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黄淮南部麦区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及基因型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丰富抗赤霉病育种亲本材料,连续2年采用土表接种法对762个黄淮南部麦区小麦品种(系)的赤霉病抗性进行鉴定,发现15个小麦品种(系)表现为中抗赤霉病,133个小麦品种(系)表现为中感赤霉病。采用单小花滴注接种法对15个经土表接种鉴定为中抗小麦品种(系)以及2个多抗性基因聚合的种质材料和4个小麦-长穗偃麦草易位系的赤霉病抗性进行鉴定,发现10个小麦品种(系)表现为中抗赤霉病,10个小麦品种(系)表现为中感赤霉病。采用与抗赤霉病基因 Fhb1、 Fhb2、 Fhb4、 Fhb5和 Fhb7相关的分子标记对15个经土表接种法鉴定为中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系)、部分(120个)中感赤霉病小麦品种(系)、2个多抗性基因聚合种质材料和4个小麦-长穗偃麦草易位系进行检测,发现135个经土表接种鉴定为中抗或中感赤霉病的小麦品种(系)中,有11个小麦品种(系)含有 Fhb1基因,但未检测到含有 Fhb2、 Fhb4、 Fhb5和 Fhb7基因的品种(系);2个多抗性基因聚合的种质材料分别含有 Fhb1、 Fhb2、 Fhb4基因和 Fhb1、 Fhb2、 Fhb5基因;4个小麦-长穗偃麦草易位系均含有 Fhb7基因,且其中2个易位系还含有 Fhb1基因。

关键词: 小麦 黄淮南部麦区 赤霉病 抗性鉴定 抗性基因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减量化肥配施不同量紫云英对土壤磷素形态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8年长期定位试验,以不施肥(CK)为对照,研究减量20%化肥配施22.5、30、37.5、45 t·hm~(-2)紫云英(CF_(0.8)G_(22.5)、CF_(0.8)G_(30)、CF_(0.8)G_(37.5)、CF_(0.8)G_(45))及单施化肥(CF)对豫南稻区土壤无机磷形态及水稻产量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减量20%化肥配施22.5~45 t·hm~(-2)紫云英及单施化肥均显著增加土壤Al-P、Fe-P、Ca-P、O-P、有效磷、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及水稻产量。减量20%化肥配施不同量紫云英(CF0.8G)较单施化肥提高土壤Fe-P、Al-P、Ca-P含量及组成比例,降低土壤O-P含量及组成比例。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土壤Fe-P为最有效磷源,土壤Al-P、Ca-P为缓效磷源,土壤O-P为非有效磷源。土壤Al-P、Fe-P、Ca-P与水稻产量及土壤无机磷、碱解氮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减量20%化肥配施紫云英较不施肥处理水稻产量提高24.26%~26.01%,较单施化肥处理水稻产量提高3.75%~5.38%,以配施30 t·hm~(-2)紫云英处理水稻产量最高。综合考虑土壤磷素有效性、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以减量20%化肥配施22.5~30 t·hm~(-2)紫云英效果较好。

关键词: 紫云英 无机磷形态 水稻产量 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9年河南地区葡萄病虫害调查报告

果农之友 2020

摘要:按照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任务要求,对河南地区2019年主要葡萄病虫害危害种类进行了调查,调查一是采用表格调查法,汇集豫东综合试验站、豫西综合试验站在产区的调查资料,进行总结;二是由豫东综合试验站、豫西综合试验站、葡萄病虫害协作网、洛阳农林科学院、河南农业职业学校等共同参与的协商调查;汇总以上调查,形成本调查报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核因子I/A(NFIA)依赖其N末端的DNA结合结构域抑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复制

中国兽医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严重危害世界养猪业,目前仍无有效防控策略,因此探究宿主内源性蛋白拮抗PRRSV的分子机理意义重大。前期试验发现核因子I/A(nuclear factor I/A,NFIA)可以有效抑制PRRSV复制,故本试验以非洲绿猴胚胎肾细胞Marc-145细胞为模型,对NFIA抑制PRRSV复制的分子机理进行了深入探究。首先,构建NFIA的N末端DNA结合结构域缺失质粒pcDNA3.1-Flag-ΔN和C末端转录激活结构域缺失质粒pcDNA3.1-Flag-ΔC并分别转染Marc-145细胞,24 h后感染PRRSV,48 h后用qRT-PCR和Western blot的试验方法分别检测病毒N蛋白的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ΔC仍能有效降低PRRSV的RNA水平和N蛋白水平,但ΔN则不再能降低PRRSV的RNA水平和N蛋白水平,这表明NFIA的N末端结构域是抑制病毒的关键。其次,对NFIA全长质粒pcDNA3.1-Flag-WT进行N末端结构域内不同功能位点的双碱基突变,分别破坏掉NFIA的促腺病毒复制功能(Mut1,YR86~87WL)、DNA结合功能(Mut2,LR119~120VD)和二聚化功能(Mut3,LF135~136VD),将突变质粒分别转染Marc-145细胞,24 h后感染PRRSV,48 h后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Mut2和Mut3不再能降低PRRSV的RNA水平和N蛋白水平,说明N端结构域的DNA结合功能位点和二聚化功能位点是NFIA抑制PRRSV复制的关键。结果表明,核因子I/A(NFIA)主要依赖其DNA结合结构域的二聚化与DNA结合功能来抑制PRRSV复制。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NFIA DNA结合/二聚化结构域 位点突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喷施矮壮素和多效唑对紫云英生长发育及结实性状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时期喷施矮壮素和多效唑对紫云英生长发育及结实的影响,明确有利于增产的最佳喷施时期,为提高紫云英种子产量提供有效的化控途径.[方法]选取紫云英品种'信紫1号'为供试材料,分别于越冬后期、返青期、现蕾期、初花期和始花后5天在叶面喷施矮壮素或多效唑(浓度均为400 mg/kg),以叶面喷施清水为对照.于盛花期,调查株高、茎粗、分枝数、SPAD值、单株重等生长指标,成熟期按常规考种法考察记载花数、荚数、籽粒数、结荚率和荚果结实率等结实性指标.[结果]现蕾期叶面喷施矮壮素和多效唑均可有效抑制植株株高,提高分枝数、SPAD值和单株重,多效唑喷施效果好于矮壮素.与喷清水对照相比,现蕾期喷施矮壮素的紫云英花数、荚数、籽粒数、结荚率和荚果结实率分别显著提高了16.32%、21.45%、15.94%、2.38个百分点和0.94个百分点,而其在越冬后期和返青期喷施却显著降低各指标;现蕾期喷施多效唑的紫云英花数、荚数、籽粒数、结荚率和荚果结实率分别显著提高了31.69%、43.41%、29.49%、4.76个百分点和2.14个百分点,在越冬后期喷施显著降低花数和荚果结实率.矮壮素和多效唑均在现蕾期喷施的种子产量最高,两者较对照分别增产15.95% 和29.88%.[结论]在紫云英现蕾期,叶面喷施植物延缓剂多效唑和矮壮素,均可显著促进花期花荚发育,减少花荚脱落,促进花荚结实成粒,最终获得较高的种子产量,多效唑效果好于矮壮素.

