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216条记录
晚熟苹果新品种‘金钟’

园艺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苹果新品种‘金钟’由‘白龙’的自然实生后代中选育而来,果形端正,果面黄绿色,风味香甜,肉质细脆,平均单果质量239.8g,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3%,抗病性、丰产性、耐贮性均优于当前主栽品种。

关键词: 苹果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杀菌剂筛选

华北农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表明,己唑醇、戊唑醇抑制小麦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活性明显高于多菌灵、甲基硫菌灵、萎锈灵、嘧菌酯、咪鲜胺、啶菌恶唑、井冈霉素、甲基立枯磷、五氯硝基苯、恶霉灵、福美双、百菌清、丙森锌、代森锰锌;5%己唑醇微乳剂、12.5%戊唑醇水乳剂及25%阿米西达悬浮剂对麦苗上纹枯病菌的毒力高于50%多菌灵可湿粉、70%甲基硫菌灵可湿粉、5%井冈霉素可溶粉、40%达科宁悬浮剂、25%敌力脱乳油、40%氟硅唑乳油、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20%甲基立枯磷乳剂、40%卫福悬浮种衣剂和50%福美双可湿粉;福美双与己唑醇混配抑制小麦纹枯病菌增效,1∶10为最佳配比,依此配成44%己唑醇.福美双可湿粉600~1 200倍稀释液喷雾土壤及浸种未抑制小麦生长及推迟小麦出苗。

关键词: 杀菌剂 小麦纹枯病菌 毒力 增效作用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河流域棉花品种产量性状时间序列的ARIMA模型预测研究

棉花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Box-Jenkins建模原理,采用ARIMA(p,d,q)动态模型对黄河流域棉花品种主要产量性状的时间序列进行了拟合及预测研究。结果显示,所建模型的残差序列均为白噪声,AIC<274.425,模型拟合值与实际值的相关系数为0.9478~0.9767,拟合度为89.83%~95.39%,表明组建的ARIMA(p,d,q)模型结构合理、拟合效果好;两年试验结果,相对精度95.60%~99.75%,表明运用该种模型对棉花品种各产量性状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进行拟合及预测是可行的,为育种者及时了解棉花品种的发展动向和前景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途径。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棉花 品种 时间序列 ARIMA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钙素营养与套袋苹果苦痘病的关系

果树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苹果套袋后苦痘病加重的原因,以富士苹果为试材,对果实发育过程中钙、氮含量的变化规律,果实幼果期和成熟期钙总量,套袋后果实微环境湿度变化及不同有机质果园苦痘病发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未套袋苹果果实在幼果期吸收钙量占成熟果实总钙量30%左右,后期占70%左右,套袋影响了果实对钙的吸收;套袋使袋内湿度增加,果实表面蒸腾作用降低,使果实对钙的吸收受到影响;同时套袋果氮含量一直高于未套袋果,N/Ca增大,促成了苦痘病的发生。增加果园有机质含量,可以改善根际钙离子供应,降低苦痘病的发生。

关键词: 套袋苹果 苦痘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港地区紫花苜蓿的适宜播种期研究

草业科学 2007 CSCD

摘要:2003-2005年在黑龙港地区安排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播期试验。结果表明:紫花苜蓿适宜播期为秋播,秋播的播期阈值下限为10月上旬,10月上旬以后再播种则不能安全越冬。不同的播期对产草量产生明显影响,对品质性状鲜干比、茎叶比影响不明显。播期不同主要影响当年植株的生长发育,对第2年生长发育的影响明显减小。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播期 越冬率 产草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起身期断根对冬小麦后期光合和生长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盆栽小麦起身期断根试验,研究了断初生根和部分次生根对小麦后期光合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断初生根和部分次生根,均降低了断根初期小麦光合速率,而促进后期光合速率;同时,断根降低了成熟期小麦根系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以及产量;断初生根比断部分次生根对小麦的影响更明显。

关键词: 断根 光合速率 起身期 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aM对渗透胁迫下小麦幼苗ABA合成的介导作用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ABA作为干旱信号物质在植物抗逆生理反应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揭示ABA合成及其信号转导机制对于探明植物干旱信息的感受机制尤为重要。通过外使CaM拮抗剂TFP、ABA以及分根试验,研究了渗透胁迫下小麦幼苗根系和叶片中ABA和CaM含量和时间的变化。渗透胁迫均促进根系和叶片ABA和CaM含量不同程度地提高,根系ABA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早于叶片,而CaM峰值出现的时间晚于叶片。但根系和叶片ABA峰值均不晚于CaM。不同浓度TFP和ABA处理都能提高根系和叶片ABA和CaM含量,与渗透胁迫相比,ABA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最大值出现的时间类似,但CaM呈持续上升趋势。TFP处理抑制根系CaM含量增加,而对叶片有促进效应。ABA处理呈现浓度效应。与全根胁迫相比,分根胁迫对胁迫根系ABA含量影响不明显,但与正常对照相比,显著提高了未胁迫部分根系ABA含量,但二者峰值出现的时间分别滞后6和18 h;叶片ABA和CaM含量也相应提高,且最大值滞后12 h。CaM可能未参与渗透胁迫下ABA的合成过程,渗透胁迫引起ABA合成后,调控胞内CaM水平。

关键词: 小麦 根系 渗透胁迫 ABA CaM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板蓝根种质比较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板蓝根是防治病毒性感冒的核心药材,目前我国栽培的板蓝根种质较多,归纳有大叶板蓝根、小叶板蓝根和四倍体板蓝根三大类型,针对这三种形态特征明显不同的板蓝根种质,进行了生物学特征、种子形态特征、农艺性状以及药用成分含量等的比较研究,通过比较发现,小叶板蓝根优于四倍体板蓝根,而四倍体板蓝根优于大叶板蓝根。

关键词: 板蓝根 种质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2种植物提取物对黄瓜白粉病菌的抑制作用

华北农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小株子叶法测试了22种植物提取物对黄瓜白粉病菌的抑制作用。其中水蓼、川黄柏、连翘等8种植物提取物对黄瓜白粉病菌具有较好抑制作用,EC50值均小于0.5%,除茵陈和马齿苋外,其他6种植物提取物对黄瓜白粉病的保护效果均高于治疗效果。8种植物提取物在1.25%浓度下对黄瓜白粉病的保护效果均高于化学药剂三唑酮100μg/mL(74.42%);1.25%的川黄柏、广藿香、马齿苋、蛇床子、南五味子提取物对黄瓜白粉病的治疗效果达到82%以上,高于三唑酮100μg/mL(78.89%),说明在黄瓜白粉病发生之前或初期使用这8种植物提取物能够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黄瓜白粉病菌 抑菌作用 保护效果 治疗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黄萎病拮抗细菌的筛选与抗菌物分析

棉花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21株芽孢杆菌属细菌分别进行了摇瓶震荡培养,其发酵液上清液用硫酸铵盐析,杯碟法测定了沉淀物对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的拮抗活性,并对其中6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菌株的抗菌物进行了蛋白酶稳定性、热稳定性等分析。结果显示,BDT-25、JJ-5、DHT-12、80b-2、DHT-13和JJ-134菌株的抑菌活性较高;6株拮抗细菌发酵液沉淀物均对氯仿敏感,抗菌物溶液经蛋白酶K、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处理后活性丧失或显著下降,对温度也较敏感,认为这些抗菌物质为蛋白或多肽类物质。拮抗菌株产生的抗菌蛋白通过抑制大丽轮枝菌孢子萌发和使菌丝体原生质凝集而抑制其生长。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 大丽轮枝菌 拮抗细菌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