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000条记录
黑木耳发酵菌质总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核农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满足黑木耳营养功能食品开发需求并实现葛渣的综合利用,本试验对黑木耳固体发酵培养基原料进行筛选,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添加葛渣的固体发酵培养基,研究发酵菌质中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黑木耳固体发酵最优培养基为50 g玉米糁,添加4.5%葛渣及50 mL优化的液体发酵培养基。发酵菌质总黄酮含量为5.645 mg·g~(-1),菌质总黄酮还原力较弱,但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可达94%,当总黄酮浓度为600μg·mL~(-1)时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分别为97%和98%,表明菌质总黄酮具有较高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本研究结果为葛渣综合利用及黑木耳新食品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黑木耳 葛渣 总黄酮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膳食纤维物化特性分析及其对马铃薯热干面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马铃薯为原料,对膳食纤维进行提取制备,考察马铃薯膳食纤维的物化特性,并测定不同马铃薯膳食纤维添加量对马铃薯热干面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膳食纤维中不溶性膳食纤维占48.74%;马铃薯膳食纤维的持水性为11.23 g/g,持油性为1.76 g/g,吸水膨胀性为6.65 mL/g,葡萄糖吸附能力为0.87 mmol/g,胆固醇吸附能力为2.04 mg/g;膳食纤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马铃薯热干面的品质:随着膳食纤维添加量的增加,热干面的吸水率、蒸煮损失率呈不规律变化趋势;其剪切力及拉伸力整体上呈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膳食纤维能延缓面条中淀粉的分解,且增加面条中蛋白质的消化率。综上所述,膳食纤维的建议添加量为5%~12%。

关键词: 马铃薯 膳食纤维 物化特性 热干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和5-氮胞苷对油菜花芽分化和DNA甲基化的影响

农业与技术 2019

摘要:以中油杂11号(Brassica napus L.)为材料,采用不同时间低温处理油菜幼苗,不同浓度5-氮胞苷(5-aza C)药液处理油菜萌动种子,通过观察茎尖花芽分化进程并测定茎尖DNA甲基化水平,研究了低温和5-aza C对油菜花芽分化和茎尖DNA甲基化的影响。结果表明,6℃低温处理幼苗6、12、18d能促进油菜花芽分化;50μmol/L 5-aza C处理萌动种子促进油菜花芽分化,且与低温促进花芽分化的作用具有加成作用; 250、500μmol/L5-aza C处理萌动种子抑制油菜花芽分化;低温和5-aza C处理均能降低茎尖DNA甲基化水平。说明低温降低油菜植株茎尖DNA甲基化水平并促进花芽分化;低浓度5-aza C具有代替低温促进油菜花芽分化的作用;甘蓝型油菜为种子春化植物;幼苗比萌动种子更容易受到低温处理的影响。

关键词: 油菜 5-氮胞苷 低温 花芽分化 DNA甲基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热干面干燥工艺研究

食品工业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马铃薯全粉为原料制作马铃薯热干面,在比较几种干燥方式对马铃薯热干面感官品质的影响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马铃薯热干面热风干燥工艺进行了探讨优化,并以市售干制热干面为对照,分析比较热风干制马铃薯热干面蒸煮、质构及营养特性。结果表明:在马铃薯全粉添加量20%、干燥温度50℃、相对湿度50%的热风干燥工艺下,马铃薯热干面感官评分值最高。相比市售干制热干面,热风干制马铃薯热干面快速消化淀粉(RDS)含量显著下降(p<0.05),慢消化淀粉(SDS)、抗消化淀粉(RS)含量及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显著升高,复水后吸水性、黏性显著升高;而剪切力与拉伸力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马铃薯热干面 干燥工艺 蒸煮特性 质构特性 营养消化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曲病侵染规律研究进展与展望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水稻稻曲病(Rice false smut,RFS)发生情况日趋严重,已经上升为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目前对稻曲病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对其病菌侵染方式和侵染机理的了解还有局限性.通过激光共聚焦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已经基本明确了稻曲病菌在颖花内的侵染过程,然而稻曲病是否具有系统侵染、种子带菌以及幼苗根部侵染对病害发生的影响程度仍有待明确.对稻曲病菌研究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同时也对稻曲病主要的防控手段和病原监测方法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稻曲病(Rice false smut,RFS) 侵染方式 侵染机制 活体寄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CV3和PCV2双重PCR鉴别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现代畜牧兽医 2019

