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温度对牛粪与番茄秸秆厌氧发酵产气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以挥发性固体(VS)占物料干质量(TS)43.72%的鲜牛粪与VS/TS为86.61%的番茄秸秆为发酵原料,利用10 L厌氧发酵罐为反应器,设置25,30,35,40℃共4个反应温度,进行为期80 d的厌氧发酵试验,以探究不同温度对鲜牛粪与番茄秸秆混合干物质比为1∶1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试验设置下,鲜牛粪与番茄秸秆适宜的发酵温度为35℃,其累积产气量为(148.09±2.95)L,产甲烷量为(91.52±1.03)L,TS产气量为(246.82±0.003)mL/g,均高于其他设置处理。该温度下,体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及pH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发酵体系运行稳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紫色素的提取工艺、抗氧化活性及其在毛发染色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进展 》 2018
摘要:以紫粒小麦麦麸为原料,通过碱水裂解初提、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钠滤膜浓缩和蒸发浓缩等技术手段从中提取天然紫色素。采用单因素实验对其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在室温条件(25~30℃)下,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60 min,料液比1∶4(g/m L),提取3次。经体外抗氧化实验证明,提取的小麦紫色素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此外,小麦紫色素与不同金属离子作用后可将羊毛染成不同的颜色。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利用优化后的工艺提取的小麦紫色素纯度高、抗氧化活性高,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 紫粒小麦麦麸 色素 提取工艺 抗氧化活性 毛发染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水分条件下秸秆生物炭对高粱生长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秸秆生物炭对高粱生长、养分含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含量的影响,以探明秸秆生物炭对高粱生长的作用效果。【方法】以高粱"晋杂34号"为供试作物,石灰性褐土为供试土壤进行盆栽试验。试验设3个水分处理,分别为正常供水,田间持水量的85%(W1);轻度胁迫,田间持水量的65%(W2);重度胁迫,田间持水量的45%(W3)。设5个秸秆生物炭添加量,分别占土壤干重的0、0.5%、1%、3%和6%。高粱出苗后70天调查株高,采集地上部(茎和叶),测定生物量、N、P、K、Ca、Mg、Fe、Mn、Cu和Zn的含量,同时采集土样测定pH值、EC、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Ca和Mg、有效Fe、Mn、Cu和Zn的含量。【结果】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高粱生物量和株高;施用0.5%秸秆生物炭显著增加了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高粱生物量,但是当施用量>1%时不同水分条件下高粱生物量和株高均显著降低。干旱胁迫降低了高粱P含量,增加了K、Ca、Mn和Zn的含量;秸秆生物炭提高了高粱K和Zn含量,降低了N、P和Mg的含量;随着水分含量的减少,作物收获后土壤有效Mn和有效Zn含量降低;添加生物炭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K和有效Zn的含量,但是当施用量大于1%时,土壤交换性Mg、有效Fe和有效Mn的含量显著降低。【结论】供试条件下,施用0.5%秸秆生物炭能够提高高粱钾和锌的含量,促进干旱胁迫条件下(45%田间持水量)高粱的生长,但过量施用(>1%)会对高粱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蘖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目的]明确玉米生产中是否需要去除分蘖。[方法]选取3个具有不同分蘖率的自选玉米品系为研究对象,对有无分蘖处理的玉米相关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3个品系中有分蘖处理的植株株高和穗位高比无分蘖处理低,降幅分别为-2.7%~-0.2%和-9.3%~-0.8%;总叶面积均显著提高;产量性状中,有分蘖处理的鲜重、干穗重、干籽重、行粒数、百粒重比无分蘖处理有不同程度增加,但有无分蘖处理的植株果穗在鲜重、干穗重、干籽重上差异不显著;有分蘖处理的植株果穗秃尖长均下降,各性状中分蘖对秃尖长的影响最大,平均降幅为-27.63%。分蘖使各产量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在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3个性状中,行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结论]分蘖对玉米植株的农艺性状有利,对品系的籽粒产量有一定贡献,生产中不需要去除分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BO对玉露香梨果实脱萼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玉露香梨内在品质优,但其脱萼率低、萼端不规则突出、果面凸起影响其外观品质。为探明叶面肥PBO促进玉露香梨果实萼片脱落和改善内外品质的作用,于玉露香梨盛花期喷施不同浓度PBO(300~2 000倍液),在调查着果和脱萼的基础上,分析了果实外观品质、内在品质、质地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着果率随喷施PBO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均显著低于对照;喷施PBO后脱萼率至少提高60个百分点,均显著高于对照,且脱萼率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玉露香梨的单果质量、纵径、横径、果形指数及果面凸起程度均随着喷施PBO浓度的增加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除PBO 2 000倍液外,其余处理的偏斜率均显著低于对照。