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Nimble Cloning的新型植物BiFC载体的构建和应用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Nimble Cloning是一项新型的分子克隆技术,具有操作简单、使用灵活、克隆效率高、标准化克隆等优点,但Nimble Cloning需要使用配套的表达载体。本研究将pDOE系列的4个整合型BiFC载体上的SfiI位点去除,然后在这4个载体的多克隆位点处插入NC克隆框,构建了一套适用于Nimble Cloning的新型植物BiFC表达载体,命名为pNC-BiFC-VD系列载体。将pNC-BiFC-VD载体应用到植物蛋白互作研究中,分析了番木瓜eIFiso4E和病毒PRSV的vpg蛋白之间的互作,结果表明番木瓜eIFiso4E和PRSV-vpg在细胞核发生互作。该套新型植物BiFC表达载体有望在植物蛋白互作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 分子克隆 Nimble Cloning 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 蛋白互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橡胶树茉莉酸信号途径相关基因表达与橡胶产量的相关性
《广西植物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割胶促进橡胶树合成天然橡胶与激活乳管细胞的茉莉酸信号途径密切相关,但茉莉酸信号途径关键环节的基因表达水平与干胶产量的相关性尚不清楚。为了找到与产量相关的分子标记,该研究采用qPCR技术,分析了割胶条件下茉莉酸信号途径关键环节的9个相关基因在5个橡胶树魏克汉种质和5个1981’IRRDB种质乳管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大多魏克汉种质的株次干胶产量显著高于1981’IRRDB种质。在9个基因中,除了HbMYC4和HbMYC5,其余7个基因在大多橡胶树魏克汉种质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1981’IRRDB种质,尤其是HbMYC3基因表达差异性好,与干胶产量相关性高,有望作为橡胶树产量育种的一个分子标记。这对育种周期长的橡胶树产量育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割胶 橡胶生物合成 茉莉酸信号途径 HbCOI1 HbJAZs HbMYCs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声辅助提取-QuEChERS/GC-MS法快速测定土壤中六六六和滴滴涕
《分析试验室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QuEChERS技术并辅助快速超声提取,建立了土壤中HCH,DDT快速检测方法。土壤样品经正己烷:丙酮=1:1(V/V)辅助超声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与C_(18)混合分散剂净化,利用GC-MS外标法定量分析。6种目标农药线性范围均超过3个数量级; 3种添加水平(2. 0,20,80. 0μg/kg)下,土壤中8种农药平均回收率为82. 2%~102. 4%,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2. 5%;方法检出限(LOD)为0. 06~0. 27μg/kg,定量限(LOQ)为0. 21~0. 89μg/kg,均低于农田土壤HCH,DDT的风险筛查值(GB 15618-2018)。方法可满足实际土壤批量、快速检测需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与尖孢镰刀菌枯萎病相关的抑病型土壤研究进展
《热带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枯萎病是制约作物生产的世界性重要土传维管束病害,危害的作物种类多,损失严重,生产中尚无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抑病型土壤是指对土传作物病害有抑制作用的一类土壤,具有有益微生物种群结构稳定、对土传病害防效持久等特点,因此国内外专家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本文对尖孢镰刀菌枯萎病相关抑病型土壤的形成因素、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今后尖孢镰刀菌枯萎病抑病型土壤研究的重点方向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以其为下一步深入研究尖孢镰刀菌枯萎病抑病型土壤的微生物种群结构、有益微生物种类构成、抑病型土壤的构建方法及复合微生物菌肥研制提供新的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棕花粉形态的观测及花粉萌发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研究了花粉萌发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厚壳种、薄壳种和无壳种3种不同果壳类型油棕花粉的形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其花粉萌发前后的3个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变化。【结果】3种类型油棕花粉粒形态相似,均以单粒形式存在,形状为边缘光滑的近正三角形,外壁均具网脊,网眼成浅穴状或兼具不规则小穿孔,其中厚壳种和无壳种中纹饰凸起,薄壳种中则较扁平,均具3条萌发孔沟。厚壳种、薄壳种和无壳种的花粉粒边长分别为32.86、32.51和33.87μm。GPI-anchored、MYB(x3)基因在3种类型的油棕花粉萌发前后均有表达,其中GPI-anchored萌发后较萌发前为下调表达;MYB(x3)在厚壳种中萌发前后相对表达量相同,无壳种中萌发后于萌发前为上调表达,薄壳种中萌发后于萌发前为下调表达;MYB在萌发前均有表达,萌发后仅在厚壳种中有表达,且为下调表达。【结论】可知GPI-anchored等3个基因参与油棕花粉萌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枯草芽孢杆菌菌株Czk1挥发性物质的抑菌活性及其组分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橡胶树内生枯草芽孢杆菌菌株Czk1挥发性物质的抑菌活性及其组分,为橡胶树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橡胶树红根病菌GP010为指示菌,分别以5种不同培养基LB、TSB-YE、TSB、NB和PDA为营养来源,利用双皿对扣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评定不同营养条件下Czk1挥发性物质对病原菌的作用活性强弱,筛选产抑菌挥发性物质的最优培养基;通过双皿对扣法测定Czk1挥发性物质对橡胶树5种根病菌(红根病菌、褐根病菌、白根病菌、紫根病菌和臭根病菌)和橡胶树炭疽病菌的抑菌活性,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鉴定Czk1的挥发性物质组分。