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作物种类对中国2种典型土壤中铜锌有效性的影响
《环境污染与防治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阐明不同作物对土壤铜锌有效性的影响,采集2种典型土壤——红壤和黄泥土,人工制成铜锌单一与复合污染的土壤(铜为50mg/kg、锌为200mg/kg),进行盆栽试验,观察了小麦、油菜、番茄和小白菜4种作物的生物量、铜锌浓度及土壤有效态铜锌浓度。结果表明:(1)在2种土壤上,4种作物的生物量均小于没有污染的对照,且铜锌复合污染的作物生物量总体上比铜锌单一污染的低;(2)4种作物在红壤和黄泥土上种植对土壤有效态铜、锌浓度影响的趋势一致,均为种植番茄后铜锌污染土壤的有效态铜、锌浓度最高,油菜和小白菜次之,小麦最低,即番茄>油菜和小白菜>小麦,与作物中铜、锌浓度以及富集系数的高低顺序完全相反;(3)对照、铜锌单一与复合污染土壤pH变化均不甚明显;(4)作物对土壤铜锌有效性的影响并不只是通过提高土壤pH来降低有效态铜、锌浓度,对铜锌的吸收富集作用是降低其有效性的主要机制之一。
不同农艺措施下温室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日光温室随种植年限增加,土壤质量退化的问题,研究了5种不同的农艺处理措施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用菊花和番茄轮作、番茄嫁接2个处理对提高不同土壤酶活性的效果显著;夏季石灰氮消毒处理对提高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效果显著;夏季填闲大葱对前季作物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大于后季作物。番茄产量与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可以作为设施蔬菜敏感的土壤酶学指标。在难以进行轮作的以番茄生产为主的地区,采取嫁接栽培能有效提高土壤酶活性;在有条件轮作地区,采取食用菊花与番茄轮作,对提高土壤酶活性和栽培效益方面有积极作用。


海原小茴香优良品种筛选及挥发油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种子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海原引种不同产地(甘肃、内蒙和山西)高产优质小茴香与当地品种中挥发油含量及化学成分的差异性,为海原小茴香优良品种筛选及丰产栽培提供参考数据。方法:以挥发油的收率(%)为指标,选择药材粉碎度(A)、加水量(B)、浸泡时间(C)、提取时间(D)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实验法L9(34),确定小茴香中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利用最佳提取方法提取引种海原不同产地小茴香品种中的挥发油,并结合GC-MS分别测定其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及含量。结论:小茴香中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是将药材粉碎40目,加水12倍,浸泡1h,提取9h;不同产地小茴香品种中挥发油含量不同,其顺序:山西>海原>甘肃>内蒙;不同产地小茴香品种中所含挥发油成分相同,但含量略有差异。


3种植物枯落物水提液对达乌里胡枝子幼苗生长的作用
《草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研究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3种主要草地植物(长芒草Stipa bungeana、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davurica、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枯落物水提液对达乌里胡枝子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分数处理下,3种植物水提液对达乌里胡枝子幼苗伸长和全株质量均有明显抑制作用,长芒草和茵陈蒿水提液在高质量分数时对达乌里胡枝子幼苗根质量有抑制作用,对根长影响不明显,达乌里胡枝子枯落物水提液仅在高质量分数下对其自身幼苗干质量和根长有显著影响。说明3种牧草的枯落物水提液对受体物种存在明显的抑制潜势,且对质量分数效应有敏感响应。


膜处理技术在农村饮水安全中的应用
《湖北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简要介绍了宁夏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和膜处理技术,以及利用膜处理技术进行苦咸水、高氟水净化的研究成果。实践表明,膜技术能够较好地处理农村各类劣质水源,使群众喝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非常适用于农村饮用水净化处理。


小麦种质资源宁春4号的研究和利用
《麦类作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品种宁春4号不仅是中国的一个优良春小麦品种,也是一个优异的种质资源。它含有来自美洲、欧洲、亚洲、澳洲优良小麦品种的遗传物质,含有Rht2等基因,具有1、17+18、5+10优质HMW-GS组合,以及Glu-A3b、Glu-B3f优质LMW-GS组合,属于非1BL/1RS易位系小麦品种。与其他宁夏春小麦品种相比,宁春4号在不同生育期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缓降期内的平均叶绿素含量均最高;光饱和点最小;从孕穗期至开花期旗叶光合速率日平均值、最高值最大。宁春4号与部分小麦近缘属种杂交表现出较高的可杂交性,利用其做亲本与其他小麦杂交已选育出一批优良品种。由于长期坚持对宁春4号小麦品种提纯复壮,使其在生产上28年不衰退。宁春4号是一种兼性类型的小麦品种,现已筛选出冬性宁春4号,品质有较大的改善。
关键词: 小麦 种质资源 宁春4号 谷蛋白亚基 远缘杂交 遗传类群


壳聚糖涂膜对枸杞鲜果常温保鲜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壳聚糖涂膜对枸杞鲜果保鲜的作用。[方法]以"宁杞1号"枸杞鲜果为试验材料,在常温下,用不同浓度壳聚糖对枸杞鲜果进行涂膜,探讨其对枸杞鲜果失重率、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的影响。[结果]浓度为1.25%的壳聚糖涂膜枸杞鲜果的腐烂指数和失重率在所有处理中最低,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所有处理中最高,保鲜效果最好。[结论]壳聚糖涂膜液处理有利于枸杞鲜果保鲜。


钩腺大戟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大戟科大戟属植物钩腺大戟(Euphorbia sieboldianaMerr et Decme.)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等色谱技术分离化合物,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特征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钩腺大戟根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β-香树脂醇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 I)、2,4-二羟基-6-甲氧基-3-醛基-苯乙酮(2,4-dihydroxy-6-methoxy-3-alde-hydoacetophenone,Ⅱ、1-(2,4-二羟基-6-甲氧基-3-甲基)-苯乙酮[1-(2,4-dihydroxy-6-methoxy-3-methylphenyl)ethanone,Ⅲ]、3-甲氧基-4-羟基-反式苯丙烯酸正十八醇酯(octadecanyl-3-methoxy-4-hydroxy-benzeneacrylate IV)、β-谷甾醇(-βsitosterol,V)、二十八烷醇(1-octacosanol,VI)。[结论]所分得的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采收期和品种对枣果实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以灵武长枣、冬枣和梨枣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灵武长枣果实品质的影响;以及在同一采收期下,灵武长枣、冬枣和梨枣在低温贮藏前后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灵武长枣在不同采收期中,全红果的果肉硬度小于大半红果,头蓬果高于三蓬果;全红果的可溶性固形物、蔗糖、可溶性果胶含量均高于大半红果;三蓬果的葡萄糖、果糖含量高于头蓬果,头蓬全红果的蔗糖、总糖含量高于三蓬全红果;抗坏血酸含量在各个采收期变化不明显。同一采收期的灵武长枣、冬枣和梨枣,在贮藏95天后,3个品种的果肉硬度、抗坏血酸、可溶性固形物、蔗糖、总糖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梨枣的果肉硬度、抗坏血酸含量下降均最多;灵武长枣采收时抗坏血酸含量最高且降解最少;冬枣蔗糖含量下降了88.5个百分点;灵武长枣、冬枣可滴定酸含量有所增加,而梨枣出现下降;冬枣的果糖上升了113.6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其他2个品种,是贮藏后风味更为浓甜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