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专利分析的设施水产养殖发展现状与态势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施水产养殖是中国发展环境友好型养殖业的重要途径。为全面掌握设施水产养殖的研发重点和发展态势,该研究以设施水产养殖所涉及的全球专利数据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全球专利概况、专利技术生命周期、技术主题、创新主体和重点专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球范围内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最多,占比高达79.49%,但核心专利的数量较少,主要被美国、以色列、澳大利亚、荷兰等国掌握。A01K63(装活鱼的容器,例如水族槽)和A01K61(鱼类、贻贝、蜊蛄、龙虾、海绵、珍珠等的养殖)是主要的技术热点领域。当前全球设施水产养殖领域的专利技术研发均处于快速发展期,其中中国从2011年步入快速发展阶段,该时期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显著超过科研机构(包括高校和科研院所),成为最重要的创新主体,然而其他国家和地区近20年的创新主体均以企业为主。通过上述分析明确了中国设施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可为中国设施水产养殖的发展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洋淀不同沉水植物盖度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变化
《水生态学杂志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不同沉水植物盖度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变化规律,为水域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在白洋淀选取了4个盖度水平区域,分别为25%、50%、75%和90%(C-25、C-50、C-75、C-90),对照区域(C-0)结合水体理化参数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评价出沉水植物的最佳盖度。结果表明,沉水植物组均可有效降低水体总氮(TN)、总磷(TP)、溶解性固体总量(TDS)和电导率(SPC),而C-50组的TN和TP浓度最低。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分析发现1)沉水植物组浮游植物种类数高于对照组,各组绿藻门比例最高且均在50%以上;2)C-50组蓝藻门优势种最少且比例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3)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随沉水植物盖度的增加而降低,且占比最大的分别是蓝藻门和绿藻门;4)Margalef指数随盖度增加表现出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而Shannon-Weiner指数和Pielou指数随盖度的增加而增大;5)RDA表明,C-90、C-75和C-0组的浮游植物群落主要受TDS、SPC、pH、叶绿素a、高锰酸钾指数和透明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C-50和C-25组浮游植物群落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小,说明水生态系统较稳定且受环境的影响小。鉴于盖度为50%时,TDS、SPC、TN和TP浓度最低;蓝藻门比例和优势种较低,Margalef指数最高,在水生态保护或修复时,建议沉水植物盖度以50%为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远洋中型单拖渔船中层拖网优化与试验
《农业工程学报 》 202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在中东大西洋海域作业的远洋中型单拖渔船缺乏捕捞小型中上层鱼类手段的现状,该研究通过分析大型中层拖网和中国近海大网目拖网的结构特点和水动力参数,综合大型中层拖网和近海大网目拖网的设计参数,优化设计了网口网目尺寸为12 m、网口周长分别为552、456和360 m共3个规格的试验网,并进行模型试验和海上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在拖速为2.31m/s时,模型试验测得552型试验网(网口周长552m)在L/S袖端间距L与长纲长度S之比为0.35、0.40、0.45 3种水平下的平均阻力为151.82 kN,网口高度为28.74 m;456型(网口周长456 m)的平均阻力为135.60 kN,网口高度为24.96 m;360型(网口周长360 m)的平均阻力为70.76 kN,网口高度为20.20 m。试验船在中东大西洋海域生产试验时,552型试验网平均拖速为2.06 m/s,平均每小时产量为0.13 t,456型试验网平均拖速为2.26 m/s,平均每小时产量为0.77 t,360型试验网平均拖速为2.52 m/s,平均每小时产量为1.13 t。中型拖网渔船使用中层拖网捕捞游泳能力较强的小型中上层鱼类,需要较高的拖速,作业拖速为2.31~2.57 m/s时产量较好。试验网具部分(不计网板、曳纲)的功率消耗占主机额定功率的11%~16%。