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龙粳57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为明确水稻品种龙粳57的适宜栽培模式,以糯稻品种龙粳57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种植密度(20和24穴·m-2)、4个施氮量[0 kg·hm-2(N0)、115 kg·hm-2(N1)、138 kg·hm-2(N2)和161 kg·hm-2(N3)],探究种植密度与施氮水平对糯稻品种龙粳57不同时期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种植密度条件下,氮肥施用水平对不同时期叶面积指数、光合势、茎鞘物质输出率、穗数、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影响显著;同一施氮水平下,增加种植密度后龙粳57的不同时期叶面积指数、茎鞘物质输出率、穗数、千粒重、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应根据品种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以便更好地发挥品种特性,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养分利用效率,从而获得更高的产量.综合产量指标和氮素利用效率得出,龙粳57的适宜栽培模式为密度24穴·m-2,施氮量115 kg·hm-2.
关键词: 水稻;种植密度;施氮水平;生长发育;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温室栽培桃树快速成园技术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为解决黑龙江省桃树温室栽培的技术问题,将多年集成的高寒地区果树苗木提早结果技术与温室桃树生产栽培实际相结合,总结出黑龙江省温室栽培桃树快速成园技术.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可实现温室桃树当年定植,当年形成树冠,当年成花,第2年结果.使用该技术后,苗木经过逾210 d的生长,秋季树干平均粗度可达27.03mm,平均树高1.92m,平均冠层厚度1.48m,主干平均着生枝条数量20.17条·株-1,平均花芽量51.74个·株-1.第2年91.4% 的桃树可实现开花结果.
关键词: 日光温室;桃树;快速成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1-2019年黑龙江省大麻生产变化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大麻是黑龙江省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年播种面积占全国一半左右.探明黑龙江省大麻种植面积、总产及单产变化趋势,解析气象环境因素对大麻产量的影响,对于黑龙江省大麻的科学区划布局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了黑龙江省2011-2019年大麻的播种面积、总产和单产的时空变化趋势,并探讨了大麻单产与主要气象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麻播种面积年均增长2 096.5 hm2,总产年均增长12 696.6 t,大麻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黑河市、绥化市、齐齐哈尔市、大庆市等区域,新增区域主要分布在齐齐哈尔市、哈尔滨市和牡丹江市.各地单产的变化幅度较大,变幅为58.2~10 178.6 kg·hm-2.黑河市、绥化市、大庆市等大麻传统主产区的单产高且稳定,一般为5 000~10 000 kg·hm-2.而新增区域的单产较低,哈尔滨市和齐齐哈尔地区的平均单产低于3 500 kg·hm-2,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大麻单产与5-9月的≥10℃活动积温和5-9月的累计降水量呈正相关,与5-9月的太阳总辐射呈负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现阶段不同区域的单位面积产量高低主要取决于栽培技术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工业大麻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大麻的种植历史久远,工业大麻是一种极具经济价值的纤维型农作物,在纺织、造纸、美妆用品、医药和保健食品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工业大麻的生产现状、经济价值、限制工业大麻产业发展的因素和品种选育等方面阐述了当前我国工业大麻产业的制约因素.随着我国对工业大麻合法化种植政策体系的逐步完善,工业大麻研究的进一步成熟,以及利用植物基因工程和基因编辑技术等手段将选育出更多适宜不同产区、不同用途的高产优质品种,促进工业大麻产业良性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哈尔滨地区早开堇菜叶斑病的病原菌鉴定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早开堇菜(Viola prionantha Bunge)又名早花地丁,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是一种美丽的早春观赏植物.2020年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发现一种早开堇菜叶斑病,为了明确引起这种病害的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再通过柯赫氏法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引起哈尔滨地区早开堇菜叶斑病的病原菌为楸子茎点霉(Didymella pomorum),它的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长椭圆形,大小为4.60~8.06 μm×2.38~3.81 μm,该病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丝浓密,呈绒毛状.本研究报道的关于楸子茎点霉引起的早开堇菜叶斑病为首次报道,今后要加强对早开堇菜叶斑病发生规律和防治药剂筛选的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齐齐哈尔地区抗根肿病大白菜品种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中国瓜菜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大白菜根肿病流行地区的抗病、丰产品种,减轻根肿病对当地秋白菜产业造成的威胁,对引自国内外的13个抗根肿病秋白菜品种进行抗病性鉴定、农艺性状调查和产量评价。结果显示,13个品种中有3个品种表现为免疫,8个品种表现为高抗。综合株高、球形指数、产量、净菜率、抗病性等性状分析,且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情况下,筛选出3个白菜品种,分别为y78、CR589和金锦。其中,金锦品种对齐齐哈尔地区根肿病表现为免疫,且产量较高,折合667 m~2产量可达6 199.76 kg。综合分析,供试品种金锦在抗病性、产量和品种特性方面表现优异,可作为齐齐哈尔地区秋白菜抗根肿病的优质材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和方式对油莎豆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种植密度和方式对油莎豆光能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于2017-2018年选取黑油莎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种植密度为主区,分别设置9万(A1)、11万(A2)和13万株·hm-2(A3);以种植方式为裂区,分别设置110 cm垄上三行(小行距30 cm)(B1)、65 cm垄上双行(小行距20 cm) (B2)和45 cm垄上单行(B3).测定不同处理下油莎豆植株的生长指标、群体叶面积指数、透光率、叶绿素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生物量和产量.结果 表明,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对植株生长、叶片光合性能及块茎产量有显著影响.A1密度下,群体叶面积指数在块茎生长后期达到最大值;而A2、A3密度下,在块茎生长中期已达最大值.A1、A2、A3密度下,冠层和下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分别在块茎生长后期、生长中期和形成期达到最大值.块茎生长中期,A2B1处理冠层和下部叶片平均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净光合速率均最高.同一种植模式下,不同种植密度处理的群体产量表现为A2>A3>A1,且处理间差异显著.结合种植模式,即A2B1处理的群体产量最高,为7469.81 kg· hm-2.综上所述,合理密度结合宽窄行种植,是实现作物群体结构优化并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挖掘寒地油莎豆产量潜力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油莎豆;群体结构;光合特性;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纹枯病离体接种鉴定技术因子量化试验
《江苏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建立精准的水稻纹枯病离体叶片接种鉴定技术,在实验室内完成接种鉴定相关技术因子的量化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后72 h发病基本完全,可以进行数据调查;以菌丝块为接种体,供试水稻发病速度适中,品种间抗感性差别明显;接种叶片长度为30 cm,各水稻品种病斑面积占比介于13.78%~22.56%,可以满足病斑扩展需求;叶片背面接种发病偏慢,仅为同期正面接种病斑面积的24.28%~32.09%;接种温度30℃最利于发病,病斑面积占比介于13.98%~22.55%;接种相对湿度85%最利于发病,病斑面积占比介于13.91%~23.07%;接种光照时间14 h最利于发病,病斑面积占比介于13.52%~22.97%.此外,本文还应用田间嵌入接种鉴定技术对供试水稻品种的抗性进行了复检,二者的试验结论趋势一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