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推进湖北省蔬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中国蔬菜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湖北省蔬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的难点提出了新时代深化湖北省蔬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蔬菜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培育新型蔬菜经营主体,提高蔬菜从业者素质;强化蔬菜科技创新驱动,大力推进蔬菜产业绿色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补齐蔬菜产业基础设施较差的短板,进一步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中游稻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中国水稻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国家调低稻谷保护收购价后长江中游稻区水稻产业发展状况,湖南、湖北、江西和河南4省水稻专家组织开展了相关调研.结果表明,长江中游稻区2018和2019(预测)两年水稻总体种植面积持续缩减,主要是湖南和江西"双改单"和种植结构调整所致,而湖北和河南面积略有增加.稻区内2018年稻谷销售进度明显滞后于上年同期,稻谷价格也不同程度下跌.这主要受国家保护价下调影响.而优质稻谷销售进度和价格受影响较小,其流通表现出更强的市场化.2018年水稻种植人工、地租、化肥和总成本均出现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地租和人工成本增加是总成本提高的主要原因.2018年稻米加工企业稻谷收购量、收购价和稻米批发价均不同程度降低.稻区内优质稻和杂交稻种植面积占比均为64%;籼稻面积占比97.6%.不同水稻种植技术应用比例表现为抛秧>手插和直播>机插;再生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稻渔模式迅猛发展.同时,稻区水稻产业发展面临着农民种粮积极性普遍下降,订单农业发展风险重重,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修缮主体不明确,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偏低,稻渔模式无序发展隐患大,农民卖粮难度大、成本高、风险大,区域稻米品牌建设亟待加强等一系列问题.建议政府调整粮食收储政策,加强对农业的政策和补贴支持力度,加强对再生稻和稻渔模式发展的引导,加大科研攻关投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硒对福橙叶片光合特性和叶片养分含量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以福橙为研究对象,设置7个处理,分析福橙叶片的光合特征和叶片养分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亚硒酸钠溶液增强了福橙植株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降低了细胞间CO2浓度。在福橙的幼果期(6月)对其叶面喷施200 mg/L亚硒酸钠溶液,福橙叶片硒的含量达到0.116 mg/kg,是不增施外源硒叶片含硒量的2倍多。对硒处理与福橙叶片养分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叶片中Se含量与Ca、Z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N、P、K、Mg、Mn的含量呈正相关,而与叶片中的Fe、Cu含量呈负相关。综合试验分析,幼果期(6月)叶面喷施200 mg/L亚硒酸硒处理影响了叶片的养分含量,增强了福橙树体的光合作用,促进了福橙叶片硒元素的富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动物基因组编辑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因组编辑技术已成为研究人员进行生物和生物医学研究的强大武器.为了进一步改善和拓展其功能,科学家们在多种生物个体上进行了测试,优化了多种基因编辑工具递送策略,并且已经研发出了多种方案来确保基因组编辑的准确性.本研究回顾了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历史里程碑,讨论了出现的相关技术应用,最后,本研究还预测了未来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发展方向,为基因组编辑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关键词: 基因组编辑 CRISPR-Cas9 脱靶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鮰鱼体内丁香酚的残留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19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斑点叉尾鮰中丁香酚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幵探究高、中、低3个不同丁香酚浓度在鱼体内的残留规律。方法样品先经过冷冻干燥法将鱼肉冻干,磨成粉状过筛,称0.5g冻干鱼粉经5mL乙腈超声重复提取3次, 280 nm条件下,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进样检测,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丁香酚标样在0.15~20.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达到0.99996。在添加浓度为0.40-3.20 mg/kg时,加标回收率在78.67%~90.54%,相对标准偏差为3.37%~5.54%,方法的检出限为0.045 mg/kg。同时収现麻醉时所用的丁香酚溶液浓度越高,丁香酚在鱼体内积累越多,用60 mg/L丁香酚溶液麻醉过的鮰鱼,体内丁香酚完全代谢需6~8 d,而用40、16 mg/L丁香酚溶液麻醉过的鮰鱼,仅需4~6 d。结论本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所用试剂价格低廉的特点,适用于斑点叉尾鮰中丁香酚残留量批量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80份玉米种质耐热性鉴定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以从国内外收集的80份玉米(Zea mays L.)种质为研究对象,在田间自然高温条件下,重点考察植株空秆率和果穗结实率两个性状,对不同玉米种质的耐热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种质间耐热性存在差异,筛选出较耐高温材料9份,强耐高温材料1份。
关键词: 玉米(Zea mays L.) 种质 耐热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蛹蛋白酶解工艺及其水解产物抗氧化性
《食品工业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蛋白水解度为指标,利用中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酶解蚕蛹蛋白.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影响蚕蛹蛋白水解度的因素进行优化试验,分析了两种蛋白酶对蚕蛹蛋白酶解效果的影响,并测定水解产物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酶解蚕蛹蛋白时,最优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为1.2%、酶解时间3.5 h、酶解pH 10.0、酶与底物比5.0%,此时,蚕蛹蛋白水解度最高为27.38%;木瓜蛋白酶酶解蚕蛹蛋白时,最优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为1.5%、酶解时间5.0 h、酶解pH 10.0、酶与底物比9.0%,此时,蚕蛹蛋白水解度最高为18.26%.最佳工艺条件下,中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酶解产物DPPH清除率分别为83.84%和81.24%,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6.36%和9.72%,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43.30%和62.24%.综上所述,木瓜蛋白酶对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效果较好.
关键词: 蚕蛹蛋白 中性蛋白酶 木瓜蛋白酶 水解度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稻区穗腐病病原ITS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穗腐病在湖北省内有少量发生,为防止病害流行与危害扩大,有必要了解引起该病害的病原真菌及其特性。采集病害样本进行病原真菌的分离,通过形态学和ITS进行鉴定、分类,并开展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稻区穗腐病害病原真菌包括岭南聚孢霉(Clonostachy epichloe)(菌Ⅰ)、稻毛锥孢(Alternaria padwickii)(菌Ⅳ)和稻黑孢菌(Nigrospora oryzae)(菌Ⅴ)3类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3类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均为25℃,极端低温(5℃)和极端高温(40℃)下3类菌的生长几乎停止;通过改变pH值(5.0~9.5)研究病菌生长的最佳酸碱环境,发现菌Ⅰ和菌Ⅳ培养基pH值的改变会影响菌落的生长,2类菌生长的最佳环境均偏碱,而菌Ⅴ的生长不受pH值的影响;3类菌PDA培养基中最适琼脂质量浓度不同,菌Ⅰ的最适琼脂质量浓度为20 g/L,菌Ⅳ为25 g/L,菌Ⅴ为10 g/L;菌Ⅰ生长最适宜的氮源为硝酸铵,菌Ⅳ为黄豆粉,菌Ⅴ为黄豆粉和甘氨酸,3类菌的最适碳源均是甘露醇。综上,湖北稻区穗腐病的病原具有多样性,其生物学特性也存在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