研究结果有助于设计适合中国远洋中型拖网渔船的中层拖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兴安岭阿尔山迈罕特乌拉蛇绿混杂岩形成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地质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性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精细研究有助于判别蛇绿岩套的类型及构造背景,在追溯和重建古洋盆的构造演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报道了新近在阿尔山西北部发现的迈罕特乌拉蛇绿混杂岩中基性单元的初步定年工作。对选自3件枕状玄武岩以及1件变质辉长岩进行了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它们的年龄和锆石内部结构复杂多样,包含少量的热液锆石和大量捕获锆石,基性特征锆石次之并被定为玄武岩和变质辉长岩的自生锆石,形成时代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枕状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具有LREE富集,类似E-MORB的稀土配分模式,而相对于E-MORB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轻度亏损Ta、Zr等高场强元素。结合枕状玄武岩及变质辉长岩中锆石普遍来自陆壳成因的特点,我们推测迈罕特乌拉蛇绿混杂岩产自古亚洲洋封闭后,由于岩石圈拆沉导致的伸展环境,可能为时空规模都有限的新生陆内小洋盆代表。
关键词: 大兴安岭 迈罕特乌拉蛇绿混杂岩 古亚洲洋 锆石 LA-ICP-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盘流道结构对网箱清洗装备喷嘴流场特性的影响
《渔业现代化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网衣清洗装备分流转盘内部流道结构直接影响了喷嘴射流性能,决定了装备清洗网衣的效果.采用流体力学原理,对直角L型和圆弧L型流道的喷嘴内部流场力学特性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并对流速、压强、空化等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直角L型流道出现流动的分离和附壁现象,内、外两侧均有涡流形成;圆弧L型流道仅外侧有涡流形成;圆弧L型流道与直角L型流道相比,速度变化率更小,喷嘴出口射流速度更大;两种流道的喷嘴内均发生了剧烈的空化现象,圆弧L型流道喷嘴的空化区域面积和最大气相体积分数远大于直角L型流道喷嘴.本研究结果为网衣清洗装备分流转盘内部流道结构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深水网箱;网衣清洗;分流转盘;流道结构;力学特性;数值模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洋激光雷达测量水体剖面偏振信号的仿真模拟
《红外与激光工程 》 202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建立了一个水中激光偏振辐射传输模型,用于模拟分析船载偏振激光雷达水体垂直剖面的偏振探测回波,分析了不同光学参数的水体和激光雷达测量模式下的偏振测量误差。使用高斯分布设置了三种深度分布在10~30 m的低、中、高浓度散射层,其叶绿素a峰值浓度分别为0.1 mg/m~3、1 mg/m~3和10 mg/m~3。模拟了激光发射波长为532 nm,接收视场角为10~1 000 mrad的船载海洋激光雷达的偏振回波信号,并分析了影响偏振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激光在水中的多次散射过程,随着探测深度、叶绿素a浓度和接收视场角的增大,激光雷达接收光信号的单次散射率不断降低,导致激光雷达直接测量的退偏振比的误差随之增大。以100 mrad接收视场角为例,中浓度散射层情况下,在散射层上(0~10 m)、散射层中(10~30 m)和散射层下(30~40 m)的退偏振比相对误差分别为16%、125%、281%;在散射层中,低、中、高三种浓度散射层的退偏振比相对误差分别为54%、125%、731%。视场角从10 mrad增大到1 000 mrad时,退偏振比相对误差逐渐增大,在中浓度散射层情况下,其在散射层上、散射层中和散射层下的变化范围分别为6%~28%、17%~452%和10%~734%。文中结果表明,偏振海洋激光雷达探测水体退偏振比时,由于多次散射过程的影响,传统的退偏振比算法会引入较大误差,有必要在反演算法中对其进行校正,以提高激光雷达的探测精度。
