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牧草绿肥兼用型大豆新品种汾豆牧绿2号的选育
《大豆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牧草绿肥品种汾豆牧绿2号是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利用高度抗旱大豆品种晋豆21和干旱的自然生态环境中收集到的汾半野2号,采用有性杂交方法,通过系谱选择法选育出的半野生型的牧草绿肥专用新品种。该品种鲜草产量高,营养成分含量高,最佳刈割期为鼓粒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尿素与不同添加剂对土壤氮素淋溶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为了减少设施菜地氮素淋溶损失带来的面源污染问题,采用室内土柱淋溶模拟方法,研究等量氮素条件下,加入有机肥(O)、双氰胺(UB)和生物炭(UB)较尿素(U)相比对土壤淋溶液及不同土层体积、pH值、电导率、硝态氮及铵态氮浓度和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加尿素相比,添加有机肥和生物炭能显著降低淋溶液体积,降低幅度分别达8.0%,7.26%;各处理对淋溶液pH值均不会产生显著影响,但加入生物炭会显著提高淋溶液的电导率,是尿素处理的4.87倍;加入有机肥、双氰胺(DCD)及生物炭与尿素相比,可明显降低淋溶液中的硝态氮累积量,分别降低18.78%,25.65%,81.54%,降幅大小为生物炭>DCD>有机肥。添加有机肥,DCD及生物炭较尿素相比,有机肥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淋溶液中的铵态氮含量,降低幅度达67.84%,而DCD及生物炭则增加了铵态氮的累积量,分别上升23.86%,42.88%。各土层中生物炭处理的氮素含量最高,0~20,20~40,40~60 cm分别是尿素处理的2.85倍、6.37倍、1.63倍。以上结果表明,从减少氮素淋失的角度考虑,添加生物炭效果最佳。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可考虑利用生物炭减少过量施肥带来的地下水污染问题。
关键词: 氮淋溶 硝态氮 铵态氮 有机肥 双氰胺 生物炭 尿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宝石”李采后不同阶段挥发性香气成分的组成及变化
《保鲜与加工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二氯甲烷直接萃取法提取采收时、0℃冷藏49 d、0℃冷藏87 d和出库后20℃回温7 d果实的香气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研究"黑宝石"李采后不同阶段香气成分的组成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黑宝石"李采收后在0℃冷藏和20℃回温过程中香气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对果实香气贡献较大的乙酸酯和内酯类物质的缺失,是导致冷藏后果实风味变淡的主要原因;出库后20℃回温7 d时检测到D-柠檬烯和桉油醇两种萜类化合物,同时检测到22,23-二氢豆甾醇和(3β)-麦角甾-5-烯-3-醇,它们可能对果实香味的改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赤霞珠干红葡萄酒自酿工艺优化及质量控制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为明确自酿葡萄酒甲醇含量是否超标,降低甲醇含量和酸度,提高出酒率和单宁含量,为赤霞珠干红自酿葡萄酒质量安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以赤霞珠葡萄为试验材料,以普通家庭自酿葡萄酒工艺为对照,采用浸渍发酵法对自酿工艺进行探究,同时采用比色法、滴定法和比重法对焦亚硫酸钠、酵母、果胶酶以及清洗、分级筛选工艺影响下的自酿葡萄酒质量安全和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赤霞珠葡萄酒经清洗、分级筛选和酿造过程中加入焦亚硫酸钠、酵母和果胶酶工艺(处理4)的质量安全性和品质最好,即处理4为最佳酿造工艺;自酿葡萄酒甲醇含量不超标(<400 mg/L),但部分工艺接近国家标准的上限,多饮存在安全隐患;焦亚硫酸钠和酵母对降低甲醇含量、酸度、糖度和缩短发酵时间具有重要作用;果胶酶对提高单宁含量和出酒率具有重要作用。说明通过工艺优化可有效控制赤霞珠干红自酿葡萄酒质量安全和品质,且处理4自酿工艺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豆象危害与其防治方法
《农家参谋 》 2018
摘要:豆象俗称豆牛、麦牛,是鞘翅类豆象科的通称,是仓储豆类的主要害虫之一,有一千多种在世界各地分布,中国有四十多种。豆象大部分是只寄生于一种豆科植物中,对豆类植物危害相当惊人,短时间就能将表面上看起来的完好的豆粒蛀空。为此,本文除了探讨豆象的危害之外,还希望能提出治虫的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茎线虫病研究进展
《山西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简述了甘薯茎线虫病病原的研究现状,包括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寄主范围、致病机理、传播途径及危害症状,详述了甘薯茎线虫病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分析了茎线虫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3个苦荞国家区域试验品种(北方组)的丰产、稳产性评价分析
《种子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参加2015年国家苦荞区域试验(北方组)的KQ 11-01、KQ 11-02、KQ 11-03等13个品种产量数据为基础,利用变异系数法(CV)和高稳系数法(HSC)科学客观地对各品种(系)的丰产性与稳产性加以分析,为国家苦荞品种鉴定、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KQ 11-01、KQ 11-02、KQ 11-7、KQ 11-10等4个品种为高产稳产型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成人高校毕业生学位评审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取影响成人高校毕业生学位评审的12个指标,并利用粗糙集理论与LVQ神经网络的各自优势,构建了一个粗糙集-LVQ神经网络成人高校毕业生学位评审预测模型。粗糙集作为前置系统,在分类能力不变的前提下对属性进行约简,得到两个属性个数均为7的最小条件属性约简集,利用LVQ神经网络进行分类处理。实证分析中,该模型对两个最小条件属性约简集进行择优选择,并对胜选的属性约简训练样本与全部属性训练样本的分类能力进行对比,最后,利用该模型与LVQ进行了相关参数比较。结果表明,文章构建的粗糙集-LVQ预测模型与LVQ网络相比,输入矢量减少了42%,运行效率提高了75%,准确识别率提高了14.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对玉米耐密性状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耐密性状的影响。[方法]以郑单958和华美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种植密度对植株冠层透光率、穗位叶夹角、穗位叶片厚度和叶绿素含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并对玉米主要形态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适合密植的品种有以下特点:在灌层中下部透光系数较好;叶片夹角也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小,而且响应灵敏;穗位叶片厚度和叶绿素含量较大;产量峰值出现在高密度的情况下。因此华美1号更适合密植。[结论]该研究为耐密型玉米品种的选育提供方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