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西北粳稻花药离体培养与再生的研究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稳定、高效的西北粳稻花药培养再生体系,以22个西北粳稻品种的花药为材料,N6和A4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基因型、培养基、激素、碳源的种类和浓度对花药离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对西北粳稻花药培养的影响较大,参试材料中‘3279’的培养效果最好;A4培养基的培养效果优于N6;诱导愈伤组织中2,4-D浓度因基因型不同而不同,其范围在1~3 mg/L之间;花药培养以蔗糖为碳源时效果最好,而蔗糖浓度为60 g/L时培养效果最好;麦芽糖虽然有利于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但绿苗分化率较低。


宁夏水稻旱育秧立枯病病原菌的初步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宁夏8个市县采集旱育秧立枯病病样550份,分离后获275株菌,分属8属真菌:①镰孢属(Fusari-um),占53.1%;②腐霉属(Pythium),占22.5%;③丝核属(Rhizoctom),占1.5%;④蠕孢属(Bipolaris),占2.5%;镰格孢菌(Alternaria)28株,占10.2%;青霉菌(Penicillium)13株,占4.7%;根霉菌(Rhizopus)9株,占3.3%;木霉菌5株,占1.8%。经对镰孢菌、腐霉菌、丝核菌致病性测定表明,不同病菌的致病力和引起的症状类型有一定差异。3个属的病菌均能引致稻苗的黄枯、青枯,并且伴随茎基部褐色病斑;引起矮化的是镰刀菌和腐霉菌;引起徒长的主要是镰刀菌。镰刀菌发病率75.4%,腐霉菌发病率41.5%,丝核菌发病率12.9%。
不同供钾水平对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宁夏惠农区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供钾水平对芹菜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钾肥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与对照比较各处理增产率在11.4%~19.1%之间;钾肥利用率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降低,各处理在41.1%~53.9%之间,以施K量75 kg/hm2处理钾肥利用率最高。施钾量在225kg/hm2范围内,增施钾肥均可以提高芹菜的vC含量;施钾均可降低芹菜硝酸盐的浓度,各处理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6.2%、45.9%、18.9%、13.5%。扣除肥料投入成本,K150处理增收额和纯收入均为最高,分别是9700元/hm2和6800元/hm2。综合考虑芹菜的产量品质因素,当地芹菜合理的施钾量应为150 kg/hm2。


不同产地宁夏枸杞特征化学成分及营养成分比较
《中国蔬菜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以产自银川芦花台园艺场和中宁县的宁夏枸杞宁杞1号入药果实和叶为评价器官,比较了其特征化学成分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枸杞果实中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含量较高,枸杞叶中天冬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含量较高。两产地的枸杞果实中各种氨基酸含量各有高低,但差异都不明显;枸杞叶中一些氨基酸含量要高于枸杞果实,如苏氨酸、甘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和色氨酸。甜菜碱含量中宁县枸杞风干果比芦花台枸杞风干果高44.2%;多糖含量芦花台枸杞风干果和风干叶均略高于中宁县枸杞风干果和风干叶;VC含量芦花台枸杞风干果和风干叶均明显高于中宁县枸杞风干果和风干叶。不同干燥方式下,枸杞冻干果胡萝卜素损失较大,风干果损失较小;而VC含量则是冻干果损失较小,风干果损失较大。


生物农药对小十三星瓢虫的敏感性测定
《北方园艺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在室内条件下采用喷雾法,以10%吡虫啉做对照,分别测定2种生物农药1.8%阿维菌素乳油、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对小十三星瓢虫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毒性大小依次为阿维菌素>苦参碱>吡虫啉(对照药剂)。阿维菌素的毒力最高为LC503.71807 mg/L是对照药剂的3.96倍,其次苦参碱LC504.18463 mg/L是对照药剂的3.52倍,说明生物农药对小十三星瓢虫比较敏感,生物农药毒力高于对照药剂吡虫啉(新烟碱类)的毒力。


