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46条记录
企业财务转型浅析

经济师 2018

摘要:文章论述了企业财务转型是将"报账型会计"转变为"经营型会计",使财务成为现代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核心,并以日本航空扭亏为盈的案例,具体阐释以财务为核心管理的策略措施。

关键词: 企业财务转型 报账型会计 经营型会计 精细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籽用西葫芦病毒病发病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治

中国园艺文摘 2018

摘要:分析山西籽用西葫芦产区2016年病毒病发病状况,从籽用西葫芦种子处理、种植期气候、播种期、土壤原因等方面细化分析籽用西葫芦病毒病发病流行原因,并提出运用产区轮作倒茬处理、适时早播、种子事先处理、用药防治措施来降低西葫芦病毒病的发病率。

关键词: 籽用西葫芦 病毒病 流行原因 防治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树常见营养缺素症的诊断与防治

吉林农业 2018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梨种植产业进入重要的发展阶段。在梨树种植过程中,营养缺素症会严重影响梨的果实质量,导致很多梨产品不符合市场标准。结合缺素症发生规律可知,通常是因为土壤偏碱、施肥不当或果园管理不科学等造成的,而且不同缺素症的表现也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对梨树各种营养缺素症进行诊断,结合实际症状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确保梨果的质量,减少缺素症对梨树生长的影响。

关键词: 梨树 营养缺素症 诊断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菌肥对甘薯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2018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晋薯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生物菌肥对甘薯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菌肥增产效果明显,能显著提高甘薯的单株结薯数和大中薯率;相比CK,单施菌肥和化肥与菌肥配施处理均可提高甘薯中蛋白质、维生素C和还原糖的积累量,其中,单施菌肥处理相比化肥与菌肥配施,Vc和还原糖含量增加明显,且差异显著,但蛋白质积累量和干物率却有所下降。通过对甘薯产量、净收入和产投比综合分析得出,单施生物菌肥375 kg/hm~2处理效果最优。

关键词: 生物菌肥 甘薯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露香梨Y型架栽植及综合管理技术

山西果树 2018

摘要:玉露香梨进行Y型架栽植可显著减少因大风等恶劣天气导致的落果伤果现象,也可有效防止树体负荷过重而导致树枝断裂。简要介绍了玉露香梨Y型架栽植及综合管理技术。

关键词: 玉露香梨 Y型架 综合管理 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籽西瓜新品种引进对比试验

现代农业科技 2018

摘要:近年来,三倍体无籽西瓜较普通西瓜有明显的市场优势,发展无籽西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引进的14个无籽西瓜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调查不同品种的生育期、抗性、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供试的14个品种中,T2、T5、T13这3个品种的综合性状较稳定,可在当地推广应用。

关键词: 无籽西瓜 品种特性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栽培基质对仙客来根际环境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陕西农业科学 2018

摘要:试验以仙客来"红芙蓉"为试材,用草炭、珍珠岩、牛粪、核桃壳按不同比例制成三种基质,研究对"红芙蓉"根际环境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B草炭:珍珠岩=3∶1在仙客来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和最大持水量、容重方面表现最佳,C(牛粪+核桃壳):珍珠岩=3∶1次之,A纯草炭最差。在保肥、提供速效养分和促进根系吸收养分方面,C(牛粪+核桃壳):珍珠岩=3∶1表现最佳,B草炭:珍珠岩=3∶1次之,A纯草炭最差。

关键词: 仙客来 草炭 珍珠岩 牛粪 核桃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提升肉羊养殖经济效益的关键技术措施

湖南饲料 2018

摘要:我国是养羊大国,养羊数量和羊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近年来,肉羊规模养殖发展较快,我国羊肉生产正在从分散饲养、个体屠宰加工与低质量的状态向集约化、规模化饲养、集中屠宰加工与高档羊肉生产转变。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肉羊养殖从业人员大都对肉羊的生产技术不很了解,往往会出现经济效益不高甚至赔钱的现象,尤其是在羊价低迷时更为突出。一、原因分析(一)所饲养肉羊品种不适宜养肉羊能否多赚钱,首先取决于所饲养的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快速批量转Bt基因抗虫棉杂交后代的筛选方法

山西农业科学 2018

摘要:Bt抗虫基因的棉花品种与高产优质抗病棉花品种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和回交,获得大量的后代种子。种子经硫酸脱绒后,用70%酒精浸泡2 s,然后放入10%~15%H2O2消毒2~4 h,将已经消毒处理的棉花种子接种到150 mg/L的卡那霉素的培养皿或碗碟中,2~4 d后根据种子萌发长度进行抗虫筛选应用。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棉 杂交后代 筛选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绿豆光合生理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2018

摘要:为了筛选出晋北地区绿豆适宜的种植方式,以晋绿豆8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绿豆叶面积指数、群体透光率、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要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绿豆花荚期至鼓粒期必须要维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以及合理的群体透光率,在密度18万株/hm~2等行(D3H1)、18万株/hm~2宽窄行(D3H2)以及20.25万株/hm~2宽窄行(D4H2)3种种植模式下,群体叶面积指数较高,群体光照分布较为合理,能够有效保证花荚生长的营养需要;绿豆的净光合速率(Pn)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同一密度下,宽窄行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高于等行距种植;不同处理间绿豆籽粒产量最高的是密度18万株/hm~2宽窄行(D3H2)种植模式(1 556.7 kg/hm~2),其产量较20.25万株/hm~2宽窄行(D4H2)和18万株/hm~2等行(D3H1)2种模式分别高38.4,41.0 kg/hm~2,但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其余5个处理;单株荚数、单株产量和百粒质量随密度增加而降低,宽窄行种植单株产量略高于同密度等行种植。综合比较叶面积指数、群体透光率、光合生理及产量相关指标,认为绿豆18万株/hm~2,宽窄行种植60 cm∶40 cm是较为理想的高产栽培模式。

关键词: 绿豆 密度 行距 光合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