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菠萝蜜锈病分级标准及田间病害调查

分子植物育种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南省是菠萝蜜的重要产区之一。自2016年起对海南省11个菠萝蜜规模化种植地区的果园进行了菠萝蜜锈病普查,对发病较严重的5个市县进行了连续两年的固定点监测。结果表明:万宁、定安、澄迈、琼海等地的菠萝蜜锈病发病率极显著高于其他地区;除琼海外,其它市县菠萝蜜果锈病发病率4~6月的均高于9~11月;发病率最高的是2017年五指山,达20.00%,最低的是2018年澄迈,为9.33%;病情指数方面五个监测点2017年均大于2018年。单苞和单果锈病严重度均为5级。综上,4~6月是菠萝蜜锈病发病的高峰期;综合两年比较,各地区的平均发病率与平均病情指数均有所下降,病果数量也在下降。通过提出锈病分级标准,为明确锈病害发生规律,提高防治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菠萝蜜锈病 分级标准 田间病害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机械剪切对天然橡胶分子量及其性能的影响

高分子通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机械剪切力作用改变天然橡胶(SCRWF)的分子量及其分布,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测试发现,SCRWF在处理后的相对分子量和分布的变化明显,比较分析不同胶样塑性初值(P_0)、塑性保持率(PRI)、门尼粘度和应力松弛时间等生胶性能,对硫化胶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及加工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机械剪切力作用增加,天然橡胶分子量减小,其单峰趋势明显,生胶质量受其影响变化较大,对热稳定性有影响,且硫化胶的力学性能下降。RPA分析表明,在应变扫描中,随着应变的增加,机械剪切力作用增加的胶样的损耗因子(tanδ)线性增加而弹性模量(G′)线性减小;频率扫描中,随着频率增加,机械剪切力作用增加的胶样损耗因子(tanδ)线性减小而弹性模量(G′)线性增加。

关键词: 天然橡胶 机械剪切力 相对分子质量 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旅游休闲、社会经济、生态环保耦合协调发展——基于北京市数据的实证

商业经济研究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旅游休闲产业飞速发展,日渐成为多区域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然而,在旅游休闲产业为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注入新活力的同时,生态问题随之渐次凸显,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主的资源驱动型低质开发现象层出不穷,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埋下隐患。本文以北京2012-2017年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了北京市各区旅游休闲、社会经济和生态环保综合发展指数,并以旅游休闲、社会经济、生态环保耦合协调度模型基础对北京市各区三个系统综合发展情况和耦合协调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北京市各区耦合协调发展情况基本平稳,未出现跨级变化;石景山区、丰台区、怀柔区和大兴区耦合协调水平存在降级压力;西城区、海淀区、房山区、密云区需寻求突破努力升级;东城区、朝阳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门头沟区、平谷区和延庆区耦合发展态势良好,有进一步升级潜力。最后,本文基于实证分析结果对各区提出了耦合优化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旅游休闲 社会经济 生态环保 耦合协调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HBDF2-sh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和Neuro-2a-RHBDF2-shRNA稳转细胞系的建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构建RHBDF2-shRNA慢病毒载体,建立Neuro-2a-RHBDF2-shRNA稳转细胞系,并检测稳转细胞株中RHBDF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方法:根据NCBI提供的RHBDF2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针对RHBDF2基因干扰靶点的shRNA-oligo,退火后将其连接到经EcoRⅠ和AgeⅠ酶切的慢病毒载体FV067-RNAiEGFP-Puro中,构建FV067-RHBDF2-shRNA慢病毒质粒,通过PCR筛选阳性克隆并测序鉴定。使用HEK293T细胞和Neuro-2a细胞作为实验材料,FV067Vector作为对照组,FV067-RHBDF2-shRNA作为实验组。通过Lipofectamine 2000将FV067Vector和FV067-RHBDF2-shRNA慢病毒质粒分别与慢病毒辅助质粒psPAX2和pMD2G共转染至HEK 293T细胞中,转染48h收集并纯化慢病毒,分别将对照组FV067Vector和实验组FV067-RHBDF2-shRNA慢病毒在感染复数(MOI)为50时感染Neuro-2a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采用2mg·L-1嘌呤霉素筛选出RHBDF2基因稳定沉默的细胞系。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组细胞中RHBDF2mRNA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2组细胞中RHBDF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PCR和测序,RHBDF2-shRNA慢病毒载体中的干扰序列与设计合成的RHBDF2-shRNA-oligo序列完全一致。FV067Vector慢病毒的滴度为5×108 TU·mL-1,FV067-RHBDF2-shRNA慢病毒的滴度为3×108 TU·mL-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实验组稳转细胞株中RHBDF2mRNA表达水平比对照组降低了52.26%(t=11.44,P=0.007 6)。免疫印迹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RHBDF2-shRNA稳转细胞系中RHBDF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了47%(t=6.374,P=0.007 8)。结论:成功构建了FV067-RHBDF2-shRNA慢病毒载体并建立了Neuro-2aRHBDF2-shRNA稳转细胞系,且Neuro-2a-RHBDF2-shRNA稳转细胞系中RHBDF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关键词: RHBDF2 RNA干扰 慢病毒 HEK 293T细胞Neuro-2a细胞 稳转细胞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2种聚集信息素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