两种钾源对马铃薯养分累积和产量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对马铃薯合理施用钾肥提供依据,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两种不同类型钾源(硫酸钾与氯化钾)对马铃薯养分累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钾肥可以提高马铃薯苗期与花期植株中钾的含量,马铃薯花期硫酸钾和氯化钾处理植株中钾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8.0%和3.5%。与对照比较,硫酸钾与氯化钾处理产量分别增产7.1%和12.0%,淀粉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9.4%和14.5%。两种钾源间比较,氯化钾处理要优于硫酸钾处理,氯化钾处理马铃薯产量和淀粉含量均高于硫酸钾处理。在本试验条件下,可以用氯化钾肥料替代硫酸钾,不会对马铃薯产生负面影响,但用量不宜超过本试验条件下的90 kg/hm2。


甘草胭脂蚧药剂防治与农业防治协调控制技术研究
《中国植保导刊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有效控制甘草重大害虫—甘草胭脂蚧,本文开展了甘草胭脂蚧药剂防治与农业防治协调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甘草不同种植深度对甘草胭脂蚧的寄生和扩散影响较大,10cm深时甘草胭脂蚧寄生数量最多,为14.8头/株,扩散距离最远,为18.6cm,其次为15cm、20cm深,25cm深甘草胭脂蚧寄生数量、扩散距离均显著少于、短于10cm、15cm深的,分别为2.8头/株和10.4cm。药剂防治结果表明,药后15d,鱼藤酮对甘草胭脂蚧的防效最好,校正虫口减退率可达94.13%,其次为啶虫脒、烟碱,吡虫啉相对较低;药后30d,鱼藤酮的防效为60.56%,持效期较长。可见,甘草深种植结合有效药剂防治,对甘草胭脂蚧起到很好地协调控制作用。


油桃设施促早栽培品种比较试验
《北方园艺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引进早油2号、中油桃4号、中油桃5号、早油蟠桃、红山灯、丽春、超红珠、曙光、大早红9个品种进行日光温室促早栽培。结果表明:采用常规环境调控措施,在宁夏银川地区提前75d成熟。各品种以大早红和早油蟠桃成熟较早,红山灯产量最高,口味也较好且色泽艳丽,着色度较高,香味浓郁,其次为中油4号、中油桃5号、丽春。


不同人工干扰条件下枸杞园害虫的风险性评估与防治策略
《应用生态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农田生物群落害虫亚群落中,成灾性害虫爆发的事件多为群落内部与环境的不稳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建立了枸杞害虫风险评估体系的2亚体系、5方面、14个指标的综合评价系统,并同时运用害虫风险指数法与经验公式法对宁夏不同人工干扰条件下枸杞园主要害虫进行了风险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自生园枸杞瘿螨、枸杞蚜虫、枸杞木虱为频发性成灾害虫,枸杞负泥虫、枸杞实蝇、枸杞红瘿蚊、枸杞蛀果蛾为偶发性成灾害虫;有机园频发性成灾害虫与自生园一致,枸杞裸蓟马、枸杞红瘿蚊、枸杞蛀果蛾为偶发性成灾害虫;化防园枸杞瘿螨、枸杞蚜虫、枸杞木虱、枸杞裸蓟马为频发性成灾害虫,枸杞红瘿蚊、枸杞蛀果蛾为偶发性成灾害虫.对枸杞园害虫亚群落的分割为最优5分割,分别为萌芽期、盛发Ⅰ期、休眠期、盛发Ⅱ期和衰退期.相关系数矩阵表明,不同人工干扰条件下枸杞园害虫种群动态显著相关,说明不同人工干扰条件下枸杞园害虫种群动态基本一致,每年均有两个建群期,一个指数增长期.综上确定萌芽期中后期至盛发Ⅰ期前期、盛发Ⅰ期中期、休眠期晚期至盛发Ⅱ期前期为最佳防治阶段,是控制害虫的关键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