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旗叶对啤酒大麦干物质及品质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旗叶对啤酒大麦干物质和品质影响,对‘甘啤4号’在抽穗期进行剪除旗叶处理,分析旗叶对啤酒大麦穗、茎、叶片、叶鞘、穗、穗粒质量等干物质及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抽穗期剪掉旗叶对啤酒大麦穗、茎、叶片、叶鞘、穗粒质量等均较对照有明显的降低,其中对叶片干质量降幅最大达23.2%,其次为茎秆干质量和穗粒质量,降幅为7.9%和7.2%,叶鞘质量降幅为6.1%,对穗粒数影响最小降幅为0.7%;原麦品质,剪掉旗叶后啤酒大麦籽粒蛋白质质量分数、千粒质量、筛选率较对照明显降低,瘦秕率明升高,淀粉质量分数无明显变化;麦芽品质,剪掉旗叶对啤酒大麦麦芽品质有明显影响,麦芽粘度、粗细粉差增大,β-葡聚糖质量分数较对照升高,麦芽糖化时间、糖化力、微粉浸出率、粗粉浸出率、α-氨基氮、可溶性氮、库值均较对照降低,对麦芽色度和蛋白质质量分数无影响。旗叶对啤酒大麦穗、茎、叶片、叶鞘、穗、穗粒质量等干物质质量及籽粒品质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在选育高产、优质品种的过程中应注意选择旗叶衰老较慢的品种;从高产栽培角度看,在啤酒大麦抽穗后,要保护好旗叶生长,延长旗叶功能期,以促进啤酒大麦籽粒结实,进而提高产量和改善其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新品种陇黄2号选育报告
《甘肃农业科技 》 2018
摘要:陇黄2号是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和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于2008年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引进的以晋豆23为母本、鲁豆4号为父本常规杂交的F3代群体中,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3—2014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品种(系)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2 572.28 kg/hm~2,比对照品种陇豆2号平均增产9.17%。2015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品种(系)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2 501.70 kg/hm~2,比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6.09%。陇黄2号田间表现高抗花叶病毒病和大豆黑斑病。籽粒含粗蛋白(干基)385.3 g/kg、粗脂肪(干基)204.2 g/kg,品质优良。陇黄2号适用于机械化作业的间套作带状复合种植。该品种适宜在甘肃省河西灌区、中部沿黄灌区、陇东旱塬区及生态条件相近地区种植。
关键词: 大豆 新品种 陇黄2号 选育 间套作复合种植 机械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平凉市崆峒区小麦白粉病病菌有性世代在侵染循环中的作用分析
《中国植保导刊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2015—2017年,选择平凉市崆峒区不同生态条件的白庙乡贾洼村、寨河乡闫湾村、香莲乡香莲村、草峰镇盘龙村半屲、草峰镇陈洼村、四十路铺镇及大寨乡白土村等地7个调查点,对小麦白粉病病菌进行了越夏期有性世代作用调查。结果表明,小麦白粉病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在自生麦苗上越夏,是当地秋苗发病的初侵染源。南部山地病叶率高于泾河川道区和北部塬区。小麦白粉病病菌有性时期最早在草峰镇盘龙村半屲的小麦抽穗期开始出现,不同生态条件下出现的迟早有差异。闭囊壳在正常年份只侵染自生麦苗,在整个侵染循环中仅起着间接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灌水处理对黄冠梨叶片结构和激素含量及PbDREB基因表达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以9年生‘黄冠’梨为试验材料,对6种不同灌溉处理的叶片组织结构、激素含量及抗旱基因Pb DREB表达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灌水量相同,叶片厚度、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叶片结构紧密度与灌水次数或灌水深度呈正相关。灌水量与抗旱基因Pb DREB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覆膜滴灌-灌水9次-下渗60 cm、年灌水总量为6750 m~3·hm~(-2)(T5)时,叶片结构紧密度较大,达32.90%;叶片结构疏松度最小,为43.62%;ABA含量最高,达118.87 ng·g~(-1)(鲜重),GA、IAA、ZR含量均最低;且抗旱基因Pb DREB表达量最高,达2.75。从而表明覆膜滴灌、灌水9次、下渗60 cm、年灌水总量为6750 m~3·hm~(-2)的灌水方式能够提高叶片结构紧密度、促进ABA合成、提高抗旱基因Pb DREB表达量,从而提高叶片的抗旱能力,是甘肃景泰地区梨园的适宜节水灌溉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农作措施对黄绵土坡耕地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典型的黄土高原黄绵土坡耕地上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观测和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及施肥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以筛选出适合本区域的最佳种植模式及施肥量。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量条件下,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量的变化趋势为优化施肥>常规施肥>不施肥料。优化施肥+全膜双垄沟处理玉米籽粒产量最高(6 907.78kg/hm~2),较不施肥料和常规施肥分别显著提高19.53%和13.06%;玉米植株氮、磷、钾吸收量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大,优化施肥+全膜双垄沟处理玉米籽粒和秸秆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最大(182.89、17.83和99.38kg/hm~2)。就提高产量和减少地表径流而言,优化施肥+全膜双垄沟处理显著提高了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为8.78%、10.95%和24.09%。综合考虑,在黄绵土坡耕地种植玉米的最佳模式为优化施肥+全膜双垄沟,既能保证玉米稳产高产,又能显著减少土壤养分随地表径流流失。
关键词: 农作措施 坡耕地 玉米 产量 养分吸收 肥料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配施对甘啤7号籽粒品质及植株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 2018
摘要:研究了氮磷配施对啤酒大麦甘啤7号籽粒品质及植株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氮磷肥的对照组相对于施N 10 kg/hm~2+P2O510 kg/hm~2的试验组,全磷在茎秆、叶片、叶鞘、籽粒中含量分别增加了45.4%,64.5%,56.4%,12.9%;全氮在茎秆、叶片、叶鞘、籽粒中分别增加了4.8%,5.0%,1.8%,1.5%;钾在茎秆、叶片、叶鞘中分别增加了18.9%,48.1%,11.7%,籽粒中不显著。不同部位肥素积累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叶、茎、鞘、籽粒。籽粒蛋白质增加了7.6%,饱满粒和千粒重含量分别下降了7.3%和4.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