喷施PBO后,玉露香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显著提高,且以500~1 500倍液的提高更明显。PBO 500~2 000倍液处理后,玉露香梨果实硬度、果肉咀嚼性均显著高于对照,但果肉硬度、黏附性、弹性无显著变化。盛花期喷施PBO可促进玉露香梨萼片脱落,1 500倍液的综合效果好且成本较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喷灌水肥一体化小麦磷钾肥减施稳产提质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微喷灌水肥一体化灌溉方式研究磷钾肥减施及追施时间对小麦生长发育、水分利用效率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钾肥减施对小麦拔节期总茎数和分蘖数影响显著,生育期灌3水(越冬水+拔节水+灌浆水)和灌4水(越冬水+拔节水+开花水+灌浆水)的P_(底+拔)K(磷肥50%底施+50%拔节期追施)最高,且可以提高花后干物质的积累能力,增加籽粒中来自开花后干物质的比例,成熟期籽粒分配量最高。与传统栽培模式及微喷灌常量施肥相比,生育期灌水3次(越冬水+拔节水+灌浆水),灌水量1 500 m3/hm2,磷钾肥减施30%且磷肥50%底施+50%拔节期追施与常量施肥高产处理差异不显著,产量构成因子中穗数和穗粒数没有显著变化,千粒重有增加趋势,品质指标较当地传统栽培模式有所提高。因此,在山西省干旱缺水条件下,利用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生育期灌水3次(越冬水+拔节水+灌浆水),灌水量1 500 m3/hm2,氮肥70%底施+30%拔节期追施、钾肥减30%全部底施、磷肥减30%且50%底施+50%拔节期追施可以实现节水节肥稳产提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晋南黄土残塬沟壑区梨园土壤养分评价──以山西隰县为例
《中国农学通报 》 2018
摘要:为给晋南黄土残塬沟壑区梨园土壤养分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合理进行土壤培肥,在县域尺度下采集48个覆盖隰县梨园的典型土样,通过主成分和方差分析模块对其养分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隰县梨园0~20 cm土层中,大量养分相对适中;20~60 cm土层中,全磷和速效钾适中,其余大量养分偏低。(2)研究区梨园整个土层中有效铜含量适中,有效硼明显不足,其余微量养分含量偏低。(3)对梨园进行土壤养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NI_(mac)和NI_(mic)(土壤大量和微量养分综合指数)主要分布在较低(Ⅳ)级,且各土层中1~5年生梨园有效样本在NI_(mic)为低级(Ⅴ)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10~20年生梨园。随着土层的加深,1~5年生梨园有效样本在NI_(mac)和NI_(mic)为低级(Ⅴ)的样本所占比例有明显降低的趋势;10~20年生梨园有效样本在各土层养分分布趋势相差不大。该区梨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锌及有效硼的含量有待提高,1~5年生梨园土壤养分有待提高。
关键词: 梨园土壤 土壤大量养分 土壤微量养分 养分综合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处理全株青贮玉米对奶牛生产性能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饲料工业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处理全株青贮玉米对奶牛生产性能及血液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年龄、胎次、产奶量和泌乳期相近的中国荷斯坦泌乳奶牛45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头牛,其中,对照组饲喂未添加菌剂覆盖普通膜的全株青贮玉米,试验Ⅰ组饲喂复合菌剂处理并覆盖普通膜的全株青贮玉米,试验Ⅱ组饲喂复合菌剂处理并覆盖黑白膜的全株青贮玉米。预饲期为2周,正试期为6周,其中两周为一个阶段。结果表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其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的奶牛在各阶段及整个试验期的采食量均显著性提高(P<0.05);在29~42 d试验Ⅰ组的采食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在试验15~28、29~42 d及0~42 d试验Ⅱ组奶牛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奶牛乳蛋白率、乳脂率、谷丙转氨酶含量及谷草转氨酶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15~28 d,试验Ⅱ组奶牛产奶量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在整个试验阶段,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经济效益分别提高了1 354.5元和2 690.1元。由此可知,用复合菌剂处理全株青贮玉米可以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且复合菌剂处理全株青贮玉米的基础上包裹黑白膜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更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马铃薯种薯贮藏窖调查报告
《农业科技通讯 》 2018
摘要:调查了山西省马铃薯主产区6个市12县的贮藏窖26座,得知民营企业和合作社以比较现代化的地下式或半地下式种薯储藏窖为主,基地农户以传统的井窖和窑窖两种土窖贮藏窖为主。调查了各种类型贮藏窖的通风系统、温湿度调控系统和马铃薯贮藏损失率等,总结分析了各类贮藏窖的优缺点,为提高马铃薯种薯贮藏质量,降低贮藏损失,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