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冻干咖啡粉的研制及风味品质特性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冻干咖啡粉的研制可提高咖啡产品的商业价值和咖啡行业经济效益。以单因素加热板温度、物料装载厚度和干燥室压强对干燥速率的影响,确定最佳范围后进行响应面实验设计得到咖啡粉最佳干燥工艺参数并对优化条件下的冻干咖啡粉进行品质分析。通过响应面得到冻干咖啡粉理想参数条件为:加热板温度76.19℃,物料装载厚度1.58 cm,干燥室压强76.84 Pa,实际干燥速率为0.23 h~(-1),理论干燥速率为0.22 h~(-1);并且3个因素对干燥速率的影响排序为加热板温度>物料装载厚度>干燥室压。品质分析得出冻干咖啡粉的含水率达到3.82%,色差、气味、口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咖啡冻干加工工艺参数的优化,为冻干咖啡粉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化蛹基质对普通大蓟马蛹期、羽化率及性比的影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沙子、蛭石、锯末、厨房用纸对普通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羽化率的影响。【方法】以沙子、蛭石、锯末和厨房用纸为基质,其中沙子、蛭石和锯末分别设置3个湿度,进行普通大蓟马羽化的室内试验,观察并记录每日成虫羽化数。【结果】普通大蓟马在厨房用纸中的羽化率最高,为54.33%,其次为含水量(w)5%的沙子,羽化率为44.67%,在蛭石中的羽化率最低;在含水量(w)5%的沙子中蛹历期最短,为5.29 d,其次为含水量(w)7%的沙子,为6.01 d,其他基质中的蛹历期无明显差异;在w为30%的蛭石中羽化性比(雄性∶雌性)最高,为0.60,其次为25%的蛭石,性比为0.48。【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厨房用纸最适用于普通大蓟马室内饲养的化蛹基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胁迫下SmCCoAOMT正调控茄子果皮着色
《热带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咖啡碱-辅酶A-O-甲基转移酶(caffeoyl-CoA-Omethyltransferase,CCoAOMT)是木质素合成途径的关键酶,但其在逆境胁迫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根据茄子基因组数据设计引物克隆了CCoAOMT,命名为SmCCoAOMT,其最大阅读框为564bp,编码187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20.95ku.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SmCCoAOMT与其他植物的CCoAOMT序列同源性高达90.67%,同时具有CCoAOMT的全部保守序列.对其在不同果皮颜色茄子品种及35℃高温下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进行了qRT-PCR分析,结果表明SmCCoAOMT在果皮颜色深的茄子品种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在果皮颜色浅的品种中的表达量,说明SmCCoAOMT的表达量与茄子果色呈正相关;与常温对照相比,在花后10和20d时,高温胁迫下SmCCoAOMT的表达量都显著下降,尤其是在花后10d时,表达量仅为对照的9.23%,说明SmCCoAOMT表达量显著下调可能是导致果皮颜色变浅的原因之一.结果推测SmCCoAOMT在高温胁迫下茄子果皮颜色变浅的过程中起正调控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蒙古扁桃菌根苗对干旱胁迫的分子响应机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菌根对蒙古扁桃(Prunus mongolica)抗旱能力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对生长45 d的菌根化蒙古扁桃与非菌根化蒙古扁桃进行非干旱胁迫和干旱胁迫处理,非干旱胁迫蒙古扁桃在处理期间每天补充水分;干旱胁迫处理蒙古扁桃从培育45 d开始停止浇水,模拟自然干旱胁迫,持续时间15 d。试验结束后,每个处理选12株进行叶长、叶宽、叶片脱落数及生物量的测定和统计;另选12株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其差异表达转录本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干旱胁迫条件下,菌根化苗木底部的一些叶片会脱落,而非菌根化苗木叶片几乎不脱落;同时,菌根化苗木的地下生物量显著高于非菌根化苗木。通过高通量测序发现,4个处理文库共获得43 641个转录本;在P<0.001时,菌根化蒙古扁桃干旱胁迫(MD)与非干旱胁迫(MCK)处理相比,存在820个差异表达转录本;干旱胁迫条件下,菌根化苗木(MD)与非菌根化苗木(ND)相比,存在3 751个差异表达转录本;非干旱胁迫条件下,菌根化苗木(MCK)与非菌根化苗木(NCK)相比,存在2 315个差异表达转录本。GO富集分析发现,MD与ND处理文库间的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化过程3类主要功能分类的差异表达转录本,较MD与MCK处理文库间均增加;MCK与NCK处理文库间差异转录本的分类结果同MD与ND处理文库间基本相同,只是在分子功能分类中多出通道调节活性这一功能。经KEGG富集分析发现,天线蛋白、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激素信号传导途径、N代谢途径、过氧化物酶体、植物昼夜节律和MAPK信号途径等与干旱胁迫存在密切联系。实时荧光定量PCR表明转录组测序数据可靠。【结论】菌根化处理可以提高蒙古扁桃的抗旱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厦门市近15年无机氮湿沉降的变化情况