热带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明确12种聚集信息素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采用常规田间害虫调查结合统计学分析的方法,比较12种聚集信息素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12种聚集信息素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在田间诱捕器不同间距、不同悬挂高度存在显著差异,间距20、35和50 m的诱捕效果均显著高于间距65和80 m,悬挂高度2.0、2.5m的诱捕效果均显著高于1.5、3.0和3.5m,其中(S)-(-)-小蠹烯醇、(S)-(+)-小蠹二烯醇、(4S)-顺式-马鞭草烯醇诱捕效果最好,间距20、35和50 m的平均单日诱捕虫数分别为56.89、59.06和56.42头,54.69、57.38和53.89头,51.27、54.81和50.36头,悬挂高度2.0和2.5 m的平均单日诱捕虫数分别为57.89和59.06头、53.77和57.38头、50.63和54.81头;对粒材小蠹(Xyleborusperforans)和循胸材小蠹(Xyleborusaquilus)的诱捕数量分别为诱捕害虫总数的48.28%和41.12%、47.89%和41.08%、47.69%和41.05%,平均单日诱捕虫数分别为28.51和23.69头,27.48和23.00头,26.14和21.95头。α-蒎烯和二甲基小蠹诱对橡胶小蠹虫也具有较好的诱捕效果,间距20、35和50 m的平均单日诱捕虫数分别为19.24、22.16、18.12头和18.42、20.96、18.12头;悬挂高度2.0和2.5 m的平均单日诱捕虫数分别为18.23和22.16头、16.32和20.96头;对粒材小蠹和循胸材小蠹的诱捕数量分别为诱捕害虫总数的47.26%和40.02%、47.12%和40.02%,平均单日诱捕虫数分别为10.47和8.87头,9.88和8.39头。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12种信息素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呈现先逐渐增加,至30 d时达到高峰,而后又逐渐下降,至60 d后显著下降。(S)-(-)-小蠹烯醇、(S)-(+)-小蠹二烯醇、(4S)-顺式-马鞭草烯醇对橡胶小蠹虫诱捕效果最好,α-蒎烯、二甲基小蠹诱对橡胶小蠹虫也具有良好的诱捕效果,上述5种聚集信息素诱捕橡胶小蠹虫的适宜田间间距为35~50 m,适宜悬挂高度为2.0~2.5 m,有效期为60 d。

关键词: 聚集信息素 橡胶小蠹虫 诱捕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火龙果锈斑病病原菌鉴定

植物保护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随着火龙果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高密度的种植和不科学的栽培管理使得火龙果植株病害突显。广东省湛江市台风频繁,大面积的伤口和高温高湿的气候为病害侵染和传播提供了适宜条件,使得该地区火龙果病害日益严重。在湛江市发现一种危害火龙果植株茎和果实的新病害——火龙果锈斑病,严重时果园发病率可达50%。本研究拟采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木薯的主要品质特征与综合评价