关键词: 紫云英 矮壮素 多效唑 结实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玉米骨干亲本黄早四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基础解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杂种优势利用是实现玉米高产育种的重要途径.解析玉米骨干亲本黄早四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基础,对指导中国玉米骨干亲本高效利用和高产育种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与生产利用价值.[方法]以玉米黄改系杂种优势类群的骨干亲本黄早四为共同亲本与11个代表性自交系构建的、包含2 000个重组自交系(recombination inbred line,RIL)的巢式关联分析群体(nested association mapping population,NAM)为试验材料,分别与改良瑞德*黄改系杂优利用模式的代表自交系郑58和昌7-2进行测交,并在全国4个玉米主产区10个试验点开展测交群体的多环境产量及重要农艺性状鉴定.在开展NAM测交群体产量和重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各性状在NAM群体及其测交群体之间相关性分析基础上,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利用联合逐步回归(Joint stepwise regression)模型进行了NAM及其测交群体QTL定位和产量QTL的复等位遗传分析,并对NAM及其测交群体定位QTL所在区域的遗传重组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型分析结果表明,2个测交群体的株高和产量相关性状(主要是行粒数和百粒重)与小区产量均表现出较高的正相关关系.但强优势测交组合(郑58测交群体)的产量表现与NAM群体自身的产量表现相关性较低,表明相对于弱优势测交组合(昌7-2测交群体),强优势测交组合的产量表现受RIL家系自身的产量影响较小.QTL定位结果表明,与NAM群体相比,利用其测交群体检测到的QTL数目较少,但能解释更高的表型变异.昌7-2和郑58测交群体定位到的QTL中,分别仅有27%和25%的位点与NAM群体定位结果重叠或相邻.主效位点的复等位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郑58测交群体(强优势测交组合),在单穗产量QTL中,68.69%的增产等位变异来自骨干亲本黄早四.但在昌7-2测交群体中(弱优势测交组合),仅有36.36%的增产等位变异来自黄早四.利用郑58测交群体共鉴定到13个重要的产量相关基因组区段,来自黄早四的等位变异在其中的11个区段表现为增产,这些区段对黄早四杂种优势的形成可能具有重要作用.QTL所在区域的重组率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郑58测交群体检测到的QTL所在区域具有较低的遗传重组率,符合杂种优势相关位点更容易分布于低重组区的基因组基本特征.[结论]在强优势测验种郑58遗传背景下,来自黄早四的等位变异对测交组合的产量具有重要遗传贡献,定位到的相关遗传区段与玉米杂种优势形成密切相关.

关键词: 玉米 产量 杂种优势 数量性状位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8-2015年停止推广国审农作物品种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作物审定品种退出机制构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等法律法规基础上,是我国品种管理的主要措施和手段之一.回顾了我国审定品种退出制度的发展,从数量分布、审定时间分布、品种使用年限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从品种退出角度,为品种管理与利用机构提供系统、完整的参考与技术支持.结果表明,我国在品种退出相关政策上逐步改进;截至目前,停止推广品种发布于2008—2015年,共计11批991个,涉及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和马铃薯等7种农作物;停止推广品种在农作物种类、品种数量上分布不均,最多的是稻品种(占总退出品种数的31.58%),年退出品种数最多的是2012年(257个),最少的是2011年(21个);品种使用年限在不同农作物间、相同农作物间的差别均较大,2008—2015年所有停止推广品种的平均使用年限为12 a,2009—2015年所有停止推广品种的平均使用年限为10 a.

关键词: 农作物 国审品种 品种退出 数量分布 使用年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洲猪瘟防制及规模化猪场猪群健康管理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201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舍热环境控制及通风系统设计基础

河南畜牧兽医(市场版) 201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花新品种豫红花1号

农村百事通 2019

摘要:红花新品种豫红花1号2018年通过了河南省中药材品种审定专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该品种全生育期约202天,生长势强,整齐度好.叶色深绿,叶缘为全缘,叶片矩圆形,叶片及苞叶均无刺,苞叶较少,位于果球基部,便于采花.盛花期为橘红色,终花期为红色,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