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钟鹏 1 ; 苗丽丽 1 ; 刘杰 1 ; 王建丽 2 ; 陆海燕 1 ; 于洪久 1 ; 张楠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村能源与环保研究所
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
关键词: 油莎豆;群体结构;光合特性;产量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ISSN: 1008-0864
年卷期: 2022 年 24 卷 003 期
页码: 186-19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研究种植密度和方式对油莎豆光能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于2017-2018年选取黑油莎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种植密度为主区,分别设置9万(A1)、11万(A2)和13万株·hm-2(A3);以种植方式为裂区,分别设置110 cm垄上三行(小行距30 cm)(B1)、65 cm垄上双行(小行距20 cm) (B2)和45 cm垄上单行(B3).测定不同处理下油莎豆植株的生长指标、群体叶面积指数、透光率、叶绿素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生物量和产量.结果 表明,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对植株生长、叶片光合性能及块茎产量有显著影响.A1密度下,群体叶面积指数在块茎生长后期达到最大值;而A2、A3密度下,在块茎生长中期已达最大值.A1、A2、A3密度下,冠层和下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分别在块茎生长后期、生长中期和形成期达到最大值.块茎生长中期,A2B1处理冠层和下部叶片平均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净光合速率均最高.同一种植模式下,不同种植密度处理的群体产量表现为A2>A3>A1,且处理间差异显著.结合种植模式,即A2B1处理的群体产量最高,为7469.81 kg· hm-2.综上所述,合理密度结合宽窄行种植,是实现作物群体结构优化并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挖掘寒地油莎豆产量潜力提供理论依据.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畜禽归芪益母汤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刘雪松;张艳;薛沾枚;孟维珊;陈曦;王爽;杨旭东;罗天瑶;姚爽;张国华;钟鹏
关键词:畜禽归芪益母汤;生长性能;免疫性能;抗氧化;调节菌群
-
饲用高粱利用关键技术及效果评价
作者:王佳;钟鹏;姚爽;李旭业;吴宪;金永顺;朱中华;徐婷婷;王宇
关键词:饲用;高粱;种植要点;关键技术;效果评价
-
甘草提取物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作者:牟林林;张冬梅;尤佳;庄煦;申忠宝;韩微波;刘泽东;王建丽
关键词:甘草;活性成分;生物学功能;动物生产
-
干旱胁迫对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
作者:王晓龙;杨曌;来永才;柴华;李莎莎;徐艳霞;吴玥;王建丽
关键词:苜蓿;萌发期;抗旱性;隶属函数法
-
一起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副结核分枝杆菌和弯曲杆菌共感染的诊治
作者:陈亮;沈思思;冯万宇;张蕾;兰世捷;苗艳;李丹;刘雪松;江波涛;钟鹏;于辰龙
关键词: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副结核分枝杆菌;弯曲杆菌;共感染;诊治
-
黑龙江高纬寒地饲草产业现状与展望
作者:王建丽;牟林林;庄煦;尤佳;张冬梅;李佶恺;邸桂俐;申忠宝;韩微波
关键词:饲草;产业;现状;问题;发展
-
耕作与秸秆还田深度变化对不同土层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于洪久;王根林;段衍;刘峥宇;时妍;刘沣漫;王伟;邱广伟;孙磊;李玉梅
关键词:秸秆还田;耕作;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土壤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