食品工业科技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木薯品种间的品质差异,为木薯的品质改良、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木薯中2个不良指标(氢氰酸、单宁)和7个优良指标(淀粉、蛋白质、L(+)-抗坏血酸、粗脂肪、粗纤维、总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为评判指标,采用描述性统计、主成分、平均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木薯的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不同品种木薯的品质特性差异较大;经主成分的评价模型综合得分可知,木薯的优良指标得分排名前二的品种是GR891、GR4;经平均隶属函数值的排名可知,木薯优良指标和综合指标的平均隶属函数值排名前二的品种均是GR891、GR4;采用聚类分析可将13个品种木薯分为4类,第1类是SC5、SC11、SC124、SC201、SC205、GR3、GR911,第2类是SC8、SC9、GR4、新选048,第3类是ZM8229,第4类是GR891.采用主成分分析、平均隶属函数与聚类分析对木薯品质的综合评价结果基本一致,SC891、GR4在13个品种木薯中品质较好,该研究可为木薯品种的选育和加工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木薯 品质 主成分分析 平均隶属函数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种新型种植材料(苗木)橡胶幼树的施肥效应

热带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鉴于橡胶生产上已越来越多采用自根幼态无性系苗和籽苗芽接苗新型种植材料,本研究开展了针对这2种新型种植材料橡胶幼树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1)自根无性系幼树比芽接幼树的干物质积累量较高,在4个施肥水平中,分别高25.4%、32.1%、66.7%和32.9%,其中,除水平1(不施肥)外,其他均相应达到极显著差异.(2)2种幼树的整株NPK累积量均随施肥量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其中,除芽接幼树叶片的全氮累积量高于其他营养器官外,2种幼树各器官的NPK累积量均在茎干中较高,侧根中较低,且自根无性系幼树的NPK养分年累积量均高于芽接幼树,养分累积量顺序均表现为全氮>全钾>全磷.(3)2种橡胶幼树的NPK肥料利用率均随施肥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均表现在低量施肥处理下较高,且从大到小顺序为钾肥>氮肥>磷肥.

关键词: 橡胶幼树 新型种植材料 施肥效应 养分累积量 肥料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桑螟寄生蜂种类及优势种的寄生特性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桑树主要害虫桑螟的天敌寄生蜂资源及其寄生特性并利用生物防治措施有效控制桑螟的危害,对海南主要桑园桑螟寄生蜂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海南桑螟天敌寄生蜂主要有5种,分别为桑螟绒茧蜂Apanteles heterusiae Wilkinson、食心虫白茧蜂Phanerotoma planifrons Nees、红铃虫甲腹茧蜂Chelonus pectinophorae Cushman、菲岛长距茧蜂Macrocentrus philippinensis Ashmead和广大腿小蜂Brachymeria lasus Walker。其中,桑螟绒茧蜂为优势种,田间寄生率高达63.24%,1头桑螟幼虫可出蜂3~16头;其他4种寄生蜂均为单寄生,田间平均寄生率依次为9.15%、6.21%、5.62%和5.24%。室内寄生特性研究发现,桑螟绒茧蜂对桑螟龄期和密度具有选择性,主要寄生1龄和2龄桑螟幼虫,偶尔寄生3龄幼虫,仅在1龄桑螟幼虫密度为9和2龄密度为8头时寄生率最高,且出蜂量最大。待被寄生桑螟幼虫发育至5龄时从桑螟体内啮出,并在5~7 h内结茧化蛹,啮出幼虫可全部化蛹,4~5 d后羽化,羽化率为33.33%~100%,性比为0~87.50%,成蜂寿命为1~3 d,多为2 d,雄蜂寿命略短于雌蜂。未观察到桑螟绒茧蜂寄生家蚕。研究为桑螟绒茧蜂的规模化繁育和利用提供前提。

关键词: 桑螟 寄生蜂 桑螟绒茧蜂 自然寄生率 寄生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物理改性对淀粉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淀粉的物理改性是指利用物理作用,使淀粉的结构与性质发生变化,以获得某些特定的性质,满足加工生产的要求.物理改性由于具有简单快速、绿色环保的特点,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青睐.本文主要综述了超高压处理、球磨处理、挤出作用、湿热处理、辐射处理以及超声波处理几种物理改性方法对淀粉特性的影响,比如结晶结构、微观形态、分子链结构、糊化性质、老化性质、淀粉糊特性等,并对其应用前景做了展望,为物理改性淀粉的生产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淀粉 物理改性 结构性质 应用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