《海洋湖沼通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厦门市大气湿沉降中的无机氮情况,分析了2000~2014年厦门市内和郊区的雨水中NO_3~--N和NH_4~+-N的浓度及其沉降通量的变化情况,并对湿沉降中无机氮对厦门近海海水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厦门市内和郊区雨水中NO_3~--N和NH_4~+-N的浓度均为春季较高,夏季较低;高浓度无机氮在一年中出现的时间段在两个区域有差别,这可能与这两个区域的季风转换和大气混合层高度变化有关。在2000~2014年,雨水中NO_3~--N的浓度在市内总体呈下降趋势,在郊区总体呈上升趋势;NH_4~+-N浓度的年变化规律不明显。湿沉降给厦门近岸海域带来的NO_3~--N和NH_4~+-N的量分别为1056 t/a和1278 t/a,低于该区域河流输入的无机氮的量的10%,说明湿沉降不是厦门近岸海域海水中无机氮的主要来源。通过比较厦门雨水和近岸海水中的营养盐情况,发现雨水的沉降可能会促进厦门近海部分区域海水中浮游植物的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改性菠萝叶纤维结构及其吸附甲醛性能
《纺织学报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具有高吸附性能的纺织材料,以脱胶菠萝叶纤维为吸附载体,氯化血红素为改性剂,经酯化反应制备了改性菠萝叶纤维。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对改性菠萝叶纤维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吸附甲醛性能。结果表明:改性菠萝叶纤维表面接枝了氯化血红素,属于Ⅰ型纤维素,其相对结晶度由69.3%下降到66.2%;改性菠萝叶纤维的氮气吸附等温线属于Ⅲ型吸附,有少量孔径为2.0~276.1 nm的中孔与大孔,其比表面积、氮气吸附量、滞后环均变小;改性菠萝叶纤维对甲醛的吸附性好于菠萝叶纤维,其吸附甲醛性能随着甲醛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纤维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增加而提高。
关键词: 脱胶菠萝叶纤维 接枝改性 氯化血红素 吸附性能 甲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甲基硫菌灵及其代谢产物多菌灵在芒果上的残留测定及膳食风险评估
《贵州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芒果的质量安全提供参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对芒果中甲基硫菌灵及代谢产物多菌灵残留进行测定,观测甲基硫菌灵(以多菌灵计)的消解动态,并对芒果中甲基硫菌灵(以多菌灵计)残留带来的慢性膳食摄入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表明:在0.05~1.0 mg/L范围内甲基硫菌灵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检出限(LOD)为4 pg,在芒果中的定量限(LOQ)为0.01 mg/kg.在0.01 mg/kg、0.10 mg/kg和1.0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甲基硫菌灵及其代谢产物多菌灵在芒果中的回收率分别为84.7%~112.0%和79.2%~103.0%,相对标准偏差为2.7%~5.8%和3.0%~4.4%,测定方法准确可靠.甲基硫菌灵及其代谢产物多菌灵的消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海南台农和云南金凤凰在2015年、2016年的半衰期分别为9.5d、9.9d和12.6d、9.8d,安全收获期芒果中甲基硫菌灵的最大残留量为0.993 mg/kg.芒果中甲基硫菌灵残留的慢性膳食摄入风险概率为40.10%,急性膳食摄入暴露量为0.002 5~0.013 0 mg/(kg· bw·d),仅占ARfD的0.25%~1.30%,在可接受范围内,芒果中甲基硫菌灵残留带来的膳食摄入风险极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渣在添加剂和辅助酶作用下的浓醪酶解糖化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纤维质水解产糖的成本高昂是目前纤维素乙醇生产工业化的瓶颈性问题,所以底物在低酶用量条件下浓醪水解糖化的研究值得探讨.该文尝试采用添加剂和辅助酶强化酶解过程,开展分批补料式浓醪底物水解糖化的研究.以碱催化常压甘油有机溶剂预处理甘蔗渣为底物,实验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添加剂浓度为:10 mg/g干基的BSA、25 mg/g干基的吐温20及10 mg/g干基茶皂素,确定木聚糖酶添加量0.6 mg/g干基.为达到总基质浓度350 g/L,实验确立初始基质浓度190 g/L,分别于7h、10 h及13h分别补料60、50及50 g/L.该酶解体系在6 FPU/g干基质条件下酶解48 h的可发酵性糖接近220 g/L,葡萄糖和木糖质量浓度分别高达160.7 g/L和58.7 g/L.分批补料策略依然是实现基质浓醪水解的理想方式,使用添加剂及辅助酶能显著促进纤维基质的浓醪酶解,这为后续纤维素乙醇浓醪发酵提供可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转录因子NF-YB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玉米NF-YB基因家族的功能,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鉴定了玉米NF-YB基因家族,并系统的分析了该基因家族各蛋白的理化性质、基因的染色体定位、保守结构域、基因结构、系统进化、磷酸化位点、启动子和基因组织表达.结果表明:玉米基因组中含有21个NF-YB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均位于细胞核,且不含有跨膜结构.这些基因不均匀地分布于玉米的9条染色体上,均含有高度保守的结构域CBFD_NFYB_HMF,系统进化分析将其分为3类.磷酸化位点分析表明,玉米NF-YB家族存在着大量的磷酸化位点.启动子分析表明,基因家族启动子区域均含有大量的逆境胁迫应答顺式作用元件.组织表达分析发现,至少有18个基因可以进行表达,其中有5个基因表现出组织特异性,不同基因在不同组织、不同时期的表达具有时序性.玉米NF-YB基因家族核心结构域的保守性、基因功能的分化、启动子序列中的大量逆境相关元件、基因表达的差异性,可能都是玉米更好调控自身生长发育和适应逆境的结果.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析玉米NF-YB基因家族的功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 NF-YB基因家族 理化性质 基因结构 启动子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