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吡虫啉农药不同浓度和施用时间对枸杞多糖的影响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合理使用吡虫啉农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10%WP吡虫啉不同浓度和喷药时间对枸杞多糖的影响,药剂浓度和喷药时间分别设置5个处理,药剂浓度以清水为对照,3次重复。[结果]吡虫啉的不同浓度和喷药时间对枸杞多糖含量有显著的影响,药后1、7、14 d的多糖含量有依次增加的趋势。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枸杞多糖有增加的趋势,稀释到2 400倍液时枸杞多糖含量下降,但都高于清水对照,1 200倍液和1 800倍液的枸杞多糖含量较高。中午13:30喷药,枸杞多糖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喷药时间,上午8:30、11:00和下午18:30喷药的枸杞多糖含量差别不大。[结论]吡虫啉10%WP的喷药时间应选择上午8:30~11:00或下午16:00~18:30,药剂量应选择推荐剂量和1 800倍液的剂量较为适宜。


水分胁迫对枸杞子总黄酮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以宁夏枸杞"宁杞I号"为试材,通过防雨棚下测坑试验进行灌水量控制,灌水量依次为0、150、300、450、600 m2/667m2,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枸杞子总黄酮,研究不同水分胁迫对宁夏枸杞子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初期,不同处理枸杞子中总黄酮差异不大,其含量在0.703%~0.709%之间;水分胁迫中期,随着灌水量的增大,枸杞子中总黄酮均呈增大趋势,但增长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增长率分别为31.41%、61.84%、72.64%、87.17%和41.50%;水分胁迫后期,随着灌水量的增大,总黄酮减少率也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其减少率分别为13.67%、48.35%、29.23%、16.05%和8.28%。表明适宜的水分胁迫有利于枸杞子中总黄酮的积累。


不同灌水量对日光温室黄瓜耗水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灌水量对日光温室黄瓜耗水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在宁夏干旱区日光温室膜下滴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日光温室黄瓜耗水规律和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灌水量为563 mm时,耗水强度整体随生育期的延后逐渐增大,在结果盛期达到最大,随后逐渐下降,在各生育期各处理日耗水强度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土壤水分的消耗则随灌水量的增加而明显减少,灌水量达到563 mm时完全能满足黄瓜水分需求,并开始向土壤补充水分,且水分利用率达到33.4 kg/m3。[结论]为温室黄瓜生产的水分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肉苁蓉雌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电子显微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是一种沙生根寄生濒危药用植物。采用石蜡切片法,利用光镜观察,对肉苁蓉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花药壁由5层细胞组成,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2层)和绒毡层,绒毡层细胞起源具异型性,发育类型为腺质型。小孢子母细胞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部分败育。大孢子由单个孢原细胞直接发育为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线状四分体,珠孔端3个大孢子最后退化,且退化顺序不一,大部分胚囊中的大孢子从合点端第2个开始退化,合点端大孢子为功能大孢子并发育为单核胚囊,胚囊发育属蓼型。研究结果为肉苁蓉资源的保护提供细胞学依据。


宁夏引黄灌区春玉米微咸水灌溉管理模式研究
《灌溉排水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宁夏引黄灌区春玉米微咸水灌溉试验的数据结果,应用SWAP模型在田间尺度上对微咸水灌溉条件下春玉米田间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和灌溉制度进行模拟,对拟定的各种灌溉方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率定与验证的SWAP模型可用于当地微咸水灌溉管理;25%降雨年型下,春玉米适宜灌水方案为生育期内灌2水(拔节水、抽雄水),灌溉定额为1200 m3/hm2;50%降雨年型下,春玉米适宜灌水方案为生育期内灌2水(拔节水、抽雄水),灌溉定额为1500 m3/hm2;75%降雨年型下,春玉米适宜灌水方案为生育期内灌3水(拔节水、抽雄水和灌浆水),灌溉定额为2400 m3/hm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