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椰蓉及其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和功能活性分析
《食品科技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椰蓉为原料,分别制备了脱脂椰蓉、椰蓉总膳食纤维(TDF)和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并对其理化性质和功能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脱脂椰蓉的理化性质要优于TDF和IDF,其SWC、OHC和WHC分别为6.28mL/g、8.73g/g和10.24g/g;脱脂椰蓉和TDF的阳离子交换能力(CEC)相当,分别为0.47、0.44 mmol/g,且显著高于IDF(0.07 mmol/g)(p<0.05);在模拟胃环境中(p H2.0),脱脂椰蓉对亚硝酸根的吸附作用最好(0.99 mg/g);而在模拟肠环境中(p H7.0),则以IDF吸附亚硝酸根的能力最强(1.01 mg/g);另外,脱脂椰蓉及TDF和IDF的甲醇提取液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了18.93%、97.03%和96.11%.研究结果可为椰蓉的精深加工利用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胶园林下间作对玫瑰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研究了全周期胶园林下不同光照时长和光照强度间作区玫瑰茄的植株发育,产量表现和品质特征,为橡胶树/玫瑰茄间作模式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光照时长和光照强度的差异,在全周期胶园的宽行内设置5个观测区,分析不同观测区林下间作玫瑰茄的株高,茎粗,分枝数,叶片数,单株收果数,单果重,花萼产量,花萼矿质元素和营养成分含量,评价胶园林下不同间作区玫瑰茄的产量和品质表现.[结果]①间作区不同位置玫瑰茄植株的分枝数,叶片数差异较大,均显著低于裸地对照,表现为CK>E7>M10>W7>E4>W4;②间作区M10,E7和W7玫瑰茄新鲜花萼产量显著高于E4和W4.M10单果重与裸地对照没有差异.间作区玫瑰茄平均单株收果数,单果重和新鲜花萼产量比裸地对照分别降低42.71%,26.07%和55.88%;③间作区Ca,Mg和总黄酮的含量显著低于裸地对照,而N,P,K,Fe,Zn,粗蛋白和总糖含量含量显著高于裸地对照.间作区各处理间玫瑰茄花萼营养成分差异较小.[结论]全周期胶园林下间作玫瑰茄的产量性状和显现花萼降低明显,且间作区不同位置产量差异较大,各处理间玫瑰茄花萼品质差异不大.全周期胶园林下间作区W7~E7中间6 m的位置更适宜玫瑰茄的生长,宜获得较高产量,W7~W4,E7~E4位置可种植更耐阴作物,实现橡胶林下组合种植,使经济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 玫瑰茄 间作 发育进程 分枝数 花萼产量 总黄酮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间作肾茶的产量及药材质量
《热带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肾茶在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中的间作发展潜力,以肾茶的露地栽培为对照,对南北行向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间作肾茶的产量及其药材主要质量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南北行向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中间作肾茶,不同观测位置、不同采样时期、不同部位肾茶的产量及其药材质量存在差异,间作各处理肾茶的产量均大幅度低于露地栽培,其中,间作区中产量最高的中间、东侧区地上部产量仅能达到露地栽培约30%的产量水平;虽然部分间作处理的肾茶浸出物、熊果酸含量稍高于露地栽培或与之基本持平,但肾茶地上部的黄酮、迷迭香酸、粗灰分含量均为林下间作差于露地栽培,同时该3个指标均呈现随胶园荫蔽度的增加而变差的趋势。与常规的露地栽培相比,在南北行向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间作条件下,肾茶产量显著下降的同时药材质量变差。因此,肾茶不适宜在南北行向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中间作发展。
关键词: 南北行向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 间作 肾茶 产量 药材质量 荫蔽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茄科植物中HCT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进化和表达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莽草酸/奎宁酸羟基肉桂酰转移酶(shikimic acid/quinic acid hydroxy cinnamyl transferase,简称HCT)是辣椒素苯丙烷代谢途径中关键的限速酶,其催化的产物对茄科植物具有重要的生理学意义.为了探清HCT在茄科植物基因组中的状况,重点考察了其在茄科植物基因组中的分布,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的方法,对HCT基因进行全面的鉴定,共获得拟南芥、烟草、番茄和辣椒的13条基因序列.其次,构建了HCT在茄科植物中的系统发育树,并对其进行相关的结构、功能和表达的分析.结果 揭示了茄科植物中HCT基因的亲缘关系;HCT基因编码的蛋白结构域高度保守,该保守性体现在植物的结构和功能上.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茄科植物中的HCT基因的酶学及生理功能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茄科植物 莽草酸/奎宁酸羟基肉桂酰转移酶 HCT基因 辣椒素 进化 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微粉碎处理对木薯淀粉结构及消化特性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超微粉碎改性木薯淀粉及其对消化性的影响,以粒度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分析(FT-IR)以及Englyst法为分析手段,研究木薯淀粉经过不同时间(0、15、30、45、60 min)超微粉碎处理后的粒度、微观结构及消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木薯淀粉经超微粉碎处理60 min后,颗粒结构被严重破坏,淀粉颗粒之间发生团聚,淀粉粒径由13.50μm增加至36.17μm;超微粉碎处理对木薯淀粉的晶型没有影响,仍为A型,但其相对结晶度由21.33%下降至1.14%;木薯淀粉在3000~2800 cm~(-1)与1080 cm~(-1)处的吸收峰强度减弱,表明超微粉碎处理使木薯淀粉的结构遭到破坏,氢键相互作用减弱;天然木薯淀粉的快消化淀粉(RDS)、慢消化淀粉(SDS)、抗性淀粉(RS)的含量分别为3.91%、44.71%、51.38%,经过超微粉碎处理60 min以后,RDS与SDS的含量分别增加至6.87%和45.91%,RS的含量下降至47.21%,说明超微粉碎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木薯淀粉的消化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剑麻麻茎还田及配施不同水平氮肥对土壤肥力和剑麻生长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合理利用剑麻麻茎作有机肥还田,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麻茎单独还田及配施不同用量氮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剑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加麻茎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和土壤脲酶活性与空白对照相比均显著提高,增幅分别达180.0%、46.8%、109.7%.麻茎配施不同水平尿素也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和土壤脲酶活性.麻茎配施1/2用量尿素可显著提高土壤转化酶活性.麻茎配施1/4用量尿素明显提高剑麻叶长,分别比空白对照、单施尿素和单施麻茎处理提高60.9%、25.0%、22.5%.添加麻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尿素的施用,在添加麻茎的情况下,不需要施用全量化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氮水平下菠萝蜜幼苗根系生长及氮素吸收特征
《热带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酰胺态氮肥在菠萝蜜苗期的最佳施用量,本试验以马来西亚1号嫁接苗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施氮量对菠萝蜜幼苗根系生长及氮素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菠萝蜜幼苗叶片、茎秆、地上部和整株生物量,叶片氮素累积量、茎秆氮素累积量和总氮素累积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在施氮量为N1(5g/株)时达最大值;根系生物量和根冠比在N1时达最小值.根系氮素累积量随着施氮量增加呈增长趋势.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及根系体积随着施氮量增加呈降低趋势,其中N1水平与N0(0 g/株)无显著性差异.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根系体积与地上部干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施肥、地上部氮素累积量和总根长单个因子以及三者共同解释菠萝蜜苗生物量变化的比例为90.1%.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菠萝蜜幼苗适宜的施氮量为5 g/株,可作为菠萝蜜苗期施肥的参考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柬埔寨柯拉斯那沉香的化学成分研究
《广西植物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采用ODS、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技术,对柬埔寨野生柯拉斯那沉香(Aquilaria crassna)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柬埔寨柯拉斯那所产沉香的乙醇提取物中进行分离共得到了10个化合物,包括一对对映异构体(9a/9b)。经波谱解析分别鉴定为6-甲氧基-2-[2-(3-羟基-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1)、6-甲氧基-2-[2-(3-甲氧基-4-羟基苯)乙基]色酮(2)、6,7-二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3)、6-羟基-2-(2-苯乙基)色酮(4)、6-羟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5)、8-氯-6-羟基-2-[2-(3-羟基-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6)、8-氯-6-羟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7)、oxidoagarochromone B(8)、4'-demethoxyaqusisnenone D(9)。其中,化合物6、7和9均为首次从柯拉斯那沉香中分离得到。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和2对乙酰胆碱脂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化合物2对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具有较弱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柬埔寨 沉香 柯拉斯那 化学成分 乙酰胆碱脂酶抑制活性 细胞毒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添加单宁酸对木薯叶青贮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草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改善木薯(Manihot esculenta)叶青贮品质,本研究分析了单宁非光合酸对木薯叶青贮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以确定青贮木薯叶最适合的单宁酸添加量.本研究以华南7号木薯幼嫩茎叶为原料进行青贮试验,设对照组和添加0.5%、1%、2% 的单宁酸处理组,30 d后分析木薯叶青贮饲料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以及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木薯叶直接青贮品质较差,添加单宁酸处理可以提高青贮饲料的乳酸含量,降低pH和丁酸含量(P<0.05),提高有氧稳定性,其中添加1% 单宁酸处理组pH最低、乳酸含量最高、青贮评分最高;同时可以提高粗蛋白(crude protein,CP)含量,降低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含量(P<0.05),提高了饲料相对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其中添加1% 单宁酸处理组RFV最高.因此,添加单宁酸可以提高木薯叶青贮品质和有氧稳定性,并提高营养价值.综合考虑,推荐单宁酸适宜添加浓度为1%.
关键词: 木薯叶 青贮 饲料 单宁酸 发酵品质 有氧稳定性 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植物内生真菌Epicoccum nigrum 14one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分离自地衣Leptogium masiaticum的一株内生真菌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 14one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获得11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技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确证,分别鉴定为1个生物碱化合物fusaricide (1),7个苯并呋喃类化合物epicoccone B (2),4,6-dihydroxy-5-methoxy-7-methyl-1,3-dihydro isobenzofuran (3),5-methyl-epicoccone B (4),3,6,7-trihydroxy-5-methoxy-4-methylisobenzo furan-1(3H)-one (5),3-methoxyepicoccone B (6),2,3,4-trihydroxy-6-(hydroxymethyl)-5-methylbenzyl-alcohol (7),isoochracinic acid (8)和3个epicoccolide类化合物epicocconigrones A (9),epicoccolide B (10),epicocconigrones B (11)。化合物1,9和10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该研究结果显示该地衣内生菌株具有开发为微生物源杀菌剂的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