摘要: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报道的PCV2和PCV3毒株全基因组序列,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种多重PCR鉴别诊断方法,两种病毒的预期扩增片段分别大小分别为1 007 bp和505 bp。通过对扩增条件的优化,获得最佳的反应体系为25μL体系,最佳退火温度为56℃。该鉴别方法可以同时扩增PCV3和PCV2的特异性片段,而猪瘟病毒(CSFV)、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繁殖障碍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细小病毒(PPV)、猪乙型脑炎病毒(JEV)、轮状病毒(R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和猪德尔塔冠状病毒的基因组及阴性对照均未扩增出任何条带。该方法对PCV3和PCV2的最低检出量均为10 ng/μL。对采自湖北省内规模化猪场的260份淋巴结样品检测。结果显示,PCV3阳性率为16.9%(44/260),PCV2阳性率为46.5%(121/260),PCV3和PCV2混合感染率为4.6%(12/260),双重PCR检测与测序分析的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简便、灵敏、稳定可靠且特异性强的双重PCR鉴别诊断方法,可为临床样品中PCV3和PCV2的快速鉴别诊断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猪环病毒3型 猪圆环病毒2型 双重PCR 鉴别诊断 流行病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培方式对水稻生育进程、主要病害严重度及产量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旱育免耕抛栽、小苗机插、盘育免耕抛栽、油林免耕套播、直播、常规栽插6种栽培方式,比较水稻发育进程、主要病害严重程度以及产量的差异,探讨不同栽培方式对稻瘟病、稻曲病、水稻纹枯病发生程度的影响,为不同栽培方式下水稻主要病害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直播和常规栽插稻叶龄发育进程总体快过免耕抛栽方式;不同栽培方式之间稻瘟病、纹枯病和稻曲病发生程度均有差异,产量从高到低顺序为常规栽插、小苗机插、直播、盘育免耕抛栽、旱育免耕抛栽和油林免耕套播。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的生育进程、主要病害的发生程度和产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常规栽插和小苗机插方式病害发生的总体情况优于其余4种栽培方式。

关键词: 水稻 栽培方式 生育进程 病害严重度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金茶群体等5个品种(系)制茶品质研究

茶叶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理化检测和感官审评,对黄金茶群体、保靖黄金茶1号、黄金茶2号、黄金茶8号和黄金茶168号等5个品种(系)主要生化成分和绿茶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金茶各品种(系)内含物丰富,水浸出物含量36.42%~40.17%,茶多酚含量20.79%~29.89%,游离氨基酸含量3.03%~6.31%,咖啡碱含量3.82%~4.57%,儿茶素总量8.31%~14.90%;黄金茶群体、保靖黄金茶1号、黄金茶2号、黄金茶8号和黄金茶168号依次检测出香气成分47、30、40、43种和46种,其中共性成分18种,醇类是黄金茶各品种(系)所制绿茶的主要香气组分;感官审评结果显示黄金茶群体等5个品种(系)均适制名优绿茶。

关键词: 黄金茶品种(系) 生化成分 香气 制茶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无机复混肥施用对福橙果园土壤质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摘要:设置5个不同的试验处理,研究增施有机肥和减少化学肥料的栽培措施对橙园土壤质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各处理有机肥使用量的递增,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增加趋势,其中处理Ⅳ(有机肥、N、P2O5、K2O分别为12.50、0.10、0.10、0.10 kg/株)较对照(撒施石灰石)差异显著,增幅13.1%。土壤总氮的含量呈增加的趋势,最高为0.91 g/kg。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的含量呈增加的趋势,最高分别为90.98、18.10和258.73 mg/kg;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改善福橙果实品质,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滴定酸含量呈增加趋势。

关键词: 福橙 复混肥 土壤养分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油蟠36-3在湖北的引种表现及优质栽培技术

中国南方果树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中油蟠36-3于2009年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引入湖北省,先后在武汉市、孝感市、广水市等多地试种。经过多年观察,中油蟠36-3结果性状稳定,早熟、着色鲜艳、风味浓甜、品质优良,丰产性好,自然着果率高,3年生树每667m2产量可达2 000kg以上。较抗炭疽病、穿孔病,易感褐腐病、缩叶病。尤其适宜在随州市随县雨水少的山坡地、丘岗地区种植。在栽培时,幼树树势较旺,需加以控制,防止徒长。在多雨地区易裂果,需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避雨栽培措施,以取得最佳品质。

关键词: 中油潘36-3 引种 湖北 表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