关键词: 海洋激光雷达 偏振蒙特卡洛 水体光学参数 垂直剖面 退偏振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露中高产蛋白酶耐盐菌株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微生物发酵剂和蛋白酶制剂对鱼露进行快速发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鱼露发酵液中分离出的菌株B-2具有耐盐且高产蛋白酶的特性,经VITEK 2 COMPACT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该菌为Bacillus subtilis。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菌株在不同盐环境下的结构,并分析其生长情况,发现该菌株具有很强的耐盐性,在200~300 g/L的盐环境下仍能够保持生长和代谢,并维持较为完整的细胞形态。通过2次响应面试验,确定该菌最适培养基成分为0.57 g/L果糖、13.88 g/L豆粕、5.13 g/L NaCl,最适发酵条件为pH 9.4、温度28.4℃、接种量4.9%。菌株B-2的产酶条件经过优化后,蛋白酶活力为200.63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6.15倍。研究结果表明,菌株B-2具有高产蛋白酶活性和耐盐的特点,有望为鱼露的快速发酵提供一种高效的发酵剂和酶制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底地下水排放对南黄海沿岸海水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环境科学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南黄海沿岸岸滩采集海水样品,将同位素地球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探讨海底地下水排放(submarine groundwater discharge, SGD)对沿岸海水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南黄海沿岸水体微生物优势类群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蓝细菌门、疣微菌门、厚壁菌门等.海水中较高浓度的镭同位素活度极有可能是由近岸海底地下水排放过程导致.沿岸海水中的224Ra活度与营养盐浓度、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及丰富度具有相对同步的变化规律.溶解氧对海水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p<0.05),海底地下水排放输入的高浓度溶解无机氮、溶解硅酸盐可能是影响沿岸海水中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表明,海底地下水排放对沿岸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滁河襄河口至马汊河段冬春季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滁河水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于2015年12月和2016年5月对滁河襄河口至马汊河段鱼类进行了2次调查,共采集鱼类45种,隶属于6目13科36属,其中55.56%为鲤科(Cyprinidae)鱼类。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该群落多样性空间差异显著,季节差异不明显。滁河水域鱼类群落优势种为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棒花鱼(Abbottina rivularis)、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和似鳊(Pseudobrama simoni)。4种摄食功能群中,杂食性和碎屑食性鱼类物种数比例较高,占总物种数的63.04%;3种生态类群中,淡水定居性鱼类占绝对优势(89.13%);3种栖息水层类型中,底层鱼类物种数比例较高,为45.65%。大型经济鱼类占总渔获物比例小,相对重要性指数(IRI)低。以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分析群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4个不同河段间鱼类多样性有所差异,下游河段鱼类多样性较低,清流河与来安河水域居中,上游河段较高;不同季节间鱼类群落存在明显重叠,几乎不分离,不同河段间鱼类群落分离程度相对较高。鱼类群落结构存在的显著差异主要与鲫、鲤、棒花鱼和黄颡鱼等优势种空间分布差异有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碎屑岩储层碳酸盐胶结物成因研究进展
《海相油气地质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碎屑岩储层碳酸盐胶结物的基本特征、物质来源、成因机制进行系统梳理和论述,总结了不同机制下碳酸盐胶结物的分布规律,并强调了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碳酸盐胶结物具有多类型、多期次和多种分布形式的特征,其物质来源可分为内源和外源2种类型。碳酸盐胶结物可以由砂泥岩协同成岩作用、蒸发作用、生物碎屑溶解再沉淀作用、沉积速率控制作用、热对流作用、深部热流体作用等机制形成。在陆相碎屑岩储层中,砂泥岩协同成岩作用是形成碳酸盐胶结的最重要机制;但在海陆过渡相—海相地层中,除了砂泥岩协同成岩作用外,生物碎屑溶解再沉淀作用、沉积速率控制作用也是重要的碳酸盐胶结物形成机制。不同成因机制下形成的碳酸盐胶结物的矿物类型及特征、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存在差异。碳酸盐胶结物成因分析应注意利用δ13C值判断物质来源的不确定性;应重视层序地层和沉积环境在海陆过渡相—海相地层中对碳酸盐胶结的作用;应注意相同的矿物类型(如"铁白云石")或相似的分布特征(如"顶钙")成因的多解性。
关键词: 碳酸盐胶结 物质来源 成因机制 分布规律 碎屑岩储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