理(heat treatment,HT)进行杀菌,比较处理前后及4℃贮藏期间黄皮原浆各理化指标的变化.贮藏期结束时超高压组和热处理组菌落总数分别为67.36、43.49 CFU/mL,表明黄皮原浆超高压600 Mpa/5 min的杀菌能力与热处理85℃/30 min相当;pH、可滴定酸(TA)、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在两种处理前后及贮藏期间均无显著(p>0.05)变化;两种处理后的总酚、抗坏血酸和抗氧化能力在贮藏期间均呈下降趋势,贮藏期间超高压组总酚、抗坏血酸分别下降了11.71%、9.45%,热处理组下降了19.61%、18.92%,说明超高压能更好的保留黄皮原浆中总酚和抗坏血酸含量,减少抗氧化能力的损失;热处理使黄皮原浆中果胶含量提高了23.15%,而超高压处理对果胶含量无显著影响,但能更好的保留原浆贮藏过程中果胶含量;黄皮原浆中有机酸主要为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且酒石酸含量最高,为13.95 mg/g,热处理组对有机酸的影响小于超高压组.研究结果为超高压和热处理应用于黄皮原浆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超高压;黄皮原浆;贮藏;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表型性状的番茄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对95份番茄品种资源的15个质量性状和8个数量性状进行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番茄品种的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质量性状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成熟时果皮颜色(1.235);数量性状中较高的是复叶长度(2.087)和株高(2.079),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单果重(128.6%);各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前7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6.71%,包含了全部性状的大部分遗传信息。基于表型性状,采用系统聚类组间聚合的方法在遗传距离为5处将供试的95份资源划分为5个群组,第1群组包含35份资源,主要特点为株高较高,单果质量大,生长习性为无限生长;第4群组包含44份资源,主要特点为单果质量小,果形指数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华猪研究进展
《养猪 》 2021
摘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金华猪的保种选育工作在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79年,金华猪被列为我国主要地方猪种种质特性研究课题的十大猪种之一,对金华猪的肉质特性、繁殖性能、遗传特性等开展了系统的研究。近年来,地方猪种质资源越发受到重视,2014年,浙江省农业厅、财政厅联合下达了"金华两头乌猪产业转型升级"省农业重大项目,进一步促进了金华猪的开发利用。深入认识和研究金华猪,对金华猪及金华火腿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文章对近年来开展的金华猪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以后深入研究金华猪等地方猪种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聚维酮碘在养殖场消毒效果的研究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 2021
摘要:本试验采用定量杀菌和现场消毒评价5%聚维酮碘溶液定量杀灭细菌繁殖体和现场消毒的效果.对于细菌繁殖体,5%的聚维酮碘溶液分别进行1︰3500和1︰6000稀释度时,室温条件下(20℃左右)作用5 min,其杀灭率均达99.90%以上.现场消毒结果表明,无论是地面、墙面、圈槽、空气消毒,5%聚维酮碘溶液高浓度(1︰200)、中浓度(1︰300)消毒10 min,杀菌率均可达99.90%以上.
关键词: 聚维酮碘;消毒剂;杀菌效力;现场消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工食品消费的研究综述与展望
《中国农学通报 》 2021 CSCD
摘要:为系统研究国内外加工食品消费的理论成果,推动相关研究的成熟和完善。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梳理总结了加工食品消费的研究成果,概括了目前国际前沿的加工食品分类标准,梳理了加工食品消费与营养健康的关系,归纳了加工食品消费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情况,总结了加工食品消费的变化趋势。研究认为:目前国内外关于加工食品消费的研究对象基本都为国外某一国家或地区,主要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且对加工食品消费影响的演进机理和路径研究不足。未来的研究可以中国为视角展开,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重点关注贸易开放对加工食品消费影响的演进机理和路径,探索构建贸易开放、加工食品消费与营养健康相联结的理论分析框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罗伊氏乳酸杆菌LR1对猪蛋白消化酶基因表达、肌肉抗氧化指标及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长期饲喂罗伊氏乳酸杆菌LR1(Lactobacillus reuteri 1)对猪胃及胰腺蛋白消化相关酶的基因表达、肌肉抗氧化指标及冰鲜肉氨基酸谱的影响。选用144头(杜×长×大)21日龄断奶仔猪(平均体重6.49 kg±0.04 kg),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饲粮为基础饲粮,抗生素组饲粮为添加抗生素的基础饲粮(仔猪阶段添加100 mg/kg喹乙醇和75 mg/kg金霉素,生长肥育猪阶段添加75 mg/kg金霉素),LR1组饲粮为添加5×1010 CFU/kg LR1的基础饲粮,试验期175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抗生素组猪胰腺中弹性蛋白酶的表达降低(P<0.05);LR1组胃窦、胃贲门及胃底黏膜中胃蛋白酶A的表达提高(P<0.05),同时也高于抗生素组(P<0.05)。(2)抗生素组猪背最长肌(longissimus dorsis muscle, LDM)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OC)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 T-SOD)活力增加(P<0.05);LR1不影响LDM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T-AOC、T-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活力(P>0.05)。(3)饲粮添加抗生素及LR1不影响冰鲜肉水解氨基酸含量及组成(P>0.05);抗生素组24 h冰鲜肉中甲硫氨酸(苦味氨基酸)含量、甜味氨基酸总量及游离氨基酸总量降低(P<0.05),而LR1降低24 h冰鲜肉中甲硫氨酸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抗生素及LR1均降低48 h冰鲜肉中甜味氨基酸、苦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及总游离氨基酸(P<0.05),同时,抗生素组48 h冰鲜肉中鲜味氨基酸含量降低(P<0.05)。综上,与对照组相比,长期饲喂LR1可提高猪胃对蛋白质的消化功能,改善24 h冰鲜肉的风味;而长期饲喂抗生素降低猪胰腺的消化功能,提高肌肉抗氧化能力,但降低24及48 h冰鲜肉的风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设施栽培金钗石斛不同时期环境、生长、营养及品质特性
《农业工程技术 》 2021
摘要:为研究设施环境下不同时期环境特征和金钗石斛的生长、营养及品质特性,以12月龄金钗石斛苗为试材,于7月~次年3月观察其生长特性,测定不同月份叶片的营养元素(N、P、K、Ca、Mg)及茎多糖含量变化,并对大棚内环境温度和湿度进行精准监测。结果表明,7~10月,棚内平均温度为26.6℃,平均相对湿度为66.2%,金钗石斛休止叶形成,茎生长变得缓慢;12月~次年1月,棚内温度降低,平均为16.6℃,平均相对湿度为80.6%,植株进入花芽分化阶段;2~3月棚内气温回升,平均温度为19.4℃,平均湿度为78.6%,植株正常开花。营养元素测定结果显示,9月底P、K、Ca、Mg含量最高,11月底N含量最高,且茎多糖含量达最高值(21.12%),随后多糖含量急剧下降。研究结果为金钗石斛精准栽培的不同生育期环境调控、肥水管理和确定高品质采收期提供参考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