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香稻新品种龙稻203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为促进香稻新品种的推广及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香稻新品种龙稻203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龙稻203是以五优稻4号为母本,绥粳4号为父本,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香稻新品种,于2020年7月15日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黑审稻20200053.2019年,龙稻203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申请号20191006401;2020年,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公告号CNA030964E.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000.7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6.7%;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780.7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8.0%.该品种在适应区域从出苗到成熟生育日数140 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700℃左右.在多年的生产鉴定试验中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优良的米质及抗倒伏等特性.
关键词: 香稻;龙稻203;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行距和密度对工业大麻生长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为完善纤维型工业大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本研究以纤维型工业大麻品种"汉麻5号"为试验材料,设置行距R1(15.0 cm)和R2(7.5 cm),以及种植密度D1(300万粒·hm-2)、D2(350万粒·hm-2)、D3(400万粒·hm-2)、D4(450万粒·hm-2)和D5(500万粒·hm-2),分析不同行距和密度配置对工业大麻相关农艺性状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期内工业大麻株高、茎粗和根长总体在R1D4处理下表现最优,分别较其他处理显著增加8.59% ~56.01%、2.90% ~82.81% 和32.56% ~113.31%.R1D4处理的植株干物重在苗期和开花期表现最优,较同时期各处理显著增加9.56% ~261.21 g和75.96~346.25 g;工艺成熟期植株干物质积累在R2D4处理下达到最大值.综合分析得出行距15 cm,密度450万粒·hm-2为齐齐哈尔市克山地区"汉麻5号"适宜的高产栽培方式组合.
关键词: 工业大麻;行距;密度;农艺性状;干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龙牧1号羊草不同生态区域生产性能研究
《中国饲料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解决松嫩平原优质羊草(Leymus chinensis)种质资源匮乏的问题,自1996年起,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牧草育种课题组历经18年,育成了龙牧1号羊草新品系,以中科1号羊草和吉生1号羊草为对照,于2017年进行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同时在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开展了生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生产试验中,龙牧1号羊草的越冬率为99%~100%,其中在佳木斯市的干草产量最高,为11896.15 kg/hm2.在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中,龙牧1号羊草产量最高,为6536.80 kg/hm2,与中科1号羊草和吉生1号羊草相比,分别增产10.01%、9.13%,其中在吉林白城的产量最高,为10268.33 kg/hm2.鉴于龙牧1号羊草的耐寒适应性较强,饲草产量较高,可作为东北寒区人工草地建植、退化草原改良的优质牧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3.5%环磺酮·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防治玉米田一年生杂草效果与安全性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为明确23.5%环磺酮·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对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的防效及最佳用量,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3.5%环磺酮·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在有效成分用量为564.0,634.5,705.0和1 269.0 g:hm-2的条件下,施药后30 d,对玉米田一年生杂草总平均株数防效分别为95.0%、97.2%、99.0%和100.0%;总草平均鲜重防效分别为97.5%、98.9%、99.6%和100.0%,与空白对照相比,玉米增产率分别为99.9%、102.7%、103.0%和103.9%.由此可知,23.5%环磺酮·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在本试验剂量下,于玉米苗后、杂草2~4叶期进行茎叶喷雾处理,对玉米安全,除草效果好,有增产作用,可作为玉米田主要除草剂使用.推荐的23.5%环磺酮·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防治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的适宜施药剂量为160~180 mL·(666.7 m2)-1,即有效成分用量为564~705 g:hm-2.
关键词: 23.5 环磺酮·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 玉米 杂草防效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集束丸粒化种子直播对水稻茎秆形态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为了明确水稻集束丸粒化种子直播群体的特点,本研究采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制的集束种子配方生产的水稻集束丸粒化种子为试材,调查集束种子和裸籽直播对水稻茎秆形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裸籽直播,集束丸粒化种子直播群体茎秆第1、2节间显著伸长;第3、4节间长显著和极显著缩短,群体的株高降低;节间直径和节直径均显著或极显著增加,并且由上至下幅度呈递增趋势.集束种子直播群体有效分蘖穗数、穗颖花数、穗实粒数、千粒重显著增加,同时空粒数和空秕率亦有所增加.使用集束种子直播显著和极显著地促进了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发育,二次枝梗发育优势更加显著.集束种子直播田,种子播量可节约55% 左右,成苗率达95% 左右,抗稻瘟病和抗倒伏性均大幅度提高.群体茎数动态曲线表明,集束种子直播群体平均穴茎数和平方米茎数呈更加合理的动态规律,且有效穗率显著提高.中后期株高增速相对裸籽直播明显下降,表明集束种子直播群体竞争性生长压力较低,可改善群体内部竞争环境,对提升产量具有绝对的优势.
关键词: 水稻;集束;丸粒化种子;直播;群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2019年新育成水稻品种品质性状分析
《农学学报 》 2022
摘要:为明确黑龙江省最新水稻品种品质特性及优质米情况,选取2019年新审定的粳稻品种52份,对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胶稠度、食味值等指标进行化验检测.结果表明,二级优质米标准达标率为100%,不同积温区水稻品种均表现为垩白米粒率和垩白度变异较大.在品质改良过程中第一积温区需注重提高糙米率和整精米率,第二和第三积温区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有待提高,第四积温区垩白米粒率和垩白度需要降低,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应适当提高.通径分析表明对食味值直接贡献最大的是垩白度,其次是粗蛋白和胶稠度.黑龙江省2019年新审定水稻品种米质优良,为食味值提高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蛋白杂交大豆吉育645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大豆科技 》 2022
摘要:吉育645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以不育系JLCMS234A为母本,恢复系JLR9为父本,采用三系法经多年鉴定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抗病杂交大豆新品种。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94 cm左右,百粒重20~22 g,生育日数120 d左右,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10℃活动积温2 550℃区域种植。2018―2019年参加黑龙江省品种区域试验,两年12点平均产量3 026.8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26增产15.40%。2019年参加黑龙江省7点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818.6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26增产11.60%。该品种产量性状突出,平均蛋白质含量达44.77%,属于高蛋白含量大豆品种,2021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为黑审豆2021001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胁迫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现代化农业 》 2022
摘要:该研究明确了在黑河地区的土壤环境和气候条件下大豆的施肥模式,总结了大豆施肥的科学配比,进一步明确了黑龙江省黑河地区大豆的生育特性及生长特点,对实现黑河地区大豆的高产优质,提高农民的种植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含水量对镉胁迫下油豆角生长发育及镉积累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为改善镉胁迫下保护地油豆角品质,降低重金属镉在油豆角内的积累量,以黑龙江省主栽油豆角品种"将军"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式,模拟在1.5 mg·kg-1镉胁迫下,调查不同土壤含水量对油豆角植株高度、主茎粗度、单株产量、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蛋白质(Pr)含量,以及植株各部分镉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在80%~90%时,以上各指标均优于其他处理,可溶性糖、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丙二醛、脯氨酸含量降低,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和其他处理,且叶片、果实、根部的镉含量均最低.表明,适当漫灌能够改善隔胁迫下油豆角的生长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