【结果】在LB培养基中,Czk1在不同浓度下的抑菌活性均优于其他培养基,是Czk1产抑菌挥发性物质的最优培养基。Czk1挥发性物质对6种参试病原菌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Czk1菌液浓度为105CFU/mL时抑制率均在50.00%以上,Czk1菌液浓度为108CFU/mL时抑制率在90.00%以上;Czk1挥发性物质可抑制紫根病菌、炭疽病菌和臭根病菌色素的产生,促进褐根病菌产生色素,并导致紫根病菌、褐根病菌和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畸形;其对橡胶树炭疽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为71.30%;其在土壤中对橡胶树红根病菌和褐根病菌仍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抑制率分别为63.37%和54.57%。利用HS-SPME-GC-MS对Czk1所产挥发性物质组分进行分析,共分离鉴定获得包括碳氢化合物、胺类、醇类、烯类、酚类、酯类、吡嗪类、醛类、酮类及其他类等33种挥发性物质。【结论】Czk1所产挥发性物质可作为生防资源应用于橡胶树病害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橡胶树内生沙雷氏菌脂肪酶基因SmLipase1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脂肪酶在洗涤剂、食品、纸浆以及生物柴油等多个工业领域被广泛应用。不同的应用领域对脂肪酶的酶学特性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挖掘脂肪酶基因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报道从橡胶树内生菌Serratiamarcescens ITBB5-1中克隆得到一个脂肪酶基因,命名为Sm Lipase1,编码662个氨基酸,pI 4.82,能分泌脂肪酶到培养基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2b-Sm Lipase-1,转化大肠杆菌菌株BL21(DE3)。本研究表明该转基因菌株能高效表达脂肪酶,并在平板培养基上形成较大的透明圈,转基因菌株发酵培养所获得的培养液酶活性达到26 U/mL。此外,该酶还具有催化油脂与甲醇反应生产脂肪酸甲酯的活性,在生物柴油领域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结球白菜耐热性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构建青梗不结球白菜耐热性评价体系并筛选出耐热性品种,以19份青梗不结球白菜作为试材,经高温胁迫5 d后测定幼苗的15个生长生理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各品种的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利用主成分分析将原有的15个生长和生理指标转化为6个独立的综合指标,其累计贡献率达到83.179%;基于耐热性综合评价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将19份青梗不结球白菜分为3类,第一类为强耐热性品种:青11、青16、青13、青9、青18;第二类为中耐热性品种:青19、青4、青7、青5、青14、青12、青15、青6、青2;第三类为弱耐热性品种:青10、青8、青1、青3、青17。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青梗不结球白菜耐热性评价的数学模型D=?0.349?0.063×(RR)+0.163×(FW)+0.222×(SI)+0.394×(TC)+0.033×(AA)+0.137×(Pr)+0.159×(SS)?0.091×(CII),结合田间鉴定结果,青13、青11、青9、青16、青18可在海南夏秋季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产绿奇楠沉香的化学成分研究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国产绿‘奇楠’沉香的化学成分,采用色谱和波谱方法从其乙醚和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顺式-7-羟基菖蒲烯(1),(5R,6R,7S,8R)-2-(苯乙基)-6,7,8-三羟基-5,6,7,8-四氢-5-[2-(2-苯乙基)色酮基-6-氧代]色酮(2), 1-羟基-1,5-二苯基戊-3-酮(3),丁香树脂酚葡萄糖苷(4),(3β)-齐墩果-12-烯-3,23-二醇(5),β-谷甾醇(6)和棕榈酸-α-单甘油酯(7)。化合物1、3~5和7均为首次从沉香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表现出非常甜的芳香气味。乙酰胆碱酯酶体外抑制活性测试结果表明,50μmol L~(–1)的化合物1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率为(49.9±1.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锰掺杂的碳点作为纳米模拟酶用于比色检测毒死蜱
《热带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碳酸锰、脲、柠檬酸、双氧水为原料,采用微波加热法合成具有纳米模拟酶催化活性的锰掺杂碳点(Mn-CDs).Mn-CDs可催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产生蓝色的ox-TMB.乙酰胆碱酯酶(AChE)催化底物乙酰硫代胆碱(ATCh)生成的硫代胆碱(TCh),还原所生成的ox-TMB使溶液蓝色褪去.有机磷类农药能有效抑制AChE的活性,使TCh的生成量减少,溶液的蓝色变深.根据吸光度的变化可以定量检测有机磷农药含量,由溶液颜色的深浅可以构建毒死蜱的可视化半定量检测方法.本研究表征了Mn-CDs的表面结构及微观形貌,以有机磷类农药主要品种毒死蜱作为分析模型,初步探讨了比色法检测毒死蜱的原理;考察了毒死蜱检测的最优条件,检测的线性范围是0~3.5μg/mL,检测限为0.013μg/mL.将该检测方法用于苹果实际样品中毒死蜱的测定,回收率为95.2%~102.8%,表明该方法有望应用于实际样品中有机磷